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媒體:韓春雨回應撤稿稱理解萬歲 有學生稱撤稿是早晚的事

媒體:韓春雨回應撤稿稱理解萬歲 有學生稱撤稿是早晚的事

(原標題:論文的發表不是科研的結束而是開始?韓春雨獨家回應紅星新聞:理解萬歲)

8月3日凌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其網站上刊登出此前飽受爭議的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圍繞在韓春雨身上持續一年多有關NgAgo-gDNA基因編輯問題的爭議,終於,以他的主動撤稿而告一段落了。

韓春雨 圖據網路

再次成為焦點的韓春雨,他在哪兒?現在的實驗室是否還在進行實驗?記者8月3日走訪了韓春雨的實驗室,一探究竟。

尋訪撤稿後的韓春雨 韓春雨回應撤回論文「理解萬歲」

3日上午,韓春雨團隊通過河北科技大學宣傳部在該校官網發布了聲明。聲明稱:

為確保科學研究的嚴謹性,韓春雨及其論文共同作者決定主動將2016年5月2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撤回,同時將進一步研究不能重複的原因。

聲明還稱,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並將實驗結果公布,以回應社會關切。鑒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紅星新聞記者聯繫韓春雨,希望了解韓春雨撤稿原因。但韓春雨未做過多解釋,只是回復說:理解萬歲。

目前,尚未有韓春雨本人針對此事的其他回應。

兩間實驗室大門緊閉 有學生稱撤稿是早晚的事

那麼,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的韓春雨在哪兒呢?

8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趕到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的實驗室就在河北省藥用分子化學實驗室所在實驗樓的三樓角落。記者趕到看到的是,兩個房間均大門緊閉。

韓春雨的兩間實驗室大門緊閉

據了解,這兩間實驗室分別為細胞研究室和分子藥物學研究室。紅星新聞記者敲了很久的門,都不見有人應門。走廊窗台上擺放著兩個空空的鋪滿灰塵的器皿。一盆半枯萎的綠植在窗台上同樣有氣無力。門口的垃圾桶里,有用過的手套,卻並沒有堆滿。

在三樓的走廊上的牆上,還貼著韓春雨參與署名的研究成果。那是一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河北省科技支撐項目,韓春雨的署名在八位署名者中排名倒數第二。

貼在牆上的研究成果,韓春雨署名位列倒數第二

在同一層樓隔壁實驗室的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學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韓春雨在實驗室出現了。以往,韓春雨做實驗的規律是,在晚上7點過到實驗室。而自從暑假開始,他就沒怎麼看到過韓春雨。

不過,對於韓春雨撤稿的事情,這位學生同樣是今天看到新聞才知道。但他並沒有表現出很意外的樣子。他說,現在不撤以後也會撤,不是這個月也就是下個月的事。「一直都沒有重複性的實驗結果,這個事情也是早晚的。」

而另一位來實驗樓里做實驗的老師也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差不多有兩周,他沒有在實驗樓看見韓春雨。而對於韓春雨撤稿的事情,這位老師並未直接回應。

為何主動撤稿?

韓春雨發布撤稿聲明是為了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

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的官網上,清楚地列出了韓春雨論文的前後發表和撤回的坎坷記錄。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該論文最初於2015年6月3日投稿後被《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收到,2016年3月21日接受,而後在2016年5月2日發表,2016年11月28日又進行過更正,最終於2017年8月2日(北京時間8月3日)撤回。

在主動從《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撤稿之後,韓春雨及論文的其他作者還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撤稿聲明。紅星新聞獲悉,其撤稿聲明全文如下:

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在該圖中,我們報告說,利用5′磷酸化單鏈DNA作為引導,NgAgo(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能夠有效引起雙鏈斷裂,並對人體細胞基因組進行編輯。

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35, 17-18, 2017; Cell Res.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韓春雨撤稿聲明中提到的圖4圖據《自然-生物技術》網站

8月3日早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通過郵箱向紅星新聞記者發來了一篇其針對此事的社論回應,此回應亦於3日在網路上發表。

在社論中,《自然·生物技術》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自然》子刊肯定其研究意義 「有關NgAgo的研究才開始」

去年夏天,韓春雨及其團隊在發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題為「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論文,該論文稱,短5′磷酸化單鏈DNA可引導格氏嗜鹽鹼桿菌核酸內切酶(NgAgo)產生雙鏈斷裂,實現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論文甫一發表,便引起科研人員的極大興趣和媒體的競相報道。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室無法重複該論文所報告的基因組編輯功能,質疑聲與爭論聲便開始出現了。針對大眾的普遍質疑,《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也詢問了韓春雨及其同事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為何難以重複他們的結果。

於是,去年12月,韓春雨及同事,還有另外幾個與《自然·生物技術》聯繫的獨立研究小組,提供了新的實驗數據,稱已經重複了NgAgo基因編輯活性。

當時,本刊編輯和一位外部評審人都判定這些數據太過初級,不滿足發表標準。因此,我們決定給這些原始論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組更多時間來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論點的實驗證據。

現在,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一年多了,《自然·生物技術》稱,他們了解到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雖然韓春雨主動撤稿,但《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充分肯定了其研究的意義所在。「這篇有關NgAgo的論文發表出來,並不是科研過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25省份明確社會撫養費標準 你的家鄉超生罰多少
秦始皇陵殺人無形的機關,水銀已經被證實,有一種科學都無法解釋
這架「可以吃」的無人機,對於災難救助很人道,那該怎麼監管呢?
潛水迷海底遇「怪魚」 有「腳」會行走
無中心化和令人驚詫的系統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視覺中國:將在年報披露後向交易所申請辦理解禁
11歲學生因拒絕起立向國旗宣誓被拘留 父母表示不理解
美國給日本投原子彈時,日本有戰機為啥不攔截?答案讓人難理解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我是特種兵5》殺青,原班人馬回歸?網友表示不理解
高曉松為什麼停掉了播了7年的《曉說》?得知原因後粉絲表示理解
花生日記教學:如何正確理解和獲取花生日記邀請碼!
王洪文早年罕見舊照曝光,讓人難以理解
當年提出「理解萬歲」,已成將軍的他再話「理解」
文在寅再一次遭到普京「放鴿子」,青瓦台稱表示理解
出道14年零緋聞,曾志偉曾直呼不理解,今37歲還是單身不急結婚
《復聯4》編劇暗示美隊未結束!網友表示不理解!
吳亦凡早已透露出戀愛消息,節目中直呼有人陪了,只是大家不理解
英國姑娘來中國,第一反應竟是大哭,網友表示理解
理解華夏文明,應當回到宋前
福原愛回娘家待產,未來女兒將入日本籍網友表示理解!
馬航事件最終結局:失聯家屬獲822頁終極報告,誰能給合理解釋?
張飛死後,比他小21歲的老婆夏侯氏竟然做了這件事。網友:可以理解
《人民的名義》續集終止拍攝,官方做出聲明,網友表示可以理解
日本網民:日本車站寫英文和中文都可以理解,用韓文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