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憫農》的作者當官後窮奢極欲 琢磨不透的還是人心

《憫農》的作者當官後窮奢極欲 琢磨不透的還是人心

《憫農》這首詩的大家肯定聽過,其實這是全名叫做《憫農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耳熟能詳,不過第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因為不太吉利,就沒放教科書里,不過知道的人也是蠻多的。雖然詩很出名,但人卻一般般。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作者李紳在年輕時期寫下的詩很好,很符合老百姓口味。不過越到後面越糊塗,而且做的事情也是讓人嗤之以鼻,最後他的故事被視為醜聞,只留下了他的《憫農》。越了解這位詩人,也是越覺得人心變化之快,曾經一個少年深知社會的人情冷暖寫下詩來憐憫百姓,後來居然成為了一個窮奢極欲之人,也是可悲。

其實李紳的家族是世代為官,可惜父親在他6歲就死了。好在母親有點文化,教會了李紳讀書寫字。雖然他個頭不大不過名氣大,他的詩也是被人當做經典,那個時候稱他為「短李」,是一個偶像級的人物,走到哪裡都有人跟著求籤名(手跡)。但是他總歸還是個閑人,並不是官,因為一開始他拒絕了國家安排的工作,後面也沒給他什麼工作了。

他跑到金陵遊玩,但是金陵有一個「土皇帝」李琦。這個人有權有勢,而且無惡不作,朝廷那個時候要召見他,都稱病忽悠過去了。後來這個人要李紳幫忙寫詩說好話,開始李紳不敢不做,但是絞盡腦汁也不知道怎麼寫,於是乾脆就不幹了。李琦鬧不過這詩人,怕殺了會有麻煩就算了。

後來李琦也是被朝廷殺了,但李紳不與李琦合謀的事情被廣為流傳,大家都說李紳這個人實在老實,而且為大義不顧生命。於是被朝廷拉去當御史中丞,這是一個很大的官,於是有人擔心他太過剛烈敢言,怕他都露出什麼於是就把他貶下去了。這貶的套路也是很深,他的官比韓愈大,但是實權在韓愈手上,他要韓愈過來參拜自己,韓愈脾氣其實也是很倔強,於是越鬧越大,氣的皇帝把這兩人全貶了。

這個當過大官後脾氣就變大了,說是嚴刑管制也對,說嗜殺也行。反正有人做一些偷雞摸狗罪不至死的事情,在他手下都是死,而且還懶得秋後問斬,那天心情不好就砍了。脾氣暴躁,所有人都對他敬而遠之,而且自己也是奢侈無度。他愛吃雞舌,於是下令殺300頭雞,只拿舌頭剩下的扔掉,當年的「粒粒皆辛苦」早就忘記了吧。

他用酷刑在一個地方當官,老百姓也是擔驚受怕,甚至有人帶著一家老小渡過長江淮河去外,也就是逃難了。最後死了也沒有好下場,朝廷說他是「濫刑枉殺的酷吏典型」,別人是死了加官進爵,他是死了還給人追削官職,最後還限制子孫不許當官。《憫農》作者的遭遇也是不得不說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同學 的精彩文章:

許多男人都愛上她的陰氏 而皇帝劉秀卻看到了她的另一面
語文課本里的歷史故事也有假的 這能說是出版社善意的謊言嗎?
日軍糟蹋她整整3個月 最後被迫懷孕生下日本人的孩子
清朝官員最怕生女兒 因為她們長大後身體要被政府拿去干這事
這位女土匪長得極為漂亮 毛主席給了她一條生路也是有原因的

TAG:林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