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別和我談升職,我想辭職

別和我談升職,我想辭職

經驗

心理

觀點

技能

1

這是一個很苦逼但又很有趣的工作,因為我發現一些問題被不同的同學提出了很多次。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

劉老師,最近我真是鬱悶啊,這剛升職半個月不到,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但現在我都想辭職了!

本來跟我同部門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我們倆工作上配合很默契!特別默契的那種!!就那種我說上半句她就能接下半句~平時的私交也很好。

自從我升職以後,她就開始刻意疏遠我了。平時不怎麼跟我說話也就算了,在工作上給她的建議,她也不聽,我給她分配的工作明明在她的能力範圍內,可她倒好,要麼不交,要麼晚交,或者乾脆應付了事……

尼瑪我不就是升個職嗎?怎麼弄得我跟她有深仇大恨似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2

為什麼你升職,下屬跟你「反目成仇」?

從友好的同事、朋友關係突然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是「仇人」。到底是什麼讓昔日的好搭檔變成了現在這般局面?是人性的醜惡還是道德的淪喪?請收看今晚的走近科學……嗯,不好意思串台了。我們YouCore的推文是一檔理性嚴肅分析問題的節目。這個格調不能破。

這位同學(我暫且稱她為B吧)說:「我跟之前沒什麼變化,也沒有因為自己升職就表現出很得意的樣子,反而變得比以前更低調了,就怕別人說我。我都這麼低調了!為什麼還是這樣!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幫助她界定問題之後我發現,B君並沒有意識到,從她的位置被擺到領導位置上那一刻開始,只要她的處理稍有不慎,一種情緒就會在同事的心裡作祟,那就是:由嫉妒引發的自我放棄

所謂嫉妒,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擁有和享受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

GIF/712K

嫉妒會衍生出兩種不同的情緒,一種是「你牛逼,我放棄」的消極情緒,另一種則是「你牛逼啥,我也能行」的積極情緒。第一種消極情緒,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行動」的心理根源。

要想破解這個魔咒,我們必須先理解以上心理產生的源頭。

(1)嫉妒的成因

心理學認為嫉妒因比較而生。嫉妒的產生需要同時滿足四個條件(注意,是同時滿足):

a、別人與我們相似

每個人都有心理平衡的需要,即人們既然擁有相似的生活、教育、社會背景,那麼就應當有相當水平的成就,而對於完全不相干的人,我們就不容易引起嫉妒了。比如一個乞丐從來不會嫉妒馬雲爸爸,卻會嫉妒比他先討到飯的乞丐。

b、比較的事物是我們所追求的

越是事關於我們在乎的事情或東西,我們越是容易產生嫉妒。這與我們常說的「你越在乎什麼,就越容易在這方面受到傷害「相似。比如你的朋友跟你炫耀自己曾經有過20個男朋友,而對於只想交1個男朋友就結婚的你來講,肯定不會嫉妒,因為追求不同嘛。

c、主觀的不公平感

主觀不公平感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結果是別人比你好,而沒有看到他們在得到結果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們會覺得別人並不值得擁有那些優勢或成就。同事看到B升職了,但她並不能理解B為何能夠升職。

d、主觀上認為自己有能力擁有或控制

當我們主觀地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本應該是我能得到的東西卻是別人得到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嫉妒對方。這也意味著「比別人強」只是自己想像中的、主觀的,而非現實的、客觀的評估結果。說人話就是「每個人都會天然的自視過高」。

(2)「自我放棄」的成因

剛才我們說了,當我們嫉妒一個人時,往往會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墮落自己,冷落、對抗他人的敵視態度;另一個是努力提升自己,超越對方的積極態度。

同事對B的不理睬、不配合就是第一種結果。它的心理成因是嫉妒激發了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產生了「反正我比不過你,我就無視你唄」的心理,進而導致了「我對跟你有關的一切都可以不在乎」的詭異「安全感」。我不在乎我跟你的關係由好變壞,我甚至不在乎因為我的不配合而丟掉工作。

然而,這種「我不在乎「的安全感其實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其可能帶來的負面結果。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總結出來,想要破解嫉妒其實並不難,只要破解掉四個心理成因中任何一個就可以了。即使沒有成功的破解嫉妒,仍然可以通過營造「你牛逼啥,我也可以」的積極情緒來達成好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低調行事,真的能破解嫉妒嗎?

很遺憾,答案是不能。

B的低調,在同事看來是什麼樣的呢?

1、「你還不是跟以前一樣,跟我沒什麼區別」(跟自己相似)

2、「你那個職位我也想要」(共同想要得到的)

3、「看你現在還不是那樣子,憑什麼你就能坐這個位子」(主觀的不公平感)

4、「如果這樣就可以做管理的話,那我也可以」(主觀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和擁有)

顯然,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在嫉妒未被破解的情況下,同事選擇了消極放棄,結果造就了一個非暴力不合作的下屬。

因此,我為B提出了一個非常反中國文化的解決方案:既然做了管理崗,就要高調做好管理崗。

3

此時,該如何管好自己的下屬?

當遇到難搞的下屬,網路上的各種文章大部分給出的建議總結起來大致有3個,一是用同理心,換位思考,了解下屬的需求;二是打感情牌,表明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感動下屬;三是為下屬謀福利。

這些說的似乎挺有道理。但我很納悶兒,作為領導,怎麼還要花盡心思「討好」下屬?這領導當的也太憋屈了。如果真是這樣,誰還願意當領導呢?

領導就要做領導該做的事,給下屬安排工作,下屬不聽話,任由下屬放任、耍脾氣,如果只是採用上面的那些安撫措施,你永遠無法當一個好領導。相反,領導就要通過強制措施,給下屬施加壓力,這才是真正幫助下屬的方式,也是把團隊管好的方式,更是當一名好領導的方式。

爺爺說:如果把院子交給你管理,這時豬因飼料不好暴跳如雷,狗因看門太累半夜睡覺,驢因磨坊環境太臟無精打采,你怎麼辦?

孫子說:我要給豬換飼料,合理安排狗的工作量,改善驢的磨坊環境,安撫它們,穩其心。

爺爺暴跳:你這敗家孫子!你應該告訴它們狼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味地滿足對方需求,迎合對方,並不能把團隊管理好。而最佳的方法是對員工營造一種危機的環境,給對方施加一定的壓力,既能讓對方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也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意見或建議,甚至激發他們的潛力。

我以3年諮詢從業經歷中遇到的超20家企業的沉痛實踐經驗向你們保證:領導者可以是個好人,但管理者不行。

針對B這樣的情況,營造不安全感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1)創造共同的外部壓力

創造共同的壓力目的是讓下屬覺得我們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壓力是外部給她的,而不是你給她的,而且壓力由你和她一起承擔。這樣她就不會針對你,反而會理解你。

比如,B在給下屬安排工作的時候,要讓她覺得不是自己在要求她做,而是大領導或客戶(外部環境)要求我們完成,這樣下屬就不會以為是B在命令自己做事,或者是為B做事,從而就減少了對工作的抵觸。

(2)創造個人的工作壓力

創造個人的工作壓力目的是一方面要按規則辦事,另一方面要讓對方覺得自己隨時可以被取代。

如果不按規則辦事意味著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比如按規定你這個月應該完成10個訂單,但是如果只完成5個,那麼你就會被扣工資。值得注意的是為避免下屬不認帳的情況,工作的規則是經過每個參與人員同意且確認的,這也符合人們「承諾一致「的心理。

讓下屬覺得自己隨時可以被取代,意味著你儘管與我對抗,我也不在乎,因為你對我構不成威脅

最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工作狂人密斯吳讓子君跟她明天一起去杭州出差的時候,子君說她兒子明天生日,密斯吳來了一句:那可以,我找其他人做吧。這樣做有兩個用意,其一她同意你的安排,說明態度還算端正,繼續考驗;但是如果他仍然不同意你的安排,那麼意味著他不適合繼續在你的團隊里。

所以,管理者在管理團隊時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B應提早尋找可替代前同事的資源,視公司情況進行外部招聘或內部培養,並且要讓她知道她不好好工作,就會有人取代她。

總體而言,作為團隊中的管理者,不是為了用權力壓制或討好下屬,而是為了完成團隊目標而做出最優決策;也不是一定要用盡方法挽留所有員工,目的是把適合的人員留在隊伍中。

以上措施可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應用,但要徹底讓對方改變對你的嫉妒,從長期來看,還是要通過實力證明自己的確可以勝任主管的職位,她就會由心而發把嫉妒轉為佩服或羨慕。

4

結束語

下屬不聽話,原因千千萬萬,這就是考驗你團隊領導力的時候,這恰恰也是提升團隊領導力最有效的時候。如果你能把最難啃的骨頭都啃乾淨了,你就所向披靡了。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記得——管理團隊成員並不是一味地安撫對方,給予對方恩惠。若只靠安撫,必然失敗!管理團隊也更該有強大的過硬手腕。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自己作為領導的威信,你的下屬才會信服你,聽從你的管理。

精品課程推薦

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獃獃華 的精彩文章:

顏值不高,我卻逆襲成男同事矚目的女神
職場畢業季的騙局:七條經驗讓你遠離傳銷求職陷阱!
職場獃獃:一位80後想對90後的想說的話,希望早早領悟!

TAG:獃獃華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讓鬧鐘響三次的人,不配談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