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BioArt點評:2017傑青名單

BioArt點評:2017傑青名單

8月4日,國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根據該名單BioArt整理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的相關名單進行了一些點評,具體入選名單如下(點評詳見名單之後):

在上述名單中,復旦大學入選6名(禹永春、胡薇、孫愛軍、王磊、李華斌、趙曜)位列榜首,北京大學入選5名(高寧、李晴、秦跟基、朱健、葉敏)緊隨其後,清華大學入選4名(李海濤、胡小玉、頡偉、董忠軍)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並列(陳玲玲、鄒衛國、周兆才、胡國宏)。當然如果近期戴俊彪研究員不去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院,高寧研究員不去北大,那麼清華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將有6名研究人員入選本年度「傑青」。事實上總的「傑青」名單中也是北大(17人)、清華(13人)和復旦(11人)位列前三甲,這也說明了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高端人才在上述高校中佔據很大的比重。

在這一批公布的傑青名單(生物與醫學方向)中,至少有9人曾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戴俊彪和田梅曾入選第一批「青年千人」,此外還有肖仕、李晴、吳晨、徐平龍、胡小玉、頡偉、鄒衛國)。

在基礎研究方面,本次入選「傑青」的王艷麗陳玲玲在前不久剛剛入選了「HHMI國際青年學者」,她們近兩年都有非常好的研究工作發表,僅在2017年王艷麗課題組就在Cell雜誌發表了兩篇有關Cas13a與crRNA複合體結構相關的研究論文(王艷麗組/章新政組Cell:在CRISPR-Cas系統切割RNA的研究中獲得重大進展),陳玲玲課題組上半年分別在CellMol Cell也發表了相當精彩的工作,特別是首次發現了調控RNA聚合酶I轉錄的lncRNA(陳玲玲組Cell首次發現調控RNA聚合酶I轉錄的lncRNA)。

戴俊彪研究員課題組在今年三月在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完成了酵母第十二號染色體的合成(特約報道:合成基因組學取得里程碑式進展);高寧研究員課題組近年來與其它課題組合作連續在Nature、Cell等雜誌上發表文章解析了一系列重要的蛋白複合體的結構,特別是在2016年年底報道了細菌中non-stop mRNA在核糖體上的翻譯終止狀態複合物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並揭示了ArfA在non-stop mRNA翻譯終止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在今年年初入職北大後與陳雷研究員在Cell上發文解析了ATP敏感的鉀離子通道(KATP)。

本次入選名單中,李海濤頡偉李晴三位從事的都是與表觀遺傳相關的研究工作。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在組蛋白閱讀器特別是巴豆醯化修飾的識別蛋白領域做出了一些列重要的工作(清華李海濤教授課題組2016年研究成果縱覽);頡偉研究員課題組最近兩年的而研究工作可謂十分驚艷,發表了3篇Nature和兩篇Mol Cell文章,在繪製哺乳動物早期胚胎髮育過程中一系列表觀遺傳動態辯護圖譜方面做出了國際領銜水平的研究,前不久還和劉江課題背靠背報道了哺乳動物著床前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重編程(頡偉/劉江組背靠背在Nature和Cell報道哺乳動物著床前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重編程);北京大學李晴課題組在去年除夕在Science雜誌上揭示了RPA在DNA複製偶聯的核小體組裝過程中的作用(北大李晴組Science揭示核小體組裝新機制)。

此外,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徐平龍教授課題組最近也發表了多項重要成果,其中比較有代表性就是今年三月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揭示了YAP/TAZ 參與調控細胞抗病毒反應的新作用,拓展了我們對於YAP/TAZ功能的認識(浙大徐平龍組揭示Hippo調控天然免疫新機制),此外,該課題組最近還發表了另一項研究工作揭示了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飾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與機制(浙大徐平龍組揭示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飾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與機制);來自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王磊課題組去年在NEJM發表文章揭開人類卵子成熟障礙之謎,在國際上第一次發現人類基因TUBB8的突變導致卵子減數分裂阻滯;清華大學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近兩年連續在Immunity、JEM、Nature Communiations等雜誌上揭示了自然殺傷細胞早期發育調控、活化的分析機制;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鄒衛國課題組最近報道了骨骼系統穩態維持新機制,是骨科相關疾病基礎研究新的重要發現(鄒衛國組報道骨骼系統穩態維持新機制——附專家點評);中科大單革課題組去年道了該實驗室發現並命名了一個從裂殖酵母到人類都非常保守的長鏈非編碼RNA——5S-OT,該課題組2015年還發表文章命名了一類與RNA聚合酶II相關的環狀RNA——外顯子-內含子circRNAs(EIciRNAs),並且揭示了該RNA在參與細胞核中基因表達調控的新功能,上述工作都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

另,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醫學研究所的80後教授程義雲也入選本次「傑青」名單(化學學部)。程義雲課題組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樹形高分子材料應用於生物醫學相關研究,該課題組所研製新型質粒轉染試劑與蛋白轉染試劑、一系列新型腫瘤微環境或外源刺激響應的藥物載體等都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相關論文主要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 Am. Chem. Soc、Biomaterials等主流雜誌,去年還獲得了「201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本次入選的80後傑青:頡偉、吳晨、王磊、程義雲。

總的來說,入選「傑青」的競爭還是相當大的。特別是在生命科學學部,論文所佔的評選比重還是很大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有幾篇好文章就一定能拿到,畢竟手握多篇CNS或者大子刊通訊作者文章的申請人員這次連答辯上會資格沒有拿到的也大有人在。

限於筆者的學識與水平,此次點評也只能算作冰山一角,難以面面俱到,疏漏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因為他們,亞洲龜才更有未來
24小時6次!中方6大權威機構先後就印軍非法越界發聲!
時隔9天,海軍部隊又在黃海組織重大軍事活動
成就「中國戰狼」的南非貧民窟,到底多兇險?
為什麼特朗普和普京像被隔開的牛郎織女?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BioArt從全球數百萬幅科學圖片選出了最好看的12幅,每幅都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