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劉蒙少將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在南昌起義之前,中共並不是完全沒有領導武裝暴動的經驗。

1926年底,時任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委員的劉伯承為策應北伐,調動四川軍隊,發起瀘順起義。起義堅持了5個月,1927年3月31日,軍閥劉湘暴力鎮壓中共活動,楊闇公被殺害,使得重慶地委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在川黔兩地軍閥圍攻下,瀘順起義失敗,劉伯承離開四川前往武漢。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遺址,萬州寶隆洋行

「我們共產黨第一次組織的起義無疑是順瀘起義(即瀘順起義),但它與南昌起義有個非常大的不同,就是馬日事變。南昌起義是馬日事變之後,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起義。馬日事變之前,還是國共合作期間。」軍事外交家、黨史研究者劉蒙少將表示。

7月22日,封面新聞(thecover.cn)在北京見到劉伯承元帥的兒子劉蒙少將。他向記者講述了劉伯承在南昌起義時的經歷、棄筆從戎的過程以及解放後他與父親相處的片段。

「劉伯溫」的亮相

封面新聞:今年是南昌起義九十周年紀念,能不能請您和我們說說劉伯承同志在南昌起義中的經歷?

劉蒙:大革命失敗以後,原來的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走了,就新派了一個人來,新派的這個人叫羅明那茲。羅明那茲是共產國際暴動小組的組長,專門研究暴動的。他看到(葉挺關於南昌起義)報告後,就提出了以南昌起義為起點,發動一系列起義的方案。

所以我們為什麼定南昌起義為八一建軍節呢,因為它是一系列起義的核心起義。原來定的方案是南昌起義以後,大家都暴動,都往廣州集結,到了廣州再進行國共合作和蘇聯援助,展開國共的新局面。當時這樣設想的。

劉蒙:南昌起義真正的組織者無疑是周恩來。(起義以前)周恩來到南昌考察,發現南昌有幾股部隊,一個部隊最大是葉挺的獨立團,包括24師人數是5500人,25師接近5000人,還有蔡廷楷的一部,程潛的一部。還有朱德的300人。周恩來希望有更多部隊加入起義,又去找到賀龍。

(最後商定)起義總指揮是賀龍,葉挺是前敵總指揮,在上面再成立一個參謀團,由共產黨領導,是負責所有起義指揮的核心。你看那個南昌起義的指揮序列表,參謀團在最上面。然後就召集成立參謀團,周恩來就打電報讓我父親去,從武漢急速趕到南昌。周恩來給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說服程潛,因為他(劉伯承)和程潛私交很好;第二個任務,成立參謀團,讓父親任參謀團首席參謀長,指揮權是他,並且讓他來起草南昌起義的報告。將來所有的仗也由他指揮。

當時父親答覆周恩來,「你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我沒法完成,程潛這個人是沒法說服的。第二個事,我一定完成好。」

第一仗番檯子,是父親帶賀龍的兩個師去打的。番檯子如果勝利意味著起義軍奪取南昌的控制權。父親很快就帶領部隊打勝了番檯子一仗。後來還舉行了慶功大會。慶功會上賀龍找到父親祝酒,仗打得很漂亮,問題就是他一個師的師長侄子被打死了。父親就說,「這事很抱歉,子彈不認人,打到我,我一樣死。」

劉蒙:番檯子戰役勝利以後,成立了朱德的第九軍。然後部隊就開出南昌城。(出了南昌)最關鍵的是會昌戰役,這是國民黨正經拿出王牌部隊來阻擋南昌起義的一場大仗。這場仗,張發奎的余部都參加了。張國燾《我的回憶》里也寫了,這是第一次那個被稱作「劉伯溫」的人來指揮戰役。

會昌戰役非常慘烈。雙方都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戰場上互相都叫得出小名。張國燾回憶,「劉伯溫」精心策劃,但由於當時的地圖有問題,所以趕去包抄地方部隊,來晚了。因為地圖上有100里,實際有150里,造成傷亡比預計大。但是會昌戰役還是打勝了。

做事不能喜形於色

封面新聞:據了解,劉伯承同志和父親一起考上過秀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他這段經歷嗎?

劉蒙:父親和我回憶,他參加了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我翻辭典是1905年春,他應該12周歲(因為他12月生的)。他曾經給我回顧過這段歷史。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劉文炳親手寫的劉氏家譜,作為劉伯承幼年開蒙的教材之一

祖父劉文炳年輕的時候就參加過科舉考試。但考的時候,被人家告了狀,還罰了120塊大洋。弄得非常慘。他們(告狀者)說,是因為我曾祖父當過吹鼓手。我父親告訴我,這是謠言。實際上,這個人(曾祖父)多才多藝,他會打鐵也會吹嗩吶。鄉間做紅白事,請不起吹鼓手的時候,就請他吹吹。他確實吹過,但只是會而已。

但祖父特別相信,要讀書才能找到出路,這是他的一個基本點。父親5歲開蒙,祖父當時認識一個叫任賢書的人。任賢書是石達開的舊部,文武雙全。我父親講他的武功非常非常高,書也讀得非常好。祖父和這個人很談得來,就把我父親背去(找任賢書)。父親那時候很小,就不願意去,鬧,把我祖父脖子都抓破了(笑)。祖父也很倔,把他放在那兒就走了。這樣我父親就開始讀書了。

父親讀書讀得非常好,所以在任賢書的推薦下參加科舉考試。祖父就帶父親去開縣考試。他記得在開縣周圍租了一個很小的屋子。祖父是陪考,他就想看看任賢書講父親這麼好,父親到底有沒有這個水平。

當年秀才要考五輪,你只要五輪都榜上有名,就是過了。發布成績不是分,是多少多少團,也叫圈。前幾輪考完發榜那天,父親和祖父一塊兒去的,他的名字很顯眼,就是二團頭一名,就是第二等成績的第一名。父親高興得直蹦,聽見祖父喊他,回頭一看,就看到祖父滿臉不高興。他想怎麼了,是不是沒有找到祖父的名字,他就往下看,看到祖父考了第十四團多少名。他就想是不是爺爺沒有考好,不高興了。

祖父就一把拉著他回租小房子里去了。一進門,祖父就抱著他跳。高興的要死了。祖父就告訴他,我不是不高興啊,我告訴你,你一生中想要做大事,不能喜形於色,這個對他影響非常大。

結果這次又被人告狀,說劉文炳違典考試,他兒子又違典。 實際上他們沒有考完五輪考試,就被人趕出來。這件事讓父子二人憤憤不平,覺得清朝(典制)太不合理 ,這樣他們就永無出頭之日。回去父親問祖父怎麼辦,祖父說還得讀書,就去讀了洋學堂。

劉蒙:這樣本來讀的舊學,現在就讀上了新書。父親記性很好,開學第一堂課他還記得,他說我們就開始學《新三字經》,就給我背,開頭是「東半球、西半球、歐羅巴,亞細亞……」(笑)這時候,他就開始接觸很多新的思想,認為滿清是不行的。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1920年,劉伯承供職於川軍時留影

走向革命

封面新聞:魯迅曾因一場幻燈片放映而觸發棄醫從文的念頭,劉伯承同志當年棄文從武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瞬間?

劉蒙:這個問題很深,我從我理解的角度給你講幾個事情。祖父在父親14歲的時候走了(去世),我小叔叔成了遺腹子。這裡面就有很多感人的事情。

祖父一家六兄弟,他的天賦最好,就選了他去讀書。他作為劉家讀書的苗苗培養起來。他是老小,身體不太好。兄弟六個分家,他分得最少。另外,也是因為他是個知識分子,種地的水平就差一點。(笑)

父親小時候很有個性。祖父去世以後,兄弟就來要債,把地也都要走了,所以家裡就變的非常窮。奶奶把四叔生下來以後,沒有錢養,就送給遠方親戚養。父親回家以後問,弟弟怎麼不在了,奶奶就說給人了。父親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他跑去那個親戚家把弟弟抱回來了。

一進門就跪在奶奶面前,就哭了,說,「我發誓,我來養。」那時候14歲。奶奶就答應了。父親小孩子幹活干不過大人,就去很遠的地方挑煤。每次挑完回來都特別晚,奶奶就站在一棵大黃桷樹下面等他,每天都在那兒等他。

日子過得非常不好,又趕上災荒年,就只能吃觀音土。後來我父親特別討厭吃紅薯。因為吃觀音土,便秘,只能靠吃紅薯來解決。17歲那年,就去當了半年警察。這就迫使他辛亥革命出去了。

實際上他對滿清有種認識,他覺得這個社會很不公平很不公正。他為了推翻滿清就要出走,那時候弟弟們也大一點了。奶奶跟他說,要走可以,先結婚。結果他結了婚第三天,還是第四天就走了。這也是父親告訴我的真實情況。

封面新聞:是吳玉章帶他接觸到共產黨的嗎?他後來又如何投身共產主義的呢?

劉蒙:他當時養傷,住在成都剪子巷,我後來去找這個地方,沒有找到。因為前線形勢很糟糕,熊克武三番五次來找他,他很煩惱。這時候就認識吳玉章,就讓吳玉章給他找個房子,搬到五通橋去。他跟我講,他買了一房子書。他決定在這裡好好學習看書。後來他給我講過一些二十四史的事情,我估計就是在五通橋這段時間,下功夫讀書時候想出來的。

他這段時間和吳玉章來往很多。楊闇公是吳玉章帶來見他的。楊闇公請他加入(中國青年)共產黨,他覺得不能「見到旗幟就拜倒」,他說「我對共產主義要進行深究」。他這個時候跟吳玉章談,談了以後他決定要和吳玉章一塊兒去考察一下。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楊闇公日記中稱,「使此人得志,何憂四川」

父親跟我講,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吳玉章帶他去見一下孫中山現實,他一輩子革命一直就是信仰孫中山。孫中山有很多政治顧問,吳玉章就是其中之一。吳玉章就跟他說沒問題。這樣他們就出川了。

出川以後,他聽說熊克武敗北了。熊克武在四川站不住了,要去廣州。熊克武駐紮的地方離他不遠,他就跟吳玉章說,我還是要去見一下熊克武,把我要說的話說清楚。他就是這麼一個人。(笑)

熊克武見了他就問他怎麼不回來,意思是還要我父親跟著他干。父親就跟他說,「我來不是跟你講這些的,我來是跟你講一個事兒,我悶在心裡多年沒跟你講。你在川中敗北,是早晚的事兒。因為你搞的那個不是三民主義的革命,你搞的是那是小集團,你搞是十人團,你搞那個十人團得罪了將士,得罪了四川老百姓,你是一定要敗的。」把熊克武氣的夠嗆,然後他就走了(笑)。

然後,他和吳玉章趕到廣州,正好趕上五卅運動。這個運動本身給他一個強烈的刺激。結果孫中山沒有見上,孫中山北上了。吳玉章說沒關係,我帶你去北京見。他們又去北京,就在北京見到了趙世炎。趙世炎當時是共產黨北方局的負責人。他們和趙世炎在北京談了很多。

當時,楊闇公和吳玉章已經在四川建立了中國青年共產黨。在北京他們又和陳獨秀有了接觸。吳玉章就把(共產黨成立的)消息傳給了楊闇公。楊闇公同意把中國青年共產黨併入中國共產黨。

他(劉伯承)也就在這時信仰了共產主義。

劉蒙:其實他當時想法之一是去清華再讀一點書,增加對國際的了解。他後來跟我說,我沒有上成的大學,讓你上了。因為我是清華畢業的。(笑)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劉伯承同志身前用的書桌

白馬悍將

封面新聞:據了解,劉伯承同志一生戎馬負了很多傷,最嚴重的就是早年革命,子彈穿過右眼致殘,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這時期的經歷。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1915年,未受傷之前的劉伯承

劉蒙:他自己有記載的,負得比較重的傷有9次。實際上有些小的他就沒有記了,9次就是他身上打個窟窿的這種。比較重的一個是眼傷。(護國戰爭時期)豐都戰役,他實際上頭部中了兩彈,第一次從頭蓋骨打過去,他讓我用手摸,頭蓋骨這裡有個槽。我去採訪過,確實給他包紮了,第二次又上前線,子彈從這裡(太陽穴附近)進入從眼睛裡穿出來。人腦袋沒有多大,他一次戰役就負兩次重傷。還有一次就是腿部負傷,差點把腿失去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是東路軍總指揮了。

1923年有一場大戰,他們叫(川軍)一、二軍大戰,也是熊克武和楊森、劉湘爭霸四川。一軍是熊克武的嫡系部隊。熊克武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同學但懋辛,兩人關係很好。但懋辛是熊克武的第二把手,也是他的參謀。熊克武不在就是但懋辛來代(理),他也是一軍的軍長。

一、二軍大戰,熊克武請父親做他的東路軍總指揮,但懋辛西路軍總指揮。但西路軍進展不力,一直是東路軍在前面打。打到大足(縣)的時候,他負傷了。一槍打在股動脈上。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1950年,劉伯承在照片後題寫豐都戰役受傷經過,贈鄧小平。

父親給我回憶,他年輕時候喜歡騎一匹白馬。腿打傷以後,一看到白馬馬背上全是血,再一看腿,血滋得好高。他就拿手自己摁著。部下來了拿布給他使勁繫上,壓迫止血。就把他往成都送。成都是一個法國醫生給他治病,開始給他說要截肢,但他已經有生命危險,怕他在截肢過程里堅持不住手術,可能出事,就停止截肢了。這以後,沒想到竟然消炎了,傷口還長上了。但他自己就發現一隻腿萎縮了,變得很細。

好賴是長上了,他就要出院,因為前線戰事很急。大夫就送他一個拐。我父親就把那拐給扔了。大夫說你怎麼不要,父親就說我一定能痊癒。大夫說你不可能站起來,還講這(拐杖)可能要伴隨你後半生的東西了。我父親就是不要。

(養傷期間)他就天天在家練功。他小時候跟任老師學過武功。那代人不會武功是沒法打仗的。所以他天天就練腿。講究鉤、踢、平、落,腳在勾起來向上踢,然後再平著落下來。

他說那時候一天就兩個事,一個是看書一個是練腿。結果慢慢他就看著自己腿又豐滿起來了,他知道是個好現象,他就更加大訓練難度。他高興,腿就長起來了,慢慢兩條腿一樣粗了。後來檢查,他把支動脈練粗了,支動脈血管變成主動脈血管。

劉蒙:後來呢,他跟我媽媽結婚。結婚十來天就遇見敵軍轟炸。當時他們正在行軍路上,兩人都被扎傷,都傷在腿上。他們那個時候條件很差,彈片就沒有取出來。後來火化的時候,我和媽媽去收他骨灰,骨灰里仍然有彈片。

劉蒙:後來我做了一輩子軍人,才真正知道只有一個眼睛在軍隊里是多麼不容易。

總參謀長教《孫子兵法》

封面新聞:您是解放後(1952年)出生的,哥哥姐姐都出生在戰爭時期,應該說您是跟在他身邊時間最長的一個孩子。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時候,還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沒有給您一些指導?

劉蒙:我可以跟你講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那一代人和現在很不一樣。父親他有一個辦公桌,辦公桌右邊的抽屜里,放著他領的單位的信封信紙和用品,這邊(左邊)這個抽屜是私人的。他有一天叫媽媽,「汪榮華,我自己的信封信紙沒有了。你下午給我買點兒去。」

他所有私人信件,寫字練字,不用這邊(右邊)的信封信紙。公家是公家的。

劉蒙:他生活也很有趣。他老了的時候,睡眠也比較少,每天早上就是 準時5點鐘起床。然後第一事,打一套他自己編的拳。主要是鍛煉身體每個部位。第二個是,讀外文(俄文),拿一本書在走廊里大聲朗讀。我後來當翻譯也當了幾年,為了翻譯的流暢也每天早上起來讀,那是為了工作。他一個老人,也沒有人讓他做翻譯,我心想他每天念什麼,聲音還挺大的。念完了,開始寫毛筆字。寫完字就可以吃早餐了。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劉伯承生前使用的俄中辭典《露和辭典》

每天早上這幾件事,從來不變。還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堅持聽外電廣播。直到他眼睛看不見以前,每天都這樣。他真的很愛學習。

劉蒙:我那天還想起個事情。因為我前面幾個姐姐在那個年代,(父親)都沒有時間,也沒怎麼管他們。我大概到上小學前,父親有一次跟我說,「幾個大的呢,都學了俄文,我也沒怎麼管。你們兩個小的,我來給你們選,選英文。他說,世界上大概有百分之六的國家可以用英文溝通。」這個數字,現在統計肯定很不一樣了,但在那個年代很難得。他說,「學一門外文,就是給你打開一扇窗戶,看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我後來把英文念通了。這個真的收穫很大的。

其實,我覺得教育最重要是身教。有很多事並不在於他給我們講很多講理,但是他做一些事情或者,他在你學習期間給你一些幫助,這個影響是深刻的。1967年,他在南京,那時候他眼睛已經看不見了,我陪在他身邊,他說,「劉阿蒙,你們學校也停課了,我給你上課吧。」我說,「上什麼啊,爸爸?」他說,「我給你上《古文觀止》。」

他給我選了103篇文章,告訴我這些一定要會背。對我終身會有幫助。「你背,我聽,你不會的我告訴你。」我嚇壞了,他看不見了,就讓我背。背不對就給我糾正。真把我震住了。每句話都是他親自講解。

專訪劉伯承之子劉蒙:父親不喜歡看戰爭片

劉伯承生前使用的俄中辭典《露和辭典》

比如《劉侯傳》,《辨奸論》,他在講解中,給我很多教育。這不是空洞的教育,他一邊講解,一邊教給我他怎麼看事物。比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我(後來)看事物的發展,都是從他講 《辨奸論》里學來的觀察事物發展的規律,想好好的處理事物,必須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你才能預測未來,你才能夠防患於未然。

劉蒙:還有《孫子兵法》。他並不是教我如何去打仗,他給我講的其實是一種哲學思想,這些對我後來的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他覺得《孫子兵法》就是從一種哲學的高度去論兵爭,完全跳出了使一些具體的小技。

比如,他講孫子講勝不可求。就是說實際上越是想求勝,就越容易失敗。怎麼把握事情的結果,在用兵中獲勝,你是要對事物和兵爭的本質把握。只有你先求不敗,先去了解軍事問題中的發展規律,我根據這個發展規律,因其事而利導之,就取勝了。不是你硬要往另一個方向去扭轉這個事物,你扭不轉的。

封面新聞:據了解,劉伯承同志晚年很不喜歡看戰爭片是嗎?

劉蒙:是的,他不喜歡看戰爭片。他晚年有一種和平主義的傾向。

(本文圖片由開縣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特此鳴謝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對本次採訪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排名前5的元帥,中國只有他上榜!
古代「美女經濟」:西施竟然「賣相」造福國庫
丁克多年後要孩子,孩子出生後,婆婆嚎啕大哭
晚上好動態圖片句子大全
這一段話,跨越過,便成熟

TAG:劇的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比起父親竇唯母親王菲,竇靖童更愛李亞鵬,與周迅回老家惹爭議
劉鳴煒:與父親劉欒雄關係疏遠,敬重父親好友何柱國
李亞鵬帶女兒外出郊遊,李嫣太依戀父親,網友怒王菲不配當媽!
關之琳家庭曝光,父親影帝母親花旦,富豪劉鑾雄都被她「玩」過!
李嫣放假與父親爬山,李嫣調皮把李亞鵬P成狗,這關係王菲看了都嫉妒
張傳綵:我的父親張伯駒
乾隆最寵的女兒父親喜歡她,母親喜歡她哥哥喜歡她,就連光帝也愛
杜淳父親杜志國,夜宿親弟弟家的李小璐:都是餃子惹的禍
宋祖德諷刺賈乃亮做父親不稱職,靠孩子炒作!網友支持宋祖德?
李敖之女李文眼中的父親
看功夫之王李連杰如何演繹催淚父親,文章扮演的智障兒子很傳神
漢惠帝劉盈的親生父親真的是劉邦嗎?
陳小魯與父親陳毅
這對父子是曹操的剋星,父親阻止曹操稱帝,兒子幫司馬氏推翻曹魏
虎父無犬女,劉國梁二女兒子承父業,或有望繼承父親衣缽!
以牙還牙?李承龍到蔡英文父親墓園「看風水」
唐僧親生父親是誰?不是劉洪和陳光蕊!顯赫背景幫唐僧成大唐御弟
李敖之子李戡表示:父親是安詳離開,他和母親都在身旁陪伴
李昞是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父親
威廉和哈里王子與父親查爾斯王子的罕見合影,父子之間少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