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死後被學生抄家:皇帝竟也想從中撈錢

張居正死後被學生抄家:皇帝竟也想從中撈錢

在432年前的今天,1582年7月9日 (農曆六月二十),明朝「宰相之傑」張居正逝世。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張居正是明朝最有權力、最具影響的內閣首輔。他協助十歲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得國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時宰相」。他的赫赫功績,堪與商鞅、王安石並立,而被稱為我國封建社會初期、中期與後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張居正死後被學生抄家:皇帝竟也想從中撈錢

網路配圖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神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對死去不久的張居正下如此毒手呢?

歷史學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這是君臣之間十年積怨的總清算。

在封建王朝里,君權和相權是一對相依相剋的矛盾。君權過於弱小時,需要強大的相權來支撐;而過於強大的相權,則會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

張居正開始輔佐神宗時,小皇帝年僅十歲,為了穩定政權,神宗母子都對張居正有所倚賴,尊重備至,言聽計從。但是,這位元輔對小皇帝管束過嚴,干涉過多,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已經開始了由親近、尊重向著畏懼、厭惡的方向轉變。這一點,過於自信的張先生並沒有察覺。

張居正以嚴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小皇帝,每天布置功課,如果小皇帝沒有認真背誦或領會,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有一次,小萬曆讀《論語·鄉黨》時,把「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聲吆喝,嚇得小皇帝連忙低頭糾正。平時,如果小皇帝背著張居正做了越制出軌的事,馮保就會嚇唬他:「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小皇帝聽了,很快就會收斂自己。

但是,小皇帝逐漸長大了,成人了,開始懂得了皇上的權威和分量了。而張居正仍然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對他的宮闈生活也說三道四,這使得神宗對張居正的態度向著仇恨方向迅速逆轉。

權高震主,是為臣之大忌;張先生卻是自鳴自得,渾然不覺。豈知,他所攬之權,就是神宗之皇權;張居正的高大顯赫,就反襯出神宗的卑微猥瑣;群臣對張居正的恭維,就是對皇上的蔑視。是可忍,孰不可忍?成長起來的神宗必然要扳倒張居正,奪回皇權,一消這十年的積憤。即使張居正不死,這場君權和相權的鬥爭也將在短期爆發。

張居正死後被學生抄家:皇帝竟也想從中撈錢

而在封建社會裡,權力的天平總是向著君權傾斜,因此,張居正的覆滅和被清算是必然的。

其二,這是走出張居正陰影,一展帝王雄威的大決策。

張居正死了,走了,埋了;神宗皇帝就可以乾坤獨斷,一展帝王雄威了。這就是神宗皇帝充分展示他的大度,極盡哀榮地禮送張居正歸山的根本原因。

但是神宗皇帝沒有料到,張居正雖然走了,卻是陰魂不散,自己仍然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中。每有詔令,群臣就會觀望、比較,假如張先生在,將會怎樣決策;每有行事,神宗皇帝也會自我掂量,假如張先生在,將會怎樣評判。張先生的陰影仍然高高地懸立在朝堂之上,俯視著神宗,使他自卑,自疑,猥瑣,狼狽不堪。他的自尊心、虛榮心受到極大的創傷,與此同時,他的逆反心理、仇恨心理也開始極度膨脹。他憤慨,激昂,烈火中燒,不能自已,就像咆哮在火山之下的岩漿,必欲衝破壓頂的山石,一吐胸中之塊壘而後快。

最初,他用溫和的手段割捨他的「大伴」,他感受到了一種無羈無絆的輕鬆,獨來獨往的愉悅,以及隱秘於心靈深處的邪惡的復仇的快感。這使他驚奇,震動,也受到啟發和誘惑。於是,他決心粉碎這座高立於廟堂之上的偶像,搬掉壓抑在他心靈之中的塊壘,掃蕩籠罩在他頭頂之上的陰影。這是一個大決策,大決戰!戰鬥必然成功,唯如此他才可以真正成為屹立於萬民之上、天馬行空、受到萬民仰望的皇帝了!哈,痛快!

有了這樣的思維,張先生的形象能不被撕裂、不被踐踏嗎?

其三,神宗的貪財好利,也推動了清算的進程。

《明史紀事本末》中記敘了明神宗查抄張居正荊州老宅之前與皇太后的一段對話。

這一年,神宗的同母弟潞王已年滿十六歲,該議婚了,可操辦婚禮的銀子還有一多半沒有著落,慈聖皇太后一想到此事,就感到煩心。神宗聽了,滿不在乎地說:「這事您別著急,我有辦法!現在朝中的這些官兒們都無恥極了,他們一定是看馮公公、張太師權大,把好多錢財珠寶都作為禮物存放在這兩家了。」

太后聽了,心裡有了些把握,躍躍欲試地說:「假使查抄他們的家,這些錢財就都到手了嗎?」

張居正死後被學生抄家:皇帝竟也想從中撈錢

「這個馮保詭計多端,那些錢財恐怕都悄悄地轉移了。」

正好這時候,雲南道御史羊可立上了一道「已故大學士張居正隱佔廢遼府第田,乞嚴行查勘」的疏奏,已廢遼王次妃王氏也奏稱遼王府「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都說得有根有據。再加上馮保抄家,所得巨萬,這位貪財好利的皇帝能不動心嗎?至此,張居正家厄運難逃。

此外,張居正一人獨大,後繼無人,也是他敗亡得那樣迅速、那樣徹底的一個原因。他剛愎自用,偏信偏聽,喜歡阿諛奉承之徒,打擊直言敢諫之士。到萬曆皇帝決心向他清算的時候,大家一呼百諾,奮勇爭先。沒有人敢替他說話,替他伸冤。相反,那些受他提拔、被他重用的新政人物,反倒成了反張居正的急先鋒。張居正厲行的改革,也就因此而壽終正寢了。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初大罵張居正是禽獸,被廷杖致殘的鄒元標,竟然拖著一條瘸腿,為張居正的昭雪奔走呼號,試圖召回失去的新政。

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座經歷了兩百年風雨的古老的帝國大廈,終於在六十年後,被歷史的巨浪衝擊得土崩瓦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走馬燈:司馬昭是如何一步步篡奪曹魏政權
劍法超群的西門吹雪是孤獨終老而死的嗎
古代泰山道姑投身風月 制服誘惑齊名揚州瘦馬
明朝後期一代賢相張居正改革失敗原因是什麼
順治為什麼認為做皇帝竟然還不如出家當和尚?

TAG:趣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年輕時跟堂叔借錢被拒,當皇帝後竟要殺掉堂叔!
他一生奔忙如喪家之犬,但死後卻被歷代皇帝跪拜了千年
海瑞連皇帝都敢罵,被張居正棄置了十餘年,為何卻不敢罵張居正?
他們家的祖墳真牛,連皇帝都不敢動,最後卻被幾個年輕人給扒了
她曾嫁三位皇帝,人到中年時又一位皇帝想要她,她拒絕後被殺
萬曆皇帝三十年都不上朝,還抄張居正的家,卻為何說他還算是明君
櫃中美人:胡冰卿侍寢後沒有殺皇帝還救了他,卻得知他只會愛妹妹
一百姓身中五刀而死卻被判自殺,皇帝大怒:你們當我白痴嗎?
這個人先後殺了六位皇帝,最後自己稱帝,被大家稱為帝王終結者
酒後戲言竟讓皇帝死於非命,不想竟是妃子膽大包天
這位皇帝的祖父曾被逼得落荒而逃,自己幼年也是生活在監獄中
此三人雖然非王非帝,卻能讓後世的皇帝跪拜
錯生帝王家,說說那些不務正業的皇帝們
她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媳,張學良為娶她曾刺殺她丈夫,最後她卻在香港鬱鬱而終
此人剛當上皇帝,就被敵軍抓住,還說:我不想做皇帝,只想考秀才
他深得皇帝喜愛,卻是史上第一大貪官,在乾隆死後被抄家處死
蘇武牧羊後續:兒子謀反想廢掉皇帝,連累全家差點被滅族
可惜生在帝王家,9歲皇子被皇帝賜死,臨死前說出千古名言
他深得皇帝喜愛,卻是史上第一大貪官,乾隆死後被抄家處死
丫鬟給皇帝生下兒子後,遭皇帝嫌棄,長大後被父皇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