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為何要烏江自刎?因為他知道渡江也是死,還不如死得慷慨些!

項羽為何要烏江自刎?因為他知道渡江也是死,還不如死得慷慨些!

項羽,歷來被人們視為悲劇英雄的代表,尤其是最後兵敗烏江自刎時,更是將故事推向了高潮。

李清照曾作過一首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說的就是項羽至死也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這也正是大多數人,對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態度。

另外杜牧也做過一首《題烏江亭》,其中耳熟能詳的一句是「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他是認為,項羽應該渡江,以圖東山再起。

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家都認為項羽其實是有條件渡江的,只是受不了心裡那個落差。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非也,我們只要簡單分析下當時的楚漢形勢,你就會發現,項羽即便是渡江過去了,也不會有啥大的改變。他並不是礙於面子,而是根本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過去不過去結果都是一樣的。

自從固陵戰敗後,項羽就接連敗退,一直到垓下,最後再次突圍,一直逃到了烏江邊。由此可見,項羽早就有退守江東之意,而且還是一路逃奔的。史料記載曰「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一個「欲」就說明之前確有此計劃,可惜迎來的只是一舟一槳一亭長。倘若是一支大軍的話,估計項羽還是會渡江的。

這烏江亭長,原本是想救項羽的,可此時項羽一見只有一孤零零的小亭長,反倒失去了信心。

此為其一,其二就是項羽即便過了江,手裡也還尚且有些部隊,也依舊是沒好日子過。因為此時的江東早已不是他起兵時的江東了,此時的江東已全是劉邦的地盤。

《史記·東越列傳》曾記載:「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這裡就已經很明確地指出了:楚漢戰爭開始的時候,東越人就已經佔領了今江西、湖南、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東南等地,且「不附楚」;另外劉邦攻打項羽之際,東越人也是站在劉邦那邊的,可以說此時的江東早已是劉邦的天下。

項羽手中已經沒有多少部隊了,要想在江東重新打下一塊地盤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了。

對於這點,項羽肯定是知道的,然而他還想做最後的掙扎,還有渡江一搏的想法。可惜的是,最後看到了亭長,心又涼了。

亭長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明顯是在安慰項羽的假話,這對於項羽來說,反倒成了一種負面的刺激。

此時的項羽見渡江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倒還不如死得慷慨些,於是這才說出了無顏見江東父老等話,也算是給自己留下了個美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實在當不起「酒仙」的名號,其酒量並不好,也就一瓶啤酒的量
西楚霸王的「霸」其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霸道、強橫,而是這個意思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為何總是相輕,從自戀到互虐,究竟經歷了什麼?
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其實並未上演「將相和」,因為他從來就沒當過相
又一歷史名人被冤枉了,他就是蔡桓公,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諱疾忌醫

TAG:媛媛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願過烏江?只因他害怕劉邦干這件事!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而死,也不願意渡過烏江?因為他早已看穿一切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渡烏江,他不是為了顏面,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項羽為何不過江東?他真的是自刎而死?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過江?不是他傻,而是因他想起了一個秘密
項羽為何至死不渡烏江:是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後自刎而死
項羽自刎烏江是因為他過不去?而是他看清了一件事!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不是他傻,而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很多人都遺憾項羽烏江自刎,但問題是:他為什麼不選擇過江東呢?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過烏江,是因為他看透了一件事情
項羽為何不過烏江而選擇自刎?不是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是想到一事
項羽寧願自刎也不渡烏江,其中原因,劉邦至死也不會明白
劉邦到死才知道,項羽為啥寧願烏江自刎,也不願渡江保命
項羽渡江的話還能捲土重來,為何他非得在烏江自刎呢?原因很簡單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不是犯傻,而是來到江邊發現不對!
項羽寧願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不是他傻,而是在江邊發現1件事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肯渡江,3個原因,項羽真不愧為楚霸王
項羽縱然自刎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出於自尊,而是到江邊想起一事
虞姬為何要舞劍自刎,不是因為她傻,而是項羽說錯了一句話
為何項羽寧願自刎,也不肯過江東,原來是因為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