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京劇「狼牙山」與好多老戲有隱秘關聯

京劇「狼牙山」與好多老戲有隱秘關聯

今年適逢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北京京劇院集中全院力量,歷時九個月,打造了一出獻禮劇目《狼牙山》。八一建軍節前後,筆者兩度進入長安大劇院,分別看了兩組演員的演繹。用京劇搬演狼牙山五壯士,使人好奇,這戲得怎麼演?五個演員一塊兒「下高」那可不得了,得搭幾張桌子?

狼牙山五壯士進過小學課文,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出京劇版本《狼牙山》未在故事情節上做過分渲染,而把視角聚焦在五位勇士跳崖前的一段時間之內,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這符合京劇並不以故事性和情節性取勝、而以歌舞意蘊取勝的特點。打個比方,《狼牙山》不是講五壯士故事的小人書或連環畫,而是描繪五位勇士壯烈犧牲場面的油畫或雕塑。全劇以倒敘方式開場,從跳崖前的入黨儀式切入,回憶這次艱苦卓絕的戰鬥。全劇由序幕和五場戲組成,第一場「誘敵深入」,第二場「雷陣殲敵」,第三場「布陣思親」,第四場「生死抉擇」,第五場「最後時刻」。明朝人王驥德說寫劇本要立「大頭腦」,「節奏暢達」,「毋令一人無著落,毋令一折不照應」,這齣戲基本符合這些原則,看得出在結構經營上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在第二、三、四場中,出現三次「外插花」,類似電影中的「閃回」,這是全劇最為大膽巧妙的設計。勇士們在夢中或者沉思中與家人告別。兒女情長和母子惜別,與硝煙瀰漫的戰鬥場面互相襯托,張弛有度,環環相扣。馬寶玉見戀人棗花,生旦對唱漢調;葛振林見妻子翠蘭,生旦對唱反四平調反二黃原板;胡德林見母親,老旦唱二黃三眼。大概為節省時間,沒給胡德林安排唱,我覺得這裡花臉應該有唱,方顯完整,花臉和老旦的聲線組合特別容易感人,裘盛戎和李多奎的《赤桑鎮》,袁世海和李金泉的《李逵探母》就是極好範例。「三見」都是時空相隔,亦真亦幻,讓筆者想到老戲裡的「托兆」,如《碰碑》、《洪羊洞》、《鎮潭州》中的魂子弔場;以及三十年代程硯秋的新編戲《春閨夢》「入夢」一場的設計。但前人在戲裡插入「托兆」或「入夢」只一次,這齣戲連用三次,可謂創舉。戰鬥的緊張場面與戀人、夫妻、母子的回憶對話相結合,「托兆」或「入夢」戲做得越足,越是情意深長,越能讓觀眾感到後來他們選擇犧牲的偉大。

八路軍戰士都是年輕人,為貼近人物,京劇院大膽起用了年輕演員。全劇組47人,除了A組葛振林的扮演者王雪清、胡德林母親的扮演者沈文莉和馬寶玉的扮演者張建峰外,全部是80後和90後演員。演員年輕化,極大地活躍了舞台氣氛。全劇自始至終,都洋溢著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的青春活力。有多處唱作並重的戲,演員演唱功力最大程度得到發揮,翻扑打斗場場精彩,令觀眾大呼過癮。主演採用AB角制,A組中青年結合,B組則全是年輕人,我是先看B組,後看A組,也許是先入為主,B組的年輕人給筆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看過B組回來看A組,倒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感。

班長馬寶玉犧牲時才21歲,他的扮演者裘實也是20出頭。第一場嗩吶二黃先聲奪人,唱得奔放激情,疾徐有致,如果吐字再有些後勁,減少些虛浮的成分就更完美了,前途未可限量。表演上有兩處分寸感把握得特別好:一是見棗花時欲言又止,把少年人羞澀之態表現得恰到好處,含蓄感人;二是最後一場,在犧牲前穿上棗花做的新布鞋,激動得走來走去,又捨不得踏臟,脫下來拂拭,把小戰士的單純質樸拿捏得到位。

葛振林扮演者詹磊是武生名宿楊少春的徒弟,他的《長坂坡》、《三岔口》、《八大鎚》、《鬧天宮》我看過不止一次,都給人以極佳的藝術享受。幼功紮實,又遇名師指點,是目下筆者最看好的青年武生。可惜這齣戲武的場次太少,並沒能充分發揮詹磊的長處,略嫌遺憾。最後一場五壯士犧牲前站立狼牙山巔,造型渾然呈一整相,具有雕塑美,詹磊扮演的副班長葛振林站在班長馬寶玉左側,不怒自威,真有《青石山》里關平的樣子。

扮演胡福才的周恩旭師從大武生葉金援,他的《挑滑車》遵循「武戲文唱」法則,規矩大方,演出了高王爺的氣度;前一陣恩旭還演了《惡虎村》的黃天霸,可惜有事未作壁上觀,據看過的戲友林嵩說很有看頭。胡福才戲雖不多,卻很討俏,喜歡聽戲,好說好笑。恩旭功夫好,幾個跟斗兔起鶻落。但他並不賣弄,處處符合人物。有一個情節是胡福才把《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改編成「打鬼子」的詞兒唱給大家玩,恩旭唱到「人仰馬又翻」時用腳絆一下同伴,完全是年輕人開玩笑的樣子。後來看A組演胡福才的演員,在這裡起了一個「屁股座子」,程式運用得有點不生活化,不如恩旭來得自然。

飾演胡德林的演員叫王瀛政,是個條件很好的花臉,扮出來虎頭虎腦,唱起來瓮聲瓮氣,「見娘」那點兒把母子之情演得分外感人。扮演宋學義的李根戲份最少,卻兢兢業業,每個五壯士集體身段造型他都一絲不苟,最後唱民歌小調由他起頭,我看得清他的眼眶濕漉漉的,演員只有自己先受感染,才能感動別人。棗花和翠蘭分別由尚派青衣周美慧和程派青衣沙霏飾演,用不同流派唱腔區分人物,避免了雷同之感。青年老旦演員侯宇扮演胡母,隨著唱腔唱詞臉上有戲,且有層次變化,這在老旦演員中頗為難得。

A組演員中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扮演王老道的方旭,五月份他在長安大戲院辦專場,我去看了出《連環套》,真有士別三日之感。花臉唱高撥子,方旭的爺爺方榮翔先生80年代在《探陰山》中搞過,聽起來別是一味。方旭在老道追趕五壯士時,一面唱高撥子,一面融入麒派《徐策跑城》的身段,真是個聰明的演員!後面王道士為五壯士帶路一段戲,排得頗有傳統戲的古典味道,看過之後不易忘懷。六人攜手側身走過狼牙山的絕壁懸崖,運用走邊、跪蹉等身段,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在靠近萬丈深淵處行走的緊張感,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台下觀眾無不凝神屏氣,為劇中人捏一把汗。宗白華先生說,所謂美,就是「如畫」和「逼真」,筆者認為王老道這半場戲做到了。

「最後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這是五壯士跳崖之前合唱的一段民歌小調,流行於當時晉察冀邊區,可見作曲者有意識地吸收地域特色音樂元素,這一點值得肯定。然而知易行難,整齣戲聽下來,感覺地方音樂並沒有很好地融入京劇唱腔中,處處給人格格不入、「兩張皮」之感。唱腔設計未能擺脫新編戲標配「反二黃」、「高撥子」兩大窠臼,創腔過分求高求奇,不易傳唱。希望繼續沉潛打磨,能搞出來像《杜鵑山》里「亂雲飛」、「家住安源」那樣把地方音樂因素融合得不著痕迹,又保持甚至強化京劇音樂本色,至今傳唱不衰的戲曲音樂作品。

一出新編現代戲,能讓一個只看老戲的人進劇場連看兩遍,已經說明《狼牙山》的魅力了。誠然,它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以挖掘。這裡提出一點值得商榷的問題: A組演出時,前文提到的全劇結尾處像雕塑一樣的五壯士集體亮相被拿掉了,改成日偽軍集體向犧牲的五壯士鞠躬致敬。雖然當時得到台下零星掌聲,但仔細想來,改得實在是既不高明又不合理,流於膚淺和表面化。節目冊上每位演員寫了一句話,其中葛振林的扮演者詹磊寫道:「這不是神劇,這是一個有出處的真實故事。」說得多好!平心而論,抗日戰爭題材的紅色現代京劇,如果想完全擺脫樣板戲「三突出」、「高大全」和「抗日神劇」的影子,確有難度,需要時刻多一份清醒和警覺。

文| 昂昂千里 本文刊載於20170804《北京青年報》B7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誰說青春片的女一號必須可愛?周冬雨就不!
有一款校園版的「茶館」:王利發成了女班長
回到書法原教旨主義的立場
徐冰:漢字字體有意識形態 中國字塑造了中國性格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老戲骨「一夜爆紅」,奧斯卡女主為何變「瘋醉婦人」
不愛偶像劇偏愛搭檔老戲骨,《唐磚》女主角進組被嘲「關係戶」?
《紅樓夢》賈府里的老戲骨除了鳳姐之外,居然還有這個隱藏的「戲精」
《美好生活》里的老戲骨,比肩李保田,他接戲有兩大怪癖讓人服氣
維京武士「木馬屠城」,大老粗變「老戲骨」,棺材活人嚇壞義大利!
《親愛的熱愛的》小艾的扮演者是誰?戲中老戲骨戲外熊孩子!
TVB老戲骨戲外是好爸爸 疼愛子女不偏心
京劇唱到家門口樂壞了「老戲迷」
老戲骨倪大紅憑什麼演好蘇大強?
娛樂圈中又一對明星譜寫「黃昏戀」,TVB兩大老戲骨喜結良緣
話劇《老舍五則》天津上演 雷恪生等眾多老戲骨同台飆戲
《靈魂擺渡》原班人馬合作新劇,趙吏演男主,還有眾多老戲骨作配
老戲骨搭配新生代,《黃金瞳》這部戲裡客串的都是老熟人
《東宮》里那些比主角還要驚艷的老戲骨,網友:難怪這麼眼熟!
這部劇,比《人民的名義》里老戲骨還多,連富大龍都出山了!
遂寧川劇愛好者獻藝 讓老戲迷欣賞「最愛」
三分鐘京劇「小灶」,燉出老戲餘韻悠長
《新笑傲江湖》小鮮肉演技有待提高,影帝是老戲骨,影后是女配角
《遠大前程》老戲骨飆戲沒看夠?這十部戲骨大劇更精彩
娛樂圈有哪些演技尷尬的「老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