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古典書城

「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俗禮儀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如今古裝大戲輪番登場,讓人應接不暇。製作精良的歷史劇還是能學到點東西,比如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不同的朝代,古人的坐姿是有區別的,尤其是魏晉以前,階級不同,坐的姿勢也是各不相同。到底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其實「坐有坐相」的意思是坐姿得規矩文雅,不能像個大爺似的弔兒郎當樣,尤其是在公眾場合。事實它並不僅僅是指只有一種標準坐姿才叫「坐有坐相」,畢竟古時候的坐姿可是不少。但不管你選擇那個坐姿,都得坐得端莊規矩才叫「坐有坐相」。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我們來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常見的坐姿。

「安坐」:古代最合禮儀的坐姿

《容經》:「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

古代的「坐」與現代的「坐」並不一樣。在秦漢以前,「坐」的概念比較寬泛,「坐」、「踞」、「跪」、「拜」等都屬於坐的範疇。

「坐」,又叫「安坐」、「正坐」、「跪坐」,成語「正襟危坐」里所說的「坐」,指的就是這種坐法,這是當時最合乎禮儀的坐姿。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安坐,是早期最體面的一種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於地,臀部貼於腳後跟。

同一個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關坐姿的理論,古人稱之為「坐容」,是「容經」的組成部分。西漢賈誼在《新書》中專為諸侯王而寫的「禮儀教材」——《容經》一章,其中 「坐容」這樣要求: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身體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長一短,腳掌不要著地。兩眼平視的,稱為「經坐」;頭微低,目光注視對面尊者的膝蓋,叫「恭坐」;低頭,目光不超出身邊數尺遠,則為「肅坐」;頭完全低下來,甚至連手肘都下垂,則叫「卑坐」。

賈誼所說的「經坐」,其實就是常規的「安坐」,即「席地而坐」。

「箕踞」:古人最隨便的坐姿

《說文解字注》:箕踞乃「臀著席,而伸其腳於前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先秦時期,不會坐或是亂坐都屬不懂禮儀的行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一次張開兩腿,坐等孔子。就被孔子用拐杖敲打著原壤的小腿罵道:「幼兒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原壤夷俟」一說就是這麼得來的。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畢竟普通老百姓也犯不著這樣折騰自己。因為秦漢以前,除了禮儀性質的坐外,還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如蹲踞、箕踞等姿勢,是古人較為隨意的休息性姿勢。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蹲踞」是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就是「蹲著坐」。「箕踞」是怎麼個坐法?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稱,「箕踞,則臀著席,而伸其腳於前。」就是兩腿伸直拉開,呈八字狀,看起來似簸箕。原壤的「夷」,應該就是這種坐姿。

蹲踞、箕踞這兩種比較生活化的坐法,據考古得知其實是殷商時期東方夷人(今江蘇、山東一帶原居民)的坐法。與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就顯得原始、粗俗。春秋時期原壤的坐法被稱為「夷」,源頭即在此。

「雙手垂坐」:史上最強防「走光」坐姿

《韓詩外傳》:孟子見妻踞遂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對於蹲踞坐姿的最原始象徵意義,有民俗學者認為是上古時人們生殖崇拜觀的反映,因為具有驚人生殖力的青蛙就是這種坐姿,故蹲踞又稱「蛙坐」,代表雌性。現代考古出土的上古圓腹形器物上多繪有這類蛙形神人形象。

由於蹲踞、箕踞這兩種坐法都容易暴露下體,兩腿伸直拉開的箕踞尤易「走光」。孟子的老婆有一次這樣叉開腿坐著被孟子看見,差點被「休」了。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據西漢人韓嬰所撰的《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孟子反應如此強烈,是有緣由的。那時女性穿的都是開襠褲,加上內褲這種東西還沒發明,可以說是很羞恥的了。

而且這種坐法到後來演變成這麼坐著見人的話,那就是對對方的一種侮辱。《史記·高祖本紀》中有記載:「不宜踞見長者。」名動天下的荊軻在刺秦王失敗後,就是「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那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禮?古人以「女」字的象形和女字的甲骨文、小篆的字形為基點。就是坐姿:兩膝著地,臀部落在兩腳上,雙手相交下垂於前。「雙手垂坐」是當時女性最優雅的坐姿。

「垂足坐」:漢末最新潮的坐姿

《後漢書》:「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許慎在《說文解字》稱:「床,安身之幾坐也」。在椅子尚未出現和流行的年代,古人居家主要是坐在床上,或是坐在席子上。這種床也稱榻,坐榻其實與「席地而坐」基本沒區別,仍是雙膝落地,臀部著腳跟。但在魏晉以後,「胡床」的出現,坐法也有了新的變化。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所謂「胡床」說白了就是一種簡易摺疊椅,因從西域引入而得名。

宋人陶谷在《清異錄》「逍遙座」條稱:「胡床施轉關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坐胡床的姿勢與現代人常規坐法極為相似,古人稱之為「垂足坐」,是當時最新潮的坐法。

《後漢書·五行志一》記載最早「垂足坐」的名人是東漢皇帝劉宏(靈帝),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胡床坐像,見於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連坐胡床。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中的」連坐胡床「壁畫

「坐功」:宋代人坐出了最高境界

《二十四節氣坐功圖》:「宜每日寅時正坐,舉兩臂……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在五代之前,雖然「垂足坐」已不少見,但「席地而坐」仍被視為尊貴的坐法。如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盤腿而坐,而不是「垂足坐」。

五代時期,傳統的「榻上坐」和新潮的「椅上坐」開始在社交場合併行。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人物長卷《韓熙載夜宴圖》上,便出現了這兩種坐法。五代以後,人們的坐法已基本上統一為「垂足坐」,中國古人從此實現了坐姿的「現代化」。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但是傳統的坐法並沒有因為「垂足坐」的流行、普及而徹底消失,相反,還被作為一種健身、養生手段受到青睞,宋代甚至將「坐」上升到一種境界。有名的《二十四節氣坐功圖》,據傳即是宋代著名的「睡功」大師、道教人物陳摶所創。

根據12個月中24個節氣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坐姿,以達到養生的目的。其坐法是:「宜每日寅時正坐,舉兩臂,踴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據說可以治療風濕、頭疼、痔瘡等多種病症,但此說是否靠譜並無考證。

怎麼「坐」才叫「坐有坐相」?

這種「坐功」,其實是古代丹家所倡導的「內丹學」,也為後世養生家所推崇。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坐與佛家的「打坐」,即「盤坐」、「靜坐」,是有區別的。

—— 古典書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典書城 的精彩文章:

誰的等待,恰逢花開
《贈婢》: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
品酒作詩煮新茶,人生得意須盡歡

TAG:古典書城 |

您可能感興趣

搞笑段子:你們這兒附近有銀行嗎?有啊有啊!那你怎麼不去搶!
沒有它,你怎麼撩漢?
扎馬尾辮顯老?那是你沒有用對方法!看看明星們都是怎麼扎的!
雪地靴有救了!怎麼穿才會好看?
羅馬凳是什麼呢?健身的時候該怎麼用呢?
怎麼讓天秤座哄自己?
熊貓怎麼馴服,讓你擁有熊貓坐騎!
這麼可愛的薩摩,怎麼抵擋得住不做鏟屎宮呢!
不敢搭訕,這「病」怎麼治?
你怎麼就看不見這麼好的「你」呢?
你怎麼不吃老鼠?可好吃了!
你家的插座不夠用嗎?看看別人怎麼裝!
冷嗎?| 這四件基礎款,隨便你怎麼搭都好看!
想吃又不知道怎麼做?這裡有套路,一定有你喜歡的口味
聽說你有心事,那怎麼還不來找我?
冬天,你家的水管被凍住怎麼辦?這裡有小妙招,拿走不謝!
狗狗有恐車症,該怎麼辦?連這點都不知道,憑什麼說你愛它?
為什麼衛衣都有兩條繩子?現在才知道怎麼用!太吃虧了!
懷孕坐月子你還在剪短髮嗎?看看有經驗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吧!
說好的殘廢王爺呢?白天坐輪椅,晚上卻纏著她練腰肌!三觀被碎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