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川內級輕巡洋艦

日本:川內級輕巡洋艦

作為1920年「八八艦隊輔助艦艇建造計劃」中推出的最後一代5500噸級輕巡,川內級原定建造8艘。後因華盛頓條約簽署後列強競相發展大型化的輔助艦艇,海軍要求優先建造更大的7100噸級偵察巡洋艦(古鷹級),實際只有前3艘川內、神通、那珂作為5500噸級輕巡開工並建造完畢,已開工的加古改為按7100噸方案建造。那珂的艦體於1922年開工後不久即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遭遇大火焚毀,後被迫重新開工興建。

有神通(Jintsu 1925)、川內(Sendai 1924)、那珂(Naka 1925)3艦,為天龍級的改進型。與其他輕巡洋艦的設計目的一樣,作為魚雷戰隊的指揮艦,配有魚雷射擊引導的水上觀測機和彈射器,主炮增加到7座,裝備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93式酸素魚雷。

開戰初期,川內、神通、那珂分別為第三、二、四水雷戰隊旗艦。侵佔東南亞時,雖然有大量的重巡洋艦伴隨作戰,但它們是以盟軍的艦隊為目標,登陸時的艦隊護衛及對岸支援射擊,則由輕巡洋艦率領的水雷戰隊負責。第二水雷戰隊負責進攻德班;第三水雷戰隊進攻馬來亞的哥達八魯,第四水雷戰隊被派往呂宋島北部,因盟軍失去了制空權及艦隊實力不足,上述戰隊掩護的登陸均取得了勝利。

在瓜島戰役中,川內號為素有「頑強者」外號的田中賴三中將的旗艦。多次指揮「東京特快」通過狹窄的海峽為瓜島孤軍運送增援部隊和給養,在不利的環境下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其運送的物資卻大多被美軍擊毀。不過從海戰的情況來看,缺乏空中掩護是其失敗的重要因素,田中本人的指揮仍是可圈可點的。

1942年2月,神通號及第二水雷戰隊在泗水海戰中重創盟軍四國聯合艦隊;1942年8月,參加東索羅門群島海戰,為增援群旗艦,因日主力艦隊掩護不力而遭到美軍空襲,神通號被擊傷入塢修理。修復後重返第二水雷戰隊擔任旗艦,1943年7月在科隆班加拉島海上夜戰中,受到美艦炮火的集中攻擊而沉沒。

1943年11月,第三水雷戰隊旗艦川內號在布干維爾島海戰中,也因受美軍炮火集中攻擊而沉沒;

1944年2月17日,那珂號被美艦載機擊沉於特魯克西南海域;

排 水 量 7,100噸

主炮 7座5.5英寸(140mm)主炮

魚雷 8座24英寸魚雷發射管

高炮 44座25mm高炮、6座13mm高炮

水上飛機 1架

設計航速 35節

艦員 450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觀風雲 的精彩文章:

ki-36-98式直接協同偵察機
2S9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Ki-100-五式戰鬥機
雲鷹號-Unyo 航空母艦
「管鼻燕」式艦載戰鬥機

TAG:眾觀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