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學家成功驗證四十年前的中微子預言:開創全新未來

科學家成功驗證四十年前的中微子預言:開創全新未來

圖為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SNS實驗裝置

圖為科勒拿著相干中微子核碰撞實驗探測器模型

據國外媒體報道,物理學家會對他們希望發生的事情大費唇舌,但這些事也許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生。例如,一名物理學家認為在特定情況下,十分常見、但難以探測的中微子可以使整個原子核發生振蕩。考慮到這一現象極難探測,他覺得光是提出這一想法就已經夠傻了。

但四十年後,科學家宣布,他們真的發現了這一現象。

具體來說,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測量「相干中微子核碰撞」(coherent)的新方法。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一名物理學家就預言了中微子發生互動的可能性。一些人認為此次發現或許能幫助我們如科幻片一般利用中微子。其他人則表現得更為審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物理學家認為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發現。

「哇哦!!!!!!」伊利諾伊州費米實驗室的物理學家胡安·埃斯特拉達(Juan Estrada)在郵件中表達了他的激動之情。他也在尋找這一效應,但並未參與此次研究。

根據物理法則,粒子有四種相互作用方式:引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中微子是一種特殊的粒子,只能通過弱作用力和引力與其它粒子進行互動,而這兩種力在地球上的實驗室都很難進行探測。中子是原子核含有的兩種粒子之一。中子的β衰變便是弱作用力的一種,在衰變為質子的同時釋放出一個中微子和一個電子。

如今,科學家測量中微子的方法相當於「順藤摸瓜」。如果一個中微子擊中了質子,也許就會使β衰變反向進行,將質子轉化為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子。電子會發出閃光,從而被探測器捕獲。但這種相互作用十分罕見,且需要耗費大量液體。

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榮譽退休教授丹尼爾·弗里德曼(Daniel Freedman)是1974年預言中微子除了與質子互動外、還能發生另一種相互作用的科學家之一。他認為中微子可以與整個原子核產生相互作用。這個過程涉及的能量很少,因為中微子僅能產生極弱的推力。但由於原子核比質子大得多,這將遠比與質子相撞常見。這樣一來,便可以採用規模較小的探測器,只需不到50千噸水就能得到預期效果。

但弗里德曼指出:「我們的假設也許有些傲慢自大,因為中微子-原子核彈性散射實驗中難免受到相互作用率、解析度和研究背景的局限。」換句話說,他認為這種相互作用仍然太過微弱和罕見,因而難以探測。

四十年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組物理學家證明,弗里德曼的預言其實是正確的。「這並非不可能。」卡瓦里太空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胡安·科勒(Juan Collar)指出。

他們能取得預期觀測結果,要歸功於特殊的實驗設計和好運氣。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展了一項名為「散變中子源」(簡稱SNS)的實驗。該實驗在製造中子束的同時,還產生了大量中微子作為副產品。研究相干中微子核碰撞的科學家們正好利用了這一點。中子云可能會干擾信號,但該研究團隊在20英尺(約合6米)的混凝土牆後的地下室中找到了一處合適的位置,足以擋住除中微子之外、SNS實驗產生的任何粒子。「我們能找到這裡真的非常幸運。」杜克大學物理學家、相干中微子核碰撞合作研究團隊發言人凱特·舒伯格(Kate Scholberg)表示,「我本來擔心會受到中子的影響,結果並不是這樣。」

當中子束開啟時,可以看出清晰的探測器信號(以黑點表示),說明該團隊確實捕捉到了中微子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相干中微子核碰撞實驗裝置本質上是一塊晶體,當中微子擊中晶格時,通過弱作用力產生的相互作用使原子核發生振蕩,釋放出可以被探測到的微弱光線。中子束脈衝時強時弱,因此探測信號也隨之上下起伏。「我們知道中微子何時會被發射過來,因為中子束恰好每秒鐘只開啟60次。」科勒解釋道,「這對於我們非常重要。」

舒伯格指出,該實驗不僅驗證了40年前的預言,還為一些針對中微子行為的猜想給出了約束。科勒認為該研究最重要的影響在於,它為小型中微子實驗開創了全新的未來。「也許50年後,我們真的發明了可行的中微子技術。」且這些技術可供公眾使用,就像曾經顯得高大上、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激光發射器一樣。

其他專家也激動不已。有些團隊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尋找同樣的信號。「能發現這樣一個所有人都相信存在、只是難以識別的現象,可謂一次巨大的成功。」夏威夷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格里高利·倫德(John Gregory Learned)指出。他尤其欣賞科勒所做的貢獻。但他也呼籲人們對該技術的前景持更謹慎的態度,就目前而言,他認為該技術的應用途徑相當有限。

弗里德曼也十分高興。

「終於有人做了我在1974年提出的實驗,」弗里德曼表示,「我當然激動得要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MO創新資訊 的精彩文章:

CSMOCHANNEL一分鐘資訊0804
Facebook利用相關文章幫用戶判斷新聞真假
指尖上的科技 看看指紋識別技術究竟有哪些奧妙
有種植入,叫別人家的植入!

TAG:CSMO創新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微子探測為天文學研究開啟了新的窗戶
第四種?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新型中微子
天文學家第一次追蹤到中微子的出生地,宇宙數十億光年外的黑洞!
科學家首次發現「幽靈粒子」的源頭:中微子天文學初露鋒芒
學者:中微子探測為天文學研究開啟新窗口
天文學家首次確定了高能中微子來源
有史以來最早的信號:科學家發現了大爆炸後1秒遺留下來的中微子
科學突破,科學家確認了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的來源
科學家發現了超高能中微子的來源
科學家首次借中微子為地球「稱重」
科學家報告 CUORE 中微子實驗的首個結果
科學家報告CUORE中微子實驗的首個結果
冰立方探測到極高能中微子,其或是來自幾十億光年外
科學家稱,外星人正在用中微子通訊!人類未來有可能聽到!
科學家反向推算最輕中微子的質量
巨型中微子源太陽的中微子「丟失」過,找到的科學家獲得了諾獎
十年一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令世界矚目
印度與美國將在中微子學上進行合作
科學家破解信使中微子如何在銀河系中聚集
探索宇宙粒子加速器的突破,科學家首次找到了高能宇宙中微子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