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連川普都逃不過的史上最惡毒甜點,怎麼就跟《黑鏡》一樣細思恐極了?

連川普都逃不過的史上最惡毒甜點,怎麼就跟《黑鏡》一樣細思恐極了?

如果在網路上遭遇網民惡意攻擊,你會怎麼做?

選擇一,反擊回去。但網路暴民的語言運用往往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發言邏輯拉到和他們一樣的水平,很難從言語上戰勝他們,反而可能掀起一波波無止境的罵戰,以及產生「人生難道沒有別的更有意義的事可做了嗎」的自我懷疑。

選擇二,無視。既然不與傻瓜論高低,那就默默無視吧,抱著「這種人早晚遭報應」的心態該幹嘛幹嘛,咽下這口惡氣。

現在你有了第三個選擇快遞一份帶有噴子自己言論的蛋糕直送鍵盤俠家門口,讓他們嘗嘗自食苦果的滋味。

Troll: 在公共論壇用侮辱性言語挑起罵戰並從中獲取某種不知名快感的人。Troll 作動詞是釣魚的意思,指一些人在發表某種惡意言論後等待別人的攻擊性回復,從而獲得快感。 Troll 還有一個意思是神話斯堪的納維亞中一種長相醜陋、愛惡作劇、令人討厭的巨人,和那些找罵的人有相似之處,因此也被引申來形容那些人,回復Troll則被稱為Feed the trolls,即給Trolls餵食。

紐約有一家「烘焙及偵探事務所」就承包了這種價值$30-60的業務,自今年4月開業以來,承接了75份訂單,創始人Kat Thek希望這些「鍵盤俠蛋糕」(troll cakes)能夠提醒人們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網路言論負責。比如……

「巨無霸屁股」

「你媽有肥胖症」

全球網友對於辱罵母親的奇怪癖好……

「賤人,傻逼,丑鬼,蕩婦,胖子,屌絲,臭基佬,#超恨你」

「你看起來像個生蚝」

(註:「生蚝」一詞在英文中約定俗成有著女性性器官的隱喻)

各種大家在網上司空見慣到已經噁心成麻木的攻擊性辭彙,卻被「烘焙及偵探事務所」做成了甜甜蜜蜜的蛋糕禮物,鍵盤俠們收到的時候,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表情呢?

正如Kat自己所說:「沒人在網路上是無辜的,你可以在網上當混蛋,但現在是時候吃下你自己說過的話了。」

當然,找Kat下單的人並不一定知道想要報復的「鍵盤俠」的身份和地址,所以,幫忙人肉也是「烘焙及偵探事務所」的一項重要業務。Kat會幫你搜索對方的家庭住址、職業等個人信息,保證蛋糕準確無誤送到鍵盤俠手上。

她是這樣進行人肉搜索的:

首先她會在網路上搜索由客戶提供的言論,看這個人是否出現在其他平台上;

再將這些言論與常用社交媒體一一對接;

之後鎖定到某個提供用戶地址和詳細信息的網站,例如歐美上班族必備軟體領英。

最後新鮮出爐、包裝精美、畫有言論發布者自己發言的蛋糕就可以快遞上門了。

賈斯汀比伯狂熱粉在Instagram上的留言:「如果你恨B寶的話,那就自殺吧。」

Kat的蛋糕定製業務在推出後受到歡迎,這些帶有攻擊性言論的蛋糕不僅會送給普通網民,還包括一些推特名人。

她剛剛接下了一份傭金$30特別的訂單,一個寫有川普推特的蛋糕將被寄送至白宮。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瘦子喝健怡可樂。」

習慣了推特治國的川普:

扯遠了。總之,這種蛋糕不僅無毒無害,據烘焙師說還很美味,惡搞一番鍵盤俠豈不是大快人心?

這就難免令人想起每一集都細思恐極的《黑鏡》,第三季第六集《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也講了這樣一個報復鍵盤俠的故事......

臭名昭著的撰稿人莫名死亡,該撰稿人以言論尖酸刻薄著稱,在死亡之前在網路成了炙手可熱的負面新聞人物, 遭到各種口誅筆伐,甚至有人發推加話題要她去死「Death to......」

之後幾天又有人不斷死去,警方發現他們的共同特徵因發表極端言論而成為互聯網上的公眾仇恨對象,如果此人被「××去死」話題(hashtag)頂到第一,那就接受「報應」的懲罰,成為了下一個死者。

經過調查,原來幕後黑手控制了一種人工智慧蜜蜂,一旦某個人成為「全網公敵」,這種蜜蜂就會在特定設置程序下群起而攻之,鑽入受害者的大腦置人於死地。

警察女主一步步深入案情,找到了一個在網路上發出××去死言論的留言者,當女主質問她為何要這樣做,在網上咒罵他人時,她是這麼回答的:

此後事件急轉直下——殺人蜂的設定程序被改變了,此次的攻擊對象成為了所有在網路上曾抨擊他人使用網路的烏合之眾,也就是說,那些或多或少迎合話題#去死的網友們。

原來幕後黑手的終極目的是一次「大清洗」——那些曾留言、投票、湊熱鬧的普通民眾也是網路暴力的幫凶,正因為他們的參與、發表憤怒指責「鍵盤俠」的言辭,謀殺了「鍵盤俠」……

這集表達的態度其實挺好理解的:沒有人是無辜的,誰也不能是代表正義的法官。

前面提到的Kat的「鍵盤俠蛋糕」,雖然說和殺人蜂比起來簡直是人肉無害,但一旦使用上了「人肉」的技術,她和網路暴徒在本質上的距離還有多遠呢?

也算是湊巧了吧,根據BBC今天的報道,新的英國信息保護法草案將對個人信息實行進一步的保護,其中一條就是加強對「人肉」行為的管控和處罰。

(圖片來自:BBC News)

草案中關於「人肉」行為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可以想像如果草案通過並實施,人肉行為面對的將是更加合法合理化的打擊:「從匿名或化名信息中獲取他人真實身份將構成刑事犯罪。」

(圖片截取自BBC News)

其實,就如尼采所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當你與惡龍博斗時,小心也變成了惡龍。」

Kat和她的「烘焙及偵探事務所」,從實際行為上講,確實儘可能避免了對「鍵盤俠」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傷害,贈送蛋糕的方式也許會讓他們老臉一紅,但至少是充滿了幽默的。

但硬幣和利刃都有兩面,更何況在動用「人肉」行為來獲取鍵盤俠私密信息的情況下,這也許已經超出了幽默反擊的表象。無論是為了商業利益,還是過度消費了「玻璃心」,這種甜蜜禮物,細思恐極的程度並不比《黑鏡》的殺人蜂更低。

那麼,如果有一份「鍵盤俠」蛋糕放在面前,你會把它送出去嗎?

GIF/940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Armani連衣裙,Kurt Geiger尖頭鞋,LA MER精華水,電高壓鍋!
在倫敦,沒看過露天電影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親自去了Dior 70年巴黎大展後,才懂為啥它永遠看不膩

TAG:英倫圈 |

您可能感興趣

最能打的科幻片,據說比黑鏡還要細思極恐
《黑鏡》垮了我不難過,只要這劇還在堅持水準!
當《黑鏡》不「黑」,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黑鏡四來襲,每一集你都看懂了嗎?
《黑鏡》特集的隱藏大彩蛋,你真的看懂了嗎?
山寨劇黑鏡吊打真黑鏡?這好戲我還是第一次見
它只用九分鐘,就講完了黑鏡一小時的故事
《黑鏡》第五季:停止思考的當下遠比未來更可怕
你們吹上天的年度最佳,不就是低配版《黑鏡》嘛!丨毒藥頭條
雖然這部英劇趕超了黑鏡,但也別再用「神劇」捧殺了
什麼操作?「黑鏡」衍生片劇情可操縱得到結局大不同
6分鐘看經典神劇《黑鏡:白色聖誕》腦洞真的太開了,非常好看!
比黑鏡更炸裂,今年最容易錯過的懸疑科技神片!
六大看點,你不能錯過堪稱舞台版「黑鏡」的《偽君子》
從台版《黑鏡》到殺魚弟,被忽視的消極情緒,到底有多危險?
《黑鏡:潘達斯奈基》這一種結局很突兀但很有趣
比黑鏡更炸裂,今年最好的懸疑片非它莫屬
即使口碑撲街了,《黑鏡》的「互動電影」依然是一次可貴的嘗試
過年別再逼婚了,《黑鏡》里的AI相親系統是對愛情最好的匹配
《黑鏡》第五季,你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