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分鐘法哲學

五分鐘法哲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五分鐘法哲學

[德]拉德布魯赫

舒國瀅 譯

第一分鐘

對軍人而言,命令就是命令。對法律職業人來說,法律就是法律。然而,當軍人懂得命令的目的在於犯罪或違法時,他有義務和權利中止服從;但自從大約一百年前最後一批自然法學者從法學家群體中消逝以來,法律職業人就再也認識不到法律的效力和臣服法律的相同例外。法律之有效,只因為它是法律;而且,只要在一般情況下有權力來貫徹執行的話,它就是法律。

對法律及其效力持上述觀點(我們稱之為實證主義學說),使法律職業人連同整個民族均無自衛能力,來抵抗如此專橫、如此殘暴、如此罪惡的法律。(按:此處指希特勒統治的"第三帝國"法律)它們最終把法與強權等同起來:哪裡有強權,哪裡就有法。

第二分鐘

有人想以下一句話來補充或取代上述的一段話:凡對人民有利的,就是法。

這意謂著:任性、背約、違法,只要對人民有利,就是法。這實際上是說:掌握國家權力者自認為對社會有益的事,獨裁者每一次的突發奇想和喜怒無常的脾性,沒有法律和判決的懲罰,對病弱者的非法謀殺,如此等等都是法。還可能意味著:統治者的自私自利被當作為公共利益看待。故此,將法與臆造的或杜撰的人民利益相提並論,就把法治國家變成了一個不法國家(Unrechtsstaat)。

不,不是必須聲稱,所有對人民有利的,都是法;毋寧相反:僅僅是法的東西,才是對人民有利的。

第三分鐘

法意圖趨向正義。正義不過是指:不管是誰,一視同仁。

如果謀殺政治對手的行為被推崇,謀殺異類的行為被願求,以相同的行為對待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處以最殘忍、最羞辱的刑罰時,這既不是正義,也不是法。

一旦法律有意拒絕去趨向正義,譬如根據任性承認和否認人權,那麼這樣的法律就缺乏有效性,人民對此就不承擔服從的義務,法律職業人也就必須鼓起勇氣,否定這些法律具有法的本性。

第四分鐘

的確,除了正義,公共利益也是法的一個目標。的確,法律,即便惡法也還總有某種價值--對法保持懷疑的價值。的確,人的不完善性不會總能將法的三種價值即公共利益、法的安定性、正義和諧地統一起來。故此,人們只能權衡:要麼為了法的安定性而宣揚惡的法律、有害的法律或不公正的法律有效,要麼因為法的不公正性或危害公共性而否認其有效。必須給整個民族和法學家的意識本身深深打上這樣的烙印:可能有些法律,其不公正性、公共危害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們的效力,它們的法的本性必須被否定。

第五分鐘

也有一些法的基本原則,它們的效力比任何法律規則更強而有力,以至於,一項法律,若與它們相矛盾,就變得無效。人們將這些基本原則稱為自然法或理性法。確實,它們在具體方面還包含若干疑點,但幾個世紀的努力已經塑造出了這樣一個穩固的實體,而且廣泛協調地融於所謂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之中。至於說它們的某些方面,也還只能由於有心裡的疑問而保持懷疑。

在宗教信仰語言里,相同的思想以聖經的兩句話寫下來。其中一句寫著:應當順從掌握你們權柄的人。另一句寫著: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這不只是一個虔誠的願望,而且也是一個有效的法的規則。不過,這兩個聖經語句之間的緊張關係(張力)不能通過第三句話來化解,比方說通過箴言"愷撒的事當歸給愷撒,神的事當歸給神"來化解,--因為這句箴言使人對(神俗)界限表示懷疑。更確切地說:應該訴諸上帝的聲音來解決,而上帝聲音只是面對特殊的情況在個人良心裡向人宣示。

譯自拉德布魯赫:《法哲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你在愛情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弱點?
生命是物理學的必然結果?
兩個博弈論學家之間的戰爭
馬爾克斯:八月的鬼怪

TAG: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20分鐘法則改變自己
靜波法師戊戌年撞鐘法會開示
周立波案九審結束,本人面露輕鬆,庭審十分鐘法官未表態
紅毛丹的鐘法
藍莓的陽台鐘法!
冬季臉擦乾就塗護膚品?皮膚差也正常,只怪你不懂護膚的三分鐘法則
阿根廷不逆風不會打球?開場12分鐘法國1比0領先,梅西又開始慌了
善用十五分鐘法則,讓你和上司的溝通有效且愉快
洗臉後就塗護膚品?皮膚差也正常,只怪你不懂得三分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