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青藏高原背景大氣氣溶膠研究取得進展

青藏高原背景大氣氣溶膠研究取得進展

人為排放的大氣顆粒物,即大氣氣溶膠,已顯著改變大氣的化學組成及相關聯的大氣動力與熱力屬性,成為目前評估氣候變化的最不確定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這種不確定性源於人類對背景大氣氣溶膠源排放、轉化過程及其與雲-降水相互作用過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和「亞洲水塔」,發育有全球最大面積的山地冰川和脆弱多樣的生態系統。而當前對該地區大氣氣溶膠知之甚少,缺乏覆蓋典型區域的系統監測,限制了對該地區氣候和環境狀況的準確評估與預測。

自2011年秋季始,依託野外觀測台站,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大氣物理研究所、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合作,對青藏高原阿里、珠峰、納木錯和藏東南地區背景大氣氣溶膠開展長期連續監測。近期,該研究成果以Background aerosol over the Himalayas and Tibetan Plateau: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mass loading為題發表於大氣科學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大氣近地面氣溶膠的質量濃度水平較低(圖1),粒徑上呈現積聚模態和粗模態的雙峰模態。阿里、珠峰、納木錯和藏東南觀測站的細顆粒物(PM2.5)日均質量濃度依次為18.2±8.9 μg m-3、14.5±7.4 μg m-3、11.9±4.9 μg m-3和11.7±4.7 μg m-3。同時,細顆粒物濃度具有顯著的日變化特徵。結合同期的大氣邊界層物理要素與氣溶膠化學組成,發現局地地形、山谷風系統和源排放是影響大氣細顆粒物日變化的重要因素。在上述地基觀測基礎上,遙感結果進一步表明青藏高原氣溶膠總濃度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圖2),與對應的陸地生態系統相關,即高山荒漠區域高於草甸和森林區域,而細顆粒物所佔比率則為草甸和森林區域高於高山荒漠。

圖1. 青藏高原背景大氣細顆粒物PM2.5質量濃度的小時和日平均值

圖2. 2011-2013年青藏高原大氣氣溶膠光學厚度和質量濃度的空間分布特徵(圖中圓點自左向右依次代表阿里站、珠峰站、納木錯站和藏東南站)

來源: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自然生物膜與銅綠微囊藻化感作用研究獲進展
沉睡百年 骨骼標本訴說貘犀的新秘密
飲食環境影響肥胖率研究獲進展
納米顆粒對自然生物膜毒理機制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整層氣溶膠氣候學綜合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氣溶膠銨鹽同位素源解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由生物氣體產生的大氣氣溶膠受到空氣污染物強烈影響!
科學家考慮向大氣注入氣溶膠 以抑制全球變暖
對流層氣溶膠三維立體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科研人員發現大氣氣溶膠能促進樹木莖幹生長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青藏高原黑碳氣溶膠來源獲進展
第三極碳質氣溶膠含量水平、時空變化和來源研究獲進展
大氣透過率、氣溶膠光學厚度和水汽總量測量用全自動太陽輻射計
室內環境中的氣溶膠顆粒對三手煙的吸收研究
現代戰爭中真的無處隱藏嗎?俄軍首創石墨烯氣溶膠技術掩蓋
氣溶膠改變了亞洲的季風模式
有信心?硫酸鹽氣溶膠建「化學頂棚」!科學家擔心氣候「復仇」
衛星拍攝到森林大火的煙霧將氣溶膠噴向天空!導致全球變暖!
中國杭州夏季相對濕度對難溶性的亞微米級氣溶膠演化的影響
科學家精確地模擬了氣溶膠對雲層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氣溶膠將會導致地球溫度上升
野火氣溶膠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哮喘舒適治療-岩鹽氣溶膠療法
溶膠-凝膠法反應實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