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科技期刊破冰:從科學家「糟心事」說起

國內科技期刊破冰:從科學家「糟心事」說起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反觀國內科技期刊,論文質量不高、稿源匱乏、科研機構認可度低,在CNS「霸屏」的當下,國內科技期刊可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中文科技期刊更是由於研究評價的導向因缺乏優質稿源面臨被邊緣化的境況。

國內科技期刊影響力不高、中文科技期刊備受冷落的困局該如何破?

自己看不起自己?

如果好文章都發到了國外期刊,而國內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質量不盡如人意,那麼中國的學術期刊還有必要繼續辦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從科學傳播的角度來看,國外期刊擁有成熟的傳播平台、強大的集團運營能力,也相比較而言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鑒於此,國內科研人員在發表論文時,也不免掂量,「我為啥要發國內期刊呢」?

中科院院士、本次沙龍主席、《科學通報》主編高福強調,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強大的科技做支撐,而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則離不開科技載體的進步。要講好中國科學故事,必須要重視本土期刊的發展,尤其要有辦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

回顧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青蒿素、牛胰島素、哥德巴赫猜想……都是中國科研人員為世界科技進步作出的卓越貢獻。高福介紹稱,這些引領世界科技進程的原創性成果都是發表在《科學通報》這一中文期刊上,並藉此強調,「中文期刊一樣可以發表領先世界、甚至摘取諾貝爾獎桂冠的科研成果」。

然而,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報》主編歐陽鍾燦也發現,對中文期刊而言,用影響因子評價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投來的稿子,很多引用都是國外的,自己發表在中文期刊的文章都不引,我感到很生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說。

牆內開花為何香牆外?

如果說我國科研人員缺乏「文化自信」是好文章流向國外科技期刊的內在原因,那麼唯SCI是從的科研評價指標則可以說是將優秀論文推向國外的外部力量。

事實上,今年5月,《自然》雜誌簽署了《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倡導科研評估不要再過度依賴基於期刊的指標。該雜誌總編菲利普·坎貝爾也撰文詳細闡述了反對單純以影響因子來評判科研成果的觀點。

然而,儘管科技期刊巨頭對影響因子的作用開始反思,在當前我國的科技評價體系中,這一屢遭詬病的評價指標仍發揮著強有力的主導作用。

在文章開頭,讓劉忠范憤而退群的「糟心事」,事實上就清晰刻畫出了我國科研人員對CNS期刊的推崇。

科研人員的推崇,源於政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高校評價指標指揮棒的指向。近年來,高校、科研機構重金獎勵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令劉忠范感到不解。在他看來,對具體科研成果進行獎勵可以理解,但針對所謂高影響因子論文的獎勵「背離了科學精神本身,起不到鼓勵作用,只會把科學家引入歧途」。

事實上,歐陽鍾燦分析稱,CNS之所以影響力高是因為前期有很多發在一般雜誌開創性成果的後續文章發到了這些期刊。從這個角度來看,重要的原創性成果應當重視發表,而不應過多關注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因為優秀的科研成果自帶傳播屬性與引用吸引力。

好成果如何紮根國內期刊?

從根本上改變優秀科研論文外流的現狀,對科技成果實行分類評價是關鍵。歐陽鍾燦建議,應當「將中文論文納入科研單位和個人科研成果考核體制」。

高福也表示,可以通過吸引院士候選人在中文期刊發表論文等手段,提升國內中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

不過,對當前國內科技期刊的發展,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朱邦芬也提醒,我國的中文期刊應與我國的英文期刊分工合作,共同推動科技進步,避免用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

他指出,中文期刊應當在醫學衛生、工程技術、科普等以中國讀者為主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在這些國內受眾面很廣的領域,中文期刊是有優勢的」,特別是藉助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平台,優秀的中文科技期刊文章很容易實現十萬以上的閱讀量。

而一些原創性基礎成果,從國際競爭和影響力角度出發,還是應該通過英文推送到國際科技領域,「但不應該片面地唯影響因子,原創性越強、越重要的成果,優先發表是硬道理,應首先考慮發在國內的英文科技期刊上」。

此外,與會專家也注意到,相較於國外科技期刊集團化發展的現狀,我國科技期刊則呈現「單打獨鬥」的局面。要在激烈的國際科技期刊競爭中後來者居上,「抱團取暖」應當是國內科技期刊的必然選擇。

專家建議,可以通過拓展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資助範圍和方式,加快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促進多個期刊「集群化」聯合發展,藉以尋找商業化發展途徑,進入影響力與商業化運營有機互動的良性循環。

高福指出,科技期刊的本質功能是記載、傳播、交流研究成果,促進研究的發展。因此,辦好中文科技期刊對於講好中國故事至關重要,辦好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國科學文化建設的「萬年大計」,我們不能「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他也表示,待到國際學術論文資料庫因為「沒有收錄《科學通報》等中文科技期刊漏了重大科學發現」時,國內科技期刊才算實現了真正質的突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審核25年 轉基因三文魚北美上市
做科研、發SCI、讀研讀博 最重要素質的不是智商,而是……
不依賴獻血:日本量產血小板有望獲批
科學家鑒定出一條人膀胱癌幹細胞乾性維持的新通路
綠茶成分能夠改善記憶、胰島素抗性和肥胖問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做科普是科學家的分內事
今日科技:英國科學家培育出人類腎組織,體溫電池新材料問世!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猴子,引起世界科學界倫理爭議
科學家稱研究世界末日其實並非壞事
科學家喊話:中國資本市場要打開科技之門
中國科學家張彌曼獲頒「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科學》發表中國科學家新成果 探索微觀世界
今天,為中國科學家點贊!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中國科學家張彌曼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在新時代的科學春天裡弘揚科學家精神?科技大咖們如是說
韓國的「科學家」冰激凌,好像自己是科學怪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郵票上的中國科學家
一群科學家的故事:誰說富二代才搞科研
紫台一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英國:科學家再探巨石陣之謎
美科學家們憤怒了:今天就該解禁對中國科技合作!
海報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海報|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新視界】英國科學家發現「喚醒胰島」的奧秘!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兩千多科學家「科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