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今日立秋:雖非盛夏還伏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今日立秋:雖非盛夏還伏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今年的立秋時間為2017年8月7日 15:39:58。對中國人來說,立秋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反映一個太陽年季節變化的八象八節之一,它是中國最早的節氣之一。







立秋是一個重要的時空分界點。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國人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






夏伏的暑氣在立秋後並未馬上消失,「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立秋因此又稱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來臨。對中國的很多地區來說,節氣上的「立秋」並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氣象學家認為,只有「連續五天日均氣溫低於22℃」的地區方可斷為入秋。







從這個標準看,中國相當多的地區正式入秋的時間要晚於立秋一兩個月,而每年的大熱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後。中國南方的節氣還是夏暑之氣象,颱風季節,天氣酷熱,中醫因此把從立秋起的日子稱為「長夏」。






- 立秋物候 -

 

 




立秋分三候:

初候,涼風至。西方凄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一候丨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就是斂聚。





二候丨白露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丨寒蟬鳴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凄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 立秋習俗 -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而在民間也有不少立秋風俗。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立秋養生 -

 

 




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 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立秋之後,要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 應主動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 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精神調養

丨良好的精神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兒」。換季養生,要既有內調也有外養,在內外兼備,身心同養中安然度秋。

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







起居調養

丨要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天氣變化無常,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飲食調養




多吃酸味果蔬: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多吃柔潤食物: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勤補水:

乾燥的秋天,補水尤為重要,可以多喝果蔬汁,為身體提供養分的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讓身體的機能效率更高。



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材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 立秋讀詩 -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波媚》


【宋】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 立秋 /


● 

宜 


調養情致 陶冶情操


避開肅殺之氣






—THE END—


?

編輯:筱繭



MORE

延伸閱讀 


??

今天起,我們送出1000本書,全是新書、高口碑的書,還有諾獎作者的書!


??剛超30億,上映僅11天的《戰狼2》創造了華語影史新紀錄!吳京戲外懟人,特別霸氣!

??玩命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

??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打拚:我的人生之路到底在哪裡?

??豆瓣罕見評分9.5,歷時3年,近1000人群演,製作團隊跨越千年尋找「河西走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你發現了嗎,開心的時候啥事兒都特別順
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打拚:我的人生之路到底在哪裡?
剛超30億,上映僅11天的《戰狼2》創造了華語影史新紀錄!吳京戲外懟人,特別霸氣!
今天起,我們送出1000本書,全是新書、高口碑的書,還有諾獎作者的書!
別忘了,日常生活也是一份尊貴的工作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雖非盛夏還伏虎,立秋養生有講究
最能吹牛的國家:雖非洲最小國卻曾號稱能橫掃歐洲,如今極度貧困
此人武功雖非最強,但絕對不在張無忌之下,張三丰也不能輕易勝出
晚清深宮中的妃嬪們:雖非傾國絕色,卻也儀態萬方
此人武功雖非最強,但絕對比周伯通強,郭靖也很難輕易超越他
射鵰三部曲中,此人武功雖非最強,但絕對比楊過強,郭靖也要認輸
王祖賢:雖非議纏身,黯然隱退,但她依舊是我心中的最女神
毛主席的聾啞人孫女,雖非親生但為何也姓「李」,其中有不少淵源
神鵰中有一人被誤解,武功雖非超一流,磊落卻不輸楊過
如廁雖非雅事,但重要性絕不亞於穿衣吃飯
喝茶雖非萬能,但不喝卻萬萬不能
唐詩欣賞: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宣化上人: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52歲周立波為女兒慶生,私人豪宅首度曝光,雖非親生卻視如己出
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楞嚴經》參習(124)
特教老師布春霞:雖非親骨肉 仍付父母心
燕麥雖非主糧,要降膽固醇,其效果驚人
這5所大學,雖非「雙一流」,但實力卻很強,找個好工作不成問題
非主流的美國水上作戰力量,雖非主力大艦,但也很重要
它是二戰間美軍制式槍械 雖非突擊步槍 但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