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藤:抗炎、鎮痛、鎮靜、鎮咳,降壓
青
風
藤
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乾燥根莖。主產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秋末冬初采割,晒乾。切片,生用。
【藥性】苦、辛,平。歸肝、脾經。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
【應用】
1、 風濕痹證
本品辛散苦燥,有較強的祛風濕,通經絡作用。治風濕痹痛,關節腫脹,或風濕麻木,單用即效;亦常與防己配伍,加酒煮飲(《普濟方》);或與紅藤、防風、桂枝等同用;肩臂痛可配薑黃、羌活等; 腰膝痛可伍獨活、牛膝等。
2、 水腫,腳氣
本品通經絡又能利小便,治上證均可單用。用於水腫,亦可與白朮等同用;治腳氣濕腫,宜隨證配伍吳茱萸、木瓜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於胃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
【現代研究】
1、 化學成分
本品藤莖及根含青風藤鹼,青藤鹼,尖防己鹼, N-去甲尖防己鹼,白蘭花鹼,光千金藤鹼,木蘭花鹼,四氫表小檗鹼,異青藤鹼,土藤鹼,豆甾醇, ?-谷甾醇,消旋丁香樹脂酚及棕櫚酸甲酯等。
2、 藥理作用
1) 青藤鹼有抗炎、鎮痛、鎮靜、鎮咳作用,對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可使心肌收縮力、心率、舒張壓、左心室收縮壓、心臟指數、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輸出量顯著下降,有抗心肌缺血、保護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對心律失常有明顯拮抗作作。
2) 青風藤總鹼的降壓作用迅速、強大,多次給葯不易產生快速耐受性,但青藤鹼反覆應用易出現快速耐受性。
3、 不良反應
據報道,應用煎劑、片劑、注射劑時,部分病例出現皮膚瘙癢、皮疹、頭昏、頭痛、腹痛、畏寒發熱、食慾減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其中以皮膚瘙癢、皮疹發生率最高,極少數出現噁心、口乾、心悸、休克。


※按按腳部這裡,可以清肝明目、通絡止痛
※海風藤——治療關節拘攣性疼痛
※足部扭傷、暈厥、小兒驚風、牙痛、偏頭痛就按它——金門穴
※跌打損傷、鎮痛、抗炎——松節的用處真不少
※簡單兩味食物,益腎滋陰良藥——水陸二仙丹
TAG:美伶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