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們本就青史留名,卻還能靠收藏奇石再次站在世人巔峰

他們本就青史留名,卻還能靠收藏奇石再次站在世人巔峰

中華古老的文化中, 賞石文化有著極為悠久而又燦爛的歷史。 石頭,就像是人類印記最好的見證者。從洞中迎著火苗下樸實的手印,再到手中 一柄柄石器堅斧利刃;從農家小院的水井一隅,再到宮闈建築華麗樓台上的雕花,玉石珍寶…… 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種能與人類的腳印如此緊密的東西了。

中國最早的關於石頭賞玩記載的文獻來自於戰國時的《尚書 禹貢》中,這是中國的第一篇區域性地理著作,它其中就記載了泰山山谷中盛產怪石,並被人們所重視,還被列為貢品的事情。而稍晚點的志怪錄《山海經》也有多處記載了各種奇石的產地及傳說。 此後,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秦始皇的阿房宮,西漢王朝的未央宮、上林苑、漢梁孝王的梁園等宮殿的布置都使用了大量的奇石作為裝點。

可見,對於各種奇石的審美追求是貫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的。直至今天,看見奇石,由奇石帶來的的對於美的享受,猶如我們直觀的認識一般,因為它早已深入骨髓和血液。

但這時人們對於各種奇石的認識都還處於比較懵懂的,單純的作為象徵出現的認識。 而人們把賞玩奇石,領略自然之趣上升至真正文化的,是在漢代,進入南北朝時得以長足發展,盛行於唐、宋、明、清。而到了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記》等橫空出世,則是正式的確立了太湖石在文人雅士界的地位,真正的做為文學的形態出現。

相關延伸,請移步參見茶誦的《 太湖石前傳篇 》,給你白居易的關於《太湖石記》的另外一面解釋。

除了將太湖石上升至文學層面的白居易,還有 他們,也是與太湖石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的一幫人。

張良:修成張良石

太史公手眼通天,天下之事無所不入其耳,奇石異玩自然是在他的眼力之中。

據《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漢開國功臣張良就對奇石有著獨到的認識和異於常人的興趣,比如他在自家客堂正中就供有一方奇石。到後來隱居期間,更是整日與奇石為伴,尤為喜歡青黃結晶的臘石。

這種臘石多由黃、黑、白三色組成,黃色似人生富貴仁厚、威嚴尊貴;黑色似人生的道路坎坷波折、曲折不平;白色似人生的品質冰清玉潔、出污泥而不染。後人為了紀念張良的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寧死不屈、恩怨分明的品德作風。將此種石頭稱為「張良石 」 。

當然,這與他後來修仙可能沒啥關係……

陶淵明:賞石界祖師爺

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社會崇尚著詩酒風流瀟酒的氣息,人們追求更為優雅的生活方式的做法便自然催生了對奇石的全新解讀。魏晉人們就此掀開了賞石文化的新篇章,他們將奇石從景觀點綴中脫離出來,逐漸形成了把奇石作為供石,進行獨立欣賞的風氣。

最著名的賞石人物,就是各種膜拜自然,追求回歸自然,並被後世文人尊奉為賞石祖師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最有名的,就是他愛的那個「醒石」的傳說:

相傳,陶淵明住宅旁邊的菊叢之中,有一塊如砥的大石,縱橫各有丈余,令他格外喜歡。這位大詩人每逢貪杯喝醉了,便蹣跚走到大石旁邊,然後坐卧其上。此刻,他往往在賞菊之餘,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首耐人尋味的詩篇,後來,他感到這塊大石能讓他醒酒,能讓他提神,又能讓他詩思泉涌,於是對這塊大石充滿了情意,便給其起名「醒石」。

杜甫:畫風略怪的頑主

進入隋唐、賞石、藏石之風已成潮流,許多文人雅士愛石成癖,他們將奇石供於客堂書齋,清閑時面對奇石,凝神遐想,神遊期間,並由此勃發詩興。

關於清代錢塘人諸九鼎作《素園石譜》中有記載,「詩聖」 杜甫是當時民間最有影響力的奇石收藏家:

「今偶入蜀,憶杜子美詩云:`蜀道多早花,江間饒奇石』,遂命童子向江上覓之,得石子十餘,皆奇怪精巧。」

沒錯,就是那個整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杜甫,杜甫在世期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其衣食住行,這讓他數次「為五斗米折腰」,最後甚至還死於一頓飽飯……和奇石的賞玩,甚至收藏,簡直使人難以想像。

然而,他確確實實也是那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杜甫。所以,杜甫在對奇石的收藏和鑒賞上有著異乎常人的見解和表現力,這一點並不為奇。

李德裕:實力玩家

在唐朝,最有名的藏石家是唐武宗時的權相李德裕,藏奇石異玩數以千計。對奇石珍玩有著異常的熱情,謂之 「 奇石林立左右」 ,甚至還在臨終遺言時對子孫說:「 凡將藏石讓他人者,非吾子孫也」 。

李德裕家中的奇石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無所不有,無所不奇,為當世人所津津樂道,據說皇帝也經常去他們家後院欣賞他所收藏的這些奇石珍寶。

牛僧孺:友情客串

另外,在當時, 還有一位有名的人物是牛僧孺,嗜石到了「 游息之時,與石為伍」 。甚至到「 待之如賓友、視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的境地,白居易著名的散文《太湖石記》即為牛僧孺藏石所寫。

另外, 在唐代還有一些著名的詩人如張枯、陸龜蒙、杜牧等也都是奇石愛好者,併流傳下許多詠贊奇石的詩文。

李煜:最高級別玩家

到了宋代,整體社會對於 審 美的追求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和熱度。這時,一個個最有實力的玩家便殺將進來,首當其衝的,就是被後人稱為「 後主」 的李煜,他的詩絕代一時,而他對於奇石的賞玩,他更是為藝術敞開君主大門,開啟了「 痴迷型」 賞石模式。

李煜藏有兩方研山(中國墨池的奇石 ) 為稀世之寶,並為它們專們賦予名字「 靈璧研山 」。等唐代沒落之後,他的兩放「 靈璧研山 」在天南地北流傳七、八百年而成珍聞。

據說他偶得一奇石,因造型奇特,中有墨池,故取名「靈璧研山」。李煜對此石珍愛異常。甚至在兵臨城下江山易主時,他仍不忘中途折返,回到皇宮,冒死帶上著兩款「靈璧研山」再逃命!城破,李煜被俘,而他的研山石不知所蹤,流落民間。

蘇東坡:繞不過去的超級頑主

說起宋朝,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個人,他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他的身影,按康震先生的說法就是「蘇東坡不光是喜歡在自己擅長的詩詞方面把別人都打的落花流水,更喜歡到別人擅長的領域內胡亂搗亂」。而對於收藏奇石,把玩奇珍,自然對於一個詩書畫齊活的大文豪來說,形同家常便飯。

這不,在整個北宋年間,他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藏石名家。

關於這個超級頑主,更多詳情請移步《 第二茶聖蘇東坡的逆天茶道:比比看,堪與茶聖陸羽孰高孰低? 》,進行查閱。

蘇東坡曾收集色彩石298枚,令他常得意向人稱道,他甚至還為此製作了專屬的盛放器具,然後擺在家中――供奉。他用古銅盆「以凈水注石為供 」 ,自己自得其樂完了還不算,還把另一盆彩石送與他的好朋友高僧佛印。還專們為此作文《前後怪石供》記述始末…… 據說,現如今某些地方至今還流行以石供佛的習俗,即是沿用此典故。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是,蘇東坡曾魂牽夢縈一塊他自己題名的「壺中九華 」 石達八年之久。至晚年時,終究因為未能得到而悵悵不已,他為此常常為此感嘆「 尤物已隨清夢斷」而抱憾下世。無奈,繼續寫文章,因此就有了《壺中九華》、《雙石》、《雪浪石》等著名詠石詩篇的問世。

米芾:傳奇玩家

與蘇軾同時,另外一位在中國賞石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就是 「 宋四家」 的著名書畫家米芾。

他在安徽無為為軍知州時,曾見一石「狀奇醜」、卻憨然無邪,具君子之氣。即命僕從取官袍、官笛。設席整冠下拜,並呼:「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情至肺腑…… 因此歷史上便留下了著名的「米顛拜石」 的故事,如詩如畫,造福了不少後世書畫家。但就像在場的人一樣,各種複雜感情都有,因此,他的這個 「米顛拜石」歷來 褒揚傳頌不已,常為人增添了不少飯後談資。

米芾不但藏有許多稀世名石,而且還對當時賞石文化注入了他獨特的賞石理論。今天我們太湖石的「瘦、透、漏、皺」 等審美標準,即為米帶所創。他為後世人對於奇石的欣賞提供了一條有章可循的依據,被確立之後一直被沿用至今。

並且「靈璧研山」再次出鏡,還救得米芾一命:

對於後主的超級奇石「靈璧研山」 宋徽宗因為沒有得到 心裡悶悶不樂,就召見了蔡京,想讓蔡京說服米芾相贈「研山」。米芾不從,蔡京用計栽臟米芾有欺君之罪,將米芾投入大牢。 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米夫人手捧「靈璧研山」,獻於宋徽宗,米芾悲痛欲絕,為與心愛的「靈璧研山」多親近一會。求宋徽宗開恩讓他用「靈璧研山」寫書法一幅。於是米芾將「靈璧研山」放在供案上對其三叩九拜,寫下「 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 」是為《研山銘》。 後來宋徽宗將米芾夫人所獻的「靈璧研山」及米芾用血淚書寫的《研山銘》強納入宮索入九禁。

宋徽宗:沒他簡直沒得玩

到了北宋末年,對於奇石的製造和講究已經變成了法律和政府行為,源於宋徽宗皇帝為建造「良岳」 而在蘇州特設的「蘇杭應奉局」 ,一系列的相關配套設施被建立和廣泛使用。

蘇杭應奉局的的職能就是 廣泛收羅奇石,並運往汴京供皇親貴族、文人雅士們欣賞。可以想像,這樣一個政府行為究竟能收羅多少奇石,只一點:到了南宋在杭州江南名石苑的名石「絡雲峰」 即為北宋「花石綱」的遺物。

在宋代,賞石之所以能蓬勃發展,主要歸功於文人雅士們的推波助瀾。有名的文人如范成大、葉夢得、陸遊等都是當時的藏石名家,尤其可貴的是出現了《雲林石譜》這部被後來收入《四庫全書》的賞石專著,而幾當時的賞石文化已影響至周邊國家,並傳播到了日本,啟迪了日本「 水石」 文化的發源。

曹雪芹:《石頭記》眼熟嗎?

時至明清兩朝,更是我國賞石文化集大成的時期,不但賞石專著層出不迭,而且賞石階層出現了喜劇性變化, 連農夫工匠、販夫走卒、乃至學生都走入了賞石截石這個行列,真正的成為了一種全社會自上而下的認識。在清代,連滿族將軍成性奉詔入蜀時,沿途還不忘拾採集奇石。整個軍隊,用大量兵力以採集奇石運回北方!

其中最耀眼的自然是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和他的《石頭記》:紅學界有著一致的看法就是,《紅樓夢》是曹雪芹自身人生坎坷的寫照,無奈之下,才寄情思與奇石,寫下《紅樓夢》。

《紅樓夢》中對奇石的描寫可謂眾多,無論是寶玉的「口中含玉」,還是大觀園中無處不在的假山石,再或者是數次以極其細膩筆觸出鏡的「玲瓏山石」……都無不展示著他對石頭的情有獨鍾。

曹雪芹自己也非常善於畫山石,筆下山石奇骨傲立,姿態萬千。他的畫曾有他的一位好友敦敏為其題詩《題芹圃囤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剛更見此支離;醉掃余如椽筆,寫出胸中時。

蒲松齡:另一位文學巨匠級頑主

浦松齡,這位文學巨匠在他的作品中無不在的 寄託著自己對奇石的情懷 ,比如,那些各種石頭間的情戀們……

另外,浦松齡還編有一部《石譜》的專著,其中極盡詳細的記載了南北九十餘種奇石的產地、形狀、性狀、色澤、用途等等,可見其除了對鬼怪的用心之外,還有「狀似鬼怪」的奇石。

許問石:顧名思義

到了近代,奇石玩家更是層出不窮,比如南通張季直的高足許問石,以收藏雨花石、大理石之精美而名噪天下,他所編著的《萬石齋靈岩 大理石譜》至今仍在海內外頗有影響。

沈鈞儒:除了愛國還會愛石頭

著名愛國人士、愛國先生、愛國志士……沈鈞 儒先生,除了特別愛國之外他對奇石的愛好也非處一般,家中 藏石甚巨,並被人傳為美談。他還把自己的書齋題名「與石居」……而且,他還確確實實的這麼做了!

他還為「與石居」專們作賦《與石居》:

吾生尤愛石,謂是取其堅,攝取滿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剛塞天淵,深識無苟同,涉跡漸戔戔。

與石居中的書櫃,桌子等全部用全石頭的做工和用料。書桌、書架、窗檯、柜子、台幾全都擺滿了各種奇異的石頭。

周總理:忙裡偷閒

周總理對奇石也有著非同一般的愛好,即使是在百忙之中也經常去賞玩奇石。他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作為中共代表團團長駐南京梅園新村時,經常與夫人鄧穎超常去雨花台撿石,以做清泉養護,另外供於會客廳圓案之上,或是擺在家中細細賞玩。

然而,不幸的是,那個年代以後,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賞石文化一落千丈,致使這個古老的文化遭一度湮沒。直到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縈榮,也受國外賞石熱潮的諸多影響,如今這獨特的文化又以其燦爛多姿的風韻,如春潮般開始席捲整個中華大地。

而我們今天的【茶誦太湖石】系列的主角太湖石則是它們遺珠中的遺珠,在歷史的的腳步中逐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請少待片刻, 【茶誦太湖石】系列後續更有許多精彩呈現!

【注】: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杨佴旻绘画语言的形成和修辞:唱和古今穿越东西
米芾與王羲之的愛恨情未了
米芾晚期書法作品《三札卷》,神完氣足,爐火純青至極(圖)
米芾行書集字七言對聯
米芾是個有才華的「調皮鬼」

TAG:米芾 |

您可能感興趣

奇石收藏,讓您不再是一般人……
古代一神秘奇石,2個皇帝都想得到它,最終卻因同一原因而放棄
全球最怪的石頭,這些奇石你想撿都不行,只能看不能撿!
懂奇石收藏的人,未來會更富有!
奇石欣賞:人世間最幸福的事 當我老了 並不孤單 因為還有石頭陪伴
奇石不是人人都能玩,這三種人最好遠離奇石圈!
天然奇石,久藏深閨人不識一朝得見天下聞,好的奇石值得欣賞收藏
奇石,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收藏!
天然奇石,是大自然撒落在人間的瑰寶,賞石就是在發現藝術
奇石是自然界的神奇之物,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賞石收藏石頭的雅趣
你還在撿奇石?現在聰明人都只玩這種!
這年頭再不收藏一塊奇石就晚了!
哪些人在收藏奇石?
為什麼高手都在玩這種奇石,還特意去撿石,這次我懂了!
山城奇石千年不倒,石頭上還有洞窟佛像,遊客每年都要到此祈福!
奇石圈之「怪」現象:只收藏石頭不賣石頭的人,他們是怎樣想的?
有幸見識奇石收藏家的藏品,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石頭也可以這麼美
女子發現一塊罕見奇石,帶回家後,眾人羨慕不已
奇石欣賞:雖然很多奇石 與你只是一面之緣 能有機會見識到那麼的奇石也是一種享受
奇石是門藝術,不收藏簡直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