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托雷多,黑暗中世紀遺落的一縷陽光

托雷多,黑暗中世紀遺落的一縷陽光

西班牙彷彿有逛不完的古城、看不夠的小鎮,而且每個古城每個小鎮都有厚重的歷史、旖旎的風光和獨特的韻味,絕不雷同。走在那些混合著古羅馬遺迹、阿拉伯風情和猶太教、基督教建築的古老街巷中,或者穿行於風格不同、造型迥異的教堂、清真寺、城堡和皇宮裡,總有一種超越時空、恍然如夢的感覺,還有因周圍景物的滄桑過往而產生的一絲莫名憂傷。

托雷多便是這樣一座讓人過目不忘的古城。

托雷多(Toledo)是卡斯蒂利亞—撒曼恰自治區的首府。它位於馬德里西南70公里處的一個山丘上,蜿蜒曲折的塔霍河流經城市的東、南、西三面,形成環抱之勢;湍急的河水彷彿是立在高處的城市的一道天然屏障,讓其高居險要、易守難攻。

托雷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與其它西班牙古城一樣,它也曾多次經歷過外族入侵和統治,因此留下了多種文化遺迹和70多座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古建築,由於保護得當,城市至今還處處瀰漫著令人陶醉的中世紀的古樸氣息。

公元前192年,托雷多被羅馬人佔領;700多年後的公元527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並建立王國,首都就定在托雷多;公元711年,從北非長驅直入的阿拉伯人攻陷了托雷多,直到1085年城市才被阿方索六世收復,並發展成為西班牙王國繁盛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業及手工業中心。1561年,由於費利佩二世遷都馬德里,托雷多從此輝煌不再。

如今的托雷多古城,以擁有眾多保存完好、體現著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三種文明和文化的珍貴古迹及歷史遺產而聞名於世。雖然城市街道狹窄且鮮有現代化建築,但各種哥特式、摩爾式、巴羅克式、文藝復興式和新古典式風格的教堂、清真寺、修道院、宮殿、城堡、博物館等古建築卻是隨處可見。這些屹立千年的老房子歷盡風霜侵襲但依然有著難以阻擋的魅力,讓整座城市都因了它們而熠熠生輝。

托雷多大教堂無疑是這些古迹中最輝煌的一個。

大教堂是在清真寺的原址上改建的,於1226年動工,直到將近270年後的1493年才最終完工。建造之初採用的是哥特式建築,在後來的多次增擴建和修飾中又添加了巴洛克和文藝復興等風格,使整幢建築看上去既華麗又別具一格。

大教堂的主體建築為長方形,兩側各有一座塔樓,分別為哥特式的尖塔和巴洛克式的圓頂。據說這種不對稱是因為修建大教堂耗時過長,在200多年間世界建築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中世紀的哥特式不再流行了,而巴洛克和文藝復興風格卻大行其道。於是,與時俱進的建築師們就將當時最新最時興的樣式體現在這座古老的大教堂上,雖然看上去標新立異,但並不突兀或生硬,反而有種清新之感。

與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教堂一樣,托雷多大教堂的大門也被設計得很有特色。尤其是正面入口處的三道大門,分別代表「地獄之門」、「赦罪之門」和「審判之門」;在這三道大門的頂部還雕刻著表現耶穌與12門徒進行最後的晚餐時的情景。

走進大教堂,寬敞的大殿里共有五座殿堂。最大的是主禮拜堂,在它的大祭壇上裝飾有富麗堂皇的後哥特風格的大型木雕;大祭壇後面彎曲的走廊上還鑲嵌著華麗的巴洛克式玻璃彩窗,而精緻的唱詩班座椅則充分體現出巴洛克式的華麗與鋪張。

除了主禮拜堂,大殿中還有舉行彌撒的基督聖體禮拜堂、聖伊德方索禮拜堂、新君禮拜堂等次禮拜堂和一個博物館。在博物館的聖器室中收藏著拉菲爾、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哥雅、提香、葛雷柯等大師為大教堂創作的油畫,簡直堪比一座館藏豐富的美術館,其中就包括西班牙最著名的早期畫家葛雷柯的代表作《殯葬》。

此外,博物館裡還陳列著手抄古籍的真跡、各種宗教法衣和館藏珍寶,最著名的是一座用200多公斤黃金、白銀和寶石製作的宗教遊行用聖龕。

?

位於托雷多地勢最高的山上的阿爾卡薩城堡(Alcázar)建於16世紀卡洛斯五世時期。城堡用黃色砂岩建成,共有五層,四角各矗立著一座直指藍天的尖頂塔樓。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氣勢宏偉,堅固實用,是西班牙全盛時代的象徵。遺憾的是,歷經幾百年的戰火摧殘,原來的建築終於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被徹底損毀,目前我們看到的是根據當年的圖紙和原型重建的。

登上城堡的最高處,可以俯瞰托雷多的母親河塔霍河河谷的美景,以及屹立在河上的阿爾坎塔拉橋和聖薩爾瓦多城堡的秀麗身姿,

這座曾是帝王居所的城堡早已不見帝王的蹤影,如今它是軍事博物館和地區圖書館,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在歷次戰爭中曾發生在這裡的慘烈廝殺和浴血奮戰,那早已倒塌的古城堡和那些抹不掉的記憶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世人,這個國家、這裡的人民百折不撓、永不屈服。

托雷多古城的正門畢薩格拉門是一座具有典型阿拉伯風格的城門。它由兩座相連的圓柱形城堡和一個中央庭院組成,圓拱形的大門充滿了穆斯林風情。16世紀時卡洛斯五世對畢薩格拉門進行了改建,在拱形大門上方增加了一座三角形山牆,上面刻著由雙頭巨鷹和帝國徽章組成的托雷多市市徽。這個改動讓整座城門看上去又多了一些歐洲建築的韻味。

從畢薩格拉門走進古城,穿過縱橫交錯的街巷即可來到市中心的蘇克德貝爾廣場。這個大廣場是人們舉辦各種節日活動和集會的地方,四周都是帶有拱廊的樓房、店鋪,熙熙攘攘,熱鬧非常。最特別的是,呈放射狀的廣場可以四通八達到城市的各條街道,而且無論從哪座城門進入托雷多,都可以沿著最近的街道徑直走到廣場的中心,因而,人們又稱它為太陽門廣場。

?

那天陽光明媚、雲淡風輕,我們決定到蘇克德貝爾廣場附近的老街閑逛,發現幾乎每條街上都有售賣鑲金工藝製品的商店。托雷多的金絲鑲嵌工藝舉世聞名,這個最早來自於古大馬士革的手工藝經本地的能工巧匠發揚光大後,已經成為托雷多的標籤。而原本用於刀劍和盔甲上的鑲嵌工藝,現在也廣泛應用到各類首飾和工藝品的製作中。

紀念品商店裡陳列著琳琅滿目的鑲金工藝品,大到真人大小穿著盔甲的武士,小到裝飾盤、懷錶、手鐲、項鏈等飾品,每一樣都讓人愛不釋手。

我很喜歡這個全副武裝的堂吉訶德,他的神態栩栩如生、他的長矛威風凜凜;還有憨態可掬的桑丘,簡直就是從塞萬提斯的書中直接走出來一樣。可惜,我無法把這麼大的盔甲人帶回家,只好從櫥窗里挑選了縮小版的堂吉訶德和他的忠僕桑丘。雖然尺寸上小了好幾號,但工藝和著色卻沒有絲毫懈怠,同樣的精雕細刻、眉宇傳神,

商店裡的

我買回家的

漫步在托雷多古城,周圍的建築、房屋著實透出一種中古時代的風情。都說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那時的人們愚昧、無知又殘暴,雖虔敬上帝卻痛恨異端,對異教徒或不敬上帝的人施以火刑是平常之事;而封建王侯之間也是連年征戰,他們修建高高的城堡和瞭望塔只是為了防止被輕易進攻和殺戮。此外,六次十字軍東征讓歐洲各國精疲力竭,而黑死病的蔓延又直接造成人口的大面積消亡……所有這些噩運和困頓直到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從佛洛倫薩興起,才算告一段落。

如今我們只能從書本中了解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有多黑暗多恐怖,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哥特式教堂、富麗堂皇的城堡和宮殿卻是賞心悅目、巧奪天工的。這些石頭建築雖然誕生於那個暴虐的時代,但建造它們的設計師卻是虔誠而才華橫溢的,因此才會在大教堂的外部設計出飛狐拱和直衝雲霄的尖塔,在寬敞大殿的上方裝飾鮮艷的玻璃彩窗;因此才會建造那麼多宏偉、堅固的城堡和華麗、莊嚴的宮殿。想到這些,中世紀似乎也並非一無是處了。

就像眼前的托雷多,血淋淋的歷史早已成過往,而這些古老優雅、散發著榮耀和莊嚴氣息的建築,儼然就是黑暗的中世紀遺落下來的一縷永不暗淡的陽光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表情 的精彩文章:

TAG:都市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