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河津義民:送屍還鄉七晝夜

河津義民:送屍還鄉七晝夜

那是2011年的4月份,我在河津市僧樓鎮北午芹村參加一位吳姓老人的喪葬儀式。聽到關於逝者生前有這麼一則義舉故事,事情雖然過去好長時間了,但是老人生前所做的這一件義事,卻始終在我里跳動和翻騰,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老人雖然離開人世已經六年了,也許今天講出來,可能我的心裡還比較安寧和平靜些。

故事發生在1969年的臘月十三日,十冬臘月,天氣格外寒冷。接近年關了,生產隊的社員們都開始緊張忙碌的準備過年的年貨了。這時村裡鐵匠鋪的一個叫天寶的小爐匠師傅因病忽然去世。天寶年紀在六十六、七歲左右,不是當地人,他的老家在晉東南地區的高平縣一個山區農村。至於天寶老漢的家在高平縣哪個村,北午芹的鄉親們一點兒也不知道。大家只知道天寶是高平人,來到此地干小爐匠營生達二十多年,平時靠給大家補鍋釘盆、打釘子打鐵杴、打鋤頭打鐮刀來掙錢打發日子,其餘有關他的情況大家就一無所知了。按照河津風俗,落葉歸根,人家天寶死在外地,是要送回老家安葬才合適。北午芹大隊幹部商量,想給高平發電報又不知道人家具體村裡住址,如果打發人去尋找,這樣來回又得十來天。年近月終了,交通極為不暢,屍體存放在村裡也不方便啊。

大隊幹部連續找了三個社員,讓趕著毛驢車去高平方向送天寶的屍體,可是人家都不願意,有的是嫌路遠不方便,有的是嫌沒有任何補助,還有的是膽小害怕死人。如何處理這件事,當下成了村幹部的一個難題。就在這時人們想到了平時急公好義的村民吳有前,沒有想到他一聽此事,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隨即套好小毛驢車,將天寶老人的屍體往車上一放,便開始踏上了送屍體回鄉的道路。當時農村條件差,天寶入殮後又沒有裝棺材,只有一床棉被子包裹著他的屍體。獨自一人的吳有前孤膽送病死在他鄉的天寶回故鄉,這需要膽略、愛心和一定的責任心。我們的河津吳有前堅守著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要讓小爐匠天寶早一天回到高平入土為安。

從北午芹村裡開始出發,途徑河津縣城,驢拉小平車一路向東,經過了稷山縣、新絳縣、侯馬市、曲沃縣、翼城縣、沁水縣、直奔高平縣境內駛去。他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的趕路,一路上又不能住旅社,因為人家旅館都不願意讓一個屍體進來,若將屍體放在外邊車上他又不放心,耽怕跑來的野狗啃了屍體咋辦。就這樣,吳有前夜裡就只有點一堆柴火暖和一下寒冷的身體,倚靠在車轅上打個盹,這也好讓勞累一天的牲口歇息一會兒。趕到高平縣境內以後,根據來時村裡老年 人回憶提供的線索,又四處打聽天寶的村子與家人在哪裡。因為晉東南地方方言土語與河津大不一樣,期間可沒少費口舌。可以說歷盡了千辛萬苦,說盡了千言萬語,終於在經過七天七夜的奔波後,找到了天寶老人的家裡。他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總算是圓滿完成了村裡幹部群眾交給自己的一件艱巨任務。

七天七夜說起來容易,但在那年月,交通不方便,路上人煙稀少,旅館飯店也更少,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有的村莊不同意讓運屍體的毛驢車通過,怕對人家不吉利。吳有前趕著毛驢車,可以說小心翼翼,冒嚴寒急匆匆趕路心如焚,熬黑夜顫兢兢露宿街頭邊,荒郊跋山涉水不言苦,野外翻山越嶺不喊累。他不認為送死屍有一絲半點晦氣,心中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送天寶老人的屍體平安回到他的家園,以告慰他魂歸故里的在天之靈。當天寶老人的家人見到親人屍體的順利歸來,滿門泣不成聲,即可又對河津北午芹村裡的義舉感動不已。他們還托吳有前給北午芹大隊專門捎來一份感謝信。

返回來的路上,因為已經靜熟悉了路況,吳有前老人只用了五天五夜,便安全的回到了河津北午芹村。

2011年吳有前大伯去世時,壽高79歲。當年他護送天寶老人屍體回高平老家安葬,吳大伯年齡也就是36歲吧。他的這種勇於擔當、樂於助人義舉,給後代留下了一份豐厚的精神財富。直到現在,周圍村裡的人們還在津津樂道這件事情,這也是北午芹村優良村風極好佐證。

領導說了!您每留言一句,西瓜的工資漲五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山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軍山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