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人工智慧時代呼嘯而來,作為醫生你準備好了嗎?

醫療人工智慧時代呼嘯而來,作為醫生你準備好了嗎?

戳藍字「MED24」關注我們哦!

最近IBM公司打造的醫療認知計算系統,有腫瘤學界的「阿爾法狗」之稱的「沃森醫生」登陸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受到業界廣泛的關注。馬雲也曾發表過驚人言論:「20年以後可能醫生都要下崗」。面對日新月異的醫療人工智慧,醫生該如何看待?MED24錄製現場,浙江省腫瘤醫院的陳明教授對此做了精彩回答。

陳明

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

浙江省放射腫瘤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短視頻:多才多藝的「明叔」,暢談人工智慧

陳明:「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科學的發展有可能被預測,但也有可能完全超乎想像。」

從否定,到改變想法

兩年前也就是2015年,我對待互聯網醫院、人工智慧、通過計算機來進行一些醫療活動,還持否定態度。

但是通過進一步的了解與學習,尤其是與從事這方面研究比較早、造詣更深的一些科學家們交流後,使我的觀念也在得到一些改變:比如說中國著名的放射物理學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鄧小武教授,以及南方醫科大學的周凌宏教授。

當然,這個期間伴隨著AlphaGo圍棋技藝的精進,以及沃森醫生逐步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加深了我對人工智慧醫學實踐的認識。

現在開始,準備迎接變革

我想,我們的年輕醫生,需要從現在開始必須關注人工智慧,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不管你是不是認可它、關注它,人工智慧的進步都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在非常快速的進入我們的生活。

前段時間馬雲的無人售貨店開張了,很火爆,這就是一個例子。科技、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臨床實踐活動,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的生活。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做放射治療的計劃有可能是這樣:

一個醫院的醫生,向第三方遠程放療人工智慧服務中心提出了需求,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如性別、年齡、體重、體態、人體的輪廓,腫瘤的診斷數據如腫瘤類型、大小、TNM分期等。需求提出之後,中心會自動匹配,並輸出幾個與之相接近的優質放射治療計劃書,供有經驗的醫生挑選、修改。

要知道,每一個獨立的放療科,從開始了解病情到醫生、物理師、技術員最終制定完成一套方案,至少3小時,但有了上述模式之後,工作量可以縮小到半小時,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在這種模式里,一些簡單的手工勞動可能就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醫生積累更多的知識,磨練自己的判斷力以及增加對計算機,對整個醫學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人工智慧會拉遠跟患者的距離嗎

人工智慧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中國科學院韓啟德院士前段時間做了一個演講,講醫學人文。他說從前醫生看病是要搭脈的,但後來有了聽診器,但聽診器的發明拉遠了醫生和患者的距離。

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我在日常臨床工作中發現,其實你給患者搭脈,患者會很高興。以至於現在查房的時候我也會給病人搭搭脈,為什麼呢?因為你的手搭在病人的手上,病人會感到溫暖,他會覺得這個醫生他不嫌棄我,不怕傳染,他跟我手握著手。其實我不懂搭脈,更無法像那些著名的中醫大師一樣搭出八九十種病,但我可以數一數每分鐘他心跳多少次,搭的脈粗還是細,這無關於是否能「搭」出疾病來,而是這個舉動本身拉近了醫生和患者的距離。

但不可否認,聽診器確實可以聽到更多的東西,比如心臟的雜音等,因此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拉遠了我們和患者的距離,就否定聽診器。

同樣的道理,儘管人工智慧可能拉遠醫生與患者的距離,但我們仍應從現在開始關注人工智慧,並且拋開原有的成見。畢竟總有一天,人工智慧一定會走進我們的臨床實踐當中。

編輯 | 於望 郭穎

視頻 | 青椒傳媒

審核 | 老愚頭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D24 的精彩文章:

蘇菲的世界·自然派哲學家(4)月讀第二期
老玩家分享!籽料之皮色!你知道該收藏什麼樣的皮色籽料嗎?
1300萬年前生活在一個最終進化成人類的家庭中
家族遺傳性心臟病可能終結!「設計嬰兒」會成真嗎?

TAG:MED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