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詩有哪些分類嗎

你知道詩有哪些分類嗎

我國的古詩文眾多,文化內涵的信息量更是瀚如煙海,如果不分類進行主題閱讀的話恐怕太雜,時間長了自己都亂了。可是這些分類又都沒有明確的界限,只能是大體上有個區別。

按照內容來分的話有: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爭詩、抒情詩、敘事詩等。可見古詩文化內容深厚。

牧童遙指杏花村

按照形式來分的話有「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 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 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 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 類。作為文人即使在古代也需要掌握多種技術,多讀書,才能寫出好詩。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

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 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 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我們可以說. 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李白、白居易、陸遊都有著名的古體詩,杜甫讚賞李白的《飲中八仙歌》是為柏梁體。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 詩"。

這種樂府詩稱"曲"、"辭"、"歌"、"行"等。到了唐 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 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 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 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採用近體詩。像《渭城曲》、《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

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 一般是五言的 ,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 仗,所以又叫排律。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 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中國文化的包容在詩詞上也可見一般。文字是能打動人心的,平淡粗糙的人生需要提煉與修飾。任何情感都可以在詩歌里找到對它最好的描述,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漢語的美麗「魔法」:那些詩情畫意的神翻譯
「青青子衿」真的指學生嗎?
七言古風,隨口吟四首
毫無違和感的古詩詞串燒,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想笑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