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教師節快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觸景生情」,這兩天,多個微信公眾號不約而同把「家長群里的戲精們」掛上了頭條。

什麼叫作「戲精家長」?把這些吐糟總結一下,會發現被公認為是「家長群里的戲精們」,有三個特點——

一個特點是「愛拍馬屁」。班主任說一句班級工作,馬上接「老師辛苦了」「老師好用心」,甚至上百字歌頌老師的「抒情作文大賽」。有時哪怕僅僅是布置作業,下面也要頂上一長串「收到」或「謝謝老師」,還帶玫瑰花、愛心表情的。

還有個特點是「話很多」(又稱「戲多」),經常在群裡帶起一波話題,引發討論。話題範疇很廣,有曬娃的、拉投票的、炫耀的、組團購的、做股票的……

第三個特點是擅長「聽風辨向」,觀點、立場經常會隨老師的態度(或話題的發展)變來變去,本來站正方的忽然又站反方了,不管站哪一方還都能滔滔不絕說出一番大道理來。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昨天一早,快報官微推送這一話題後,也引髮網友熱烈討論,我們簡單給「戲精家長」歸了歸類——


討好刷屏型

只要老師一發話,就立即回應,各種感謝感恩,外加鮮花、愛心表情。

老師布置作業、公布消息,「收到」兩字是必復的,一般還要加上「謝謝老師」。此類話題幾乎天天有,非常容易「帶節奏」(煽動「吃瓜家長」們跟風),幾十人回復同樣內容,一條有用信息很快就被「淹沒」了。

如果是班級搞了個活動,更是長篇大論極盡讚揚,送上無數溢美之詞。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網友「大yu現在很焦慮」:孩子剛上小學沒兩天,班裡微信群已經開始了,戲精開始跳出來指手畫腳,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完了說一句「個人意見」。老師發點東西,一水的「老師辛苦了」。想屏蔽卻無法屏蔽之,痛苦啊!

網友「花落無聲」:哎,各種神煩,上班時間就看見群消息閃閃閃,又不能屏蔽,怕錯過什麼重要消息。

網友「魚肝油」:老師發個信息,明說了不用回復,下面還是有一群家長「謝謝」和「收到」,有用信息被淹沒,翻上好幾頁才能看到信息內容,我說戲精們你們夠了嗎?

網友「阿饒西貓」:沒錯,我朋友圈就有幾個送完孩子去幼兒園後天天寫作文的家長,已經屏蔽了。

網友「zx516584」:今天我們班裡那個戲精已經在提前預祝老師節日快樂了。下面沒有一個人跟他。到了那天再發不行嗎?這是準備從8號說到10號嗎?

網友「假裝在紐約」:都是被環境所迫啊,等你們做了家長,身處那樣的環境如果不「同流合污」的話,會感覺自己是格格不入的!

網友「汐瀝」:建議老師有事情直接給我發郵件,我會及時看。搞什麼微信群,煩死還得裝戲。

炫耀顯擺型

曬證書,炫耀孩子參加各種比賽取得的成績。

曬家庭教育,把對孩子的日常管理貼上來,比如時間表、任務表,表達自己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美其名曰「分享」,其實是希望老師來點贊、關注。

假期曬各種旅遊的照片,還要輔以「行萬里路」後的感慨、心得,展示孩子在這期間的收穫、成長。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網友「紅妝淡抹」:群里有兩個家長是各種誇自己的小朋友,誇得我老公直接屏群了,我為了老師發的通知,堅強在群里存活著。

網友「愛馬菜菜」:我們就有這麼一位,天天發自己小孩的字,然後要好些的媽媽就說了,哎喲,你家小孩字真漂亮啊!然後她就開始吹+拍了,還可以了,老師教得好,然後會把老師怎麼教,教得有多少好,噼里啪啦地說一通。

網友「wasapii」:小孩子自己優秀根本不需要家長加戲,老師都會主動和家長聊的。

過度關注型

每天不停地在家長群里@老師,詢問孩子的表現,小到一次作業,大到一個階段的表現。

一個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級群。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網友「yushuixiaola」:看了這個帖子,很內疚,孩子的家長群,我也是活躍分子,我錯了,這幾天我已低調做人了,不發言了。

網友「豪哥他娘」:感覺大家都不用上班似的,整天說個不停。

網友「恩橫」:由衷地感慨一句,同一個中國,同一個家長群!

放飛自我型

集贊、投票、拼團買東西……統統發進班級群。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網友「愛ye恨」:有點反感一些家長的做法,像微商群一樣的。

網友「zx516584」:幼兒園時還有個爸爸把股票持倉那一頁的截圖發到群里來,真是夠奇葩的。

一位三年級家長急了:會不會有人當我是「戲精」?

小學三年級女生家長王媽媽,連續看了幾個「家長群里的戲精」帖子,膽戰心驚地問老公:「說的那些事情我好像都干過,會不會有人當我也是個戲精?」

王媽媽自己曆數了一遍——

老師每發作業,王媽媽必積極回復「收到」;

曬過女兒彈鋼琴的視頻、鋼琴比賽獲獎證書、數學杯賽獲獎證書等;

有家長來問怎麼能讓孩子好好練琴的問題,王媽媽興沖沖地在家長群里進行回復,問來問去刷了好幾屏;

女兒參加某比賽有個微信投票的環節,王媽媽到微信圈裡來拉過票集過贊;

學校去年運動會搞了個盛大的入場式,王媽媽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在微信群里發過以「老師組織得實在太好了」為主題的長文,還帶動了好幾位家長也跟著「寫作文」;

……

每一條都對得上,王媽媽說,感覺到有點情緒低落、心虛氣短,難道自己不知不覺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戲精」?

她說,王爸爸倒是安慰她了:「沒事沒事,群里光你一個人又熱鬧不起來的,就算別人沒主導過,誰還沒跟過風呢!」

如今,老師與家長交流越來越離不開「家長群」。

老師需要在群里通報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發布作業和通知;家長們各種問題也已經習慣在家長群里和老師溝通。

為什麼會出現「戲精」家長?是為了在老師面前「刷存在感」「求關注」?

那麼,老師們又是怎麼想的?

昨天,快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小學班主任,記錄了幾段她們的話,以及整理了一些老師網友的評論——

不要刻意拍馬屁

「尬聊」不下去啊

「我們學校的家委會幾年前就出台了『微信公約』,提出合理使用微信群和QQ群,廣告類的、拉票類的,以及與學習無關的閑聊,都不要發到群里。

「當然這只是倡議,具體還要看執行。我們學校的大部分班主任,會設置兩個家長群,一個是通知群,專門用來發作業、通知的;一個是討論群,家長們可以在這裡互相交流討論與孩子相關的話題。這樣就避免了工作忙碌的家長看不到通知。

「每個討論群里,肯定都會有幾位比較踴躍的核心人物,其實,我們老師是有意請這幾位家長在群里維護秩序的,比如開展正能量的討論、正面引導大家的思路;群里如果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或有分歧、爭議的觀點,這幾位家長也會及時疏導。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不過刻意拍馬屁的還是不用了,『尬聊』不下去啊!而且老師看了也是一笑置之,不會留下什麼印象的。」

班級建群需要群策群力

家長活躍一點蠻好的

「發個作業,排隊刷屏說『收到』?這蠻正常的吧,我還會請家長幫我統計,保證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看到了作業的信息,不要有所遺漏。

「群發文件,我都會放在QQ群里,大家到文件欄直接下載就好了,比較方便,也不用翻江倒海地找;有些家長比較潮,手機不裝QQ的,所以微信群也需要用起來。

「班級建群需要群策群力,家長活躍一點蠻好的,家長群也是我們學校宣傳的主陣地,我們也希望更多正能量的家長來引導價值觀的方向,話多一點,倒不要緊。」

負能量的「戲精」

不喜歡

「普遍性的問題可以在群里大家溝通交流。個人有意見、想法,請單獨跟老師說,不要在群里公開吐槽或者發牢騷,你一言我一語可能會帶來很多負能量。要是那種懟這個懟那個的『戲精』,老師肯定不喜歡,而且還要干預。

動圖

家長群里的戲精們,老師們說了:這樣的家長我們還是蠻需要的!

「說自己的小孩取得了哪些成績,曬證書,曬教育心得之類的,我覺得也是正能量的一種體現,至少我作為班主任是歡迎的。晒晒假期生活,我覺得也沒什麼,也是交流的一種。」

每次看得很尷尬還是得看

網友「MJ」:作為一個老師,表示每次看得很尷尬還是得看。

網友「唐」:深有體會,遇到這樣的家長,也真是無語了。過幾天教師節,還要接受轟炸。除了必要的回復,我是處於潛水狀態。沒時間,沒精力。

網友「杜老師」: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只敢加微信,不敢開群。有啥事都是在朋友圈裡分組留言公告,如果事情很重要,就飯點發,連發三條,刷屏。實在不行,列印小紙條,讓娃帶回家簽好字,再拿回來。或者,打電話。哈哈,微信群,怕死了。

網友「周」:看完我只想說——哈哈哈哈哈!我也是幼兒園老師,從來都不敢開家長群。

網友「泡泡191@微信」:我是老師,我覺得學生每天能認真完成作業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都市快報記者 魏奮

編輯:x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