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教師的煩惱:不要造謠,我的工資只夠養活自己

豆瓣日記:教師的煩惱:不要造謠,我的工資只夠養活自己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一個驚人消息,大意為「學校下令嚴禁教師曬暑假旅遊照片」,擔心引起「上班族」的不滿,而導致「社會不和諧不穩定」。消息目前已被闢謠。但就是這樣一個虛假消息,照樣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波不小的吐槽浪潮,甚至號稱要引領十萬加。

從童年夢想到找工作,甚至再到相親,你可能都聽過「做老師至少有寒暑假」這句話。是不是?然而,是否所有教師都完整地擁有寒暑假?依靠工資生活的,且更普遍的教師,是否真的跟外界想像一樣?

同學生打交道,個人社交關係更簡單,同樣是教師這一職業被羨慕的一種說法。你認同嗎?圖為《看上

近些年佔據教育話題中心的,是教育與階層流動。而更早的時候,以「代課教師」為主題的公共議題曾經一度引發中國教育大討論。教師這一群體,現今漸漸退出了最受關注的那一批話題,只是偶爾通過一些虐待或侵犯學生身體等新聞事件出現。

然而,前不久書評君發出《高校青年教師曬工資:從不加班,因為從不下班》一文後,立即收到讀者留言渴望關注中小幼教師群體的生存境遇。我們隨即同留言讀者聯繫,請他們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向他們徵集職業故事。

中國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2002)中的教師們。

需要一提的是,他們今天不是被調查或被採訪的對象,我們也並未做實地核實,不屬於新聞采寫。對我們而言,他們最重要的身份是書評君的讀者,是懷著職業理想走上教師崗位,並願意匿名分享故事的講述者。

「可是八年過去了,我突然發現,身邊小到水果大到房價都翻了一倍,房價從五千左右漲到了一萬左右,而中學二級教師的工資依舊兩千多。」第一個講述者是子衿。今天的教師故事即由她的苦惱開始。

他們中,有的工作已八年,仍然徘徊在城市基本生活線上,有的通過內心和磨練找到了一條更適合自己的教師道路,有的時刻在猶豫是否要改行——而有的已做出這樣的選擇。直接站在他們困惱背後的,是職稱評定和教育資源安排的困境。如果只是用一種個人生活的角度,在你看來,教師與物質收入是怎樣的關係?到文末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

講訴 | 新京報書評周刊教師讀者

(子衿、小凡、大樹、口天吳)

評論 | 媒體評論員與歸

「剛畢業時和學生達成一片很幸福」

「現在工資只能勉強養活自己」

講述者:子衿(初中英語教師)

工作地點:四川省成都市

工作起點:2009年

2009年我從四川師範大學畢業後,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成都武侯區一所城鄉結合部的初中學校從事英語教學。帶著滿腔的熱血在一線的講台上站了將近八年,沒想過要做出多大的成就,就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個不斷探索的平凡教師,兢兢業業地陪伴一屆又一屆的孩子,把他們送進更好的學校,將來有一天他們長大了,回過頭來看這段歲月,他們能慶幸遇到我這樣一位老師。

歌唱教師之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1994)。

剛工作那會,除了五險一金到手兩千多的工資,和同事合租房子,一個月除去房租六百塊,感覺一個人生活還算過得去。工作幸福感也很不錯。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早早的就跑去輔導孩子們學習,籌劃著各種活動,每天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可是八年過去了,我突然發現,身邊小到水果大到房價都翻了一倍,房價從五千左右漲到了一萬左右,而中學二級教師的工資依舊兩千多,年終有不到一萬的獎金,自己只能勉強養活自己。早自習據說是幾塊錢一節課,具體不清楚,總之一學期二十個周,80節早自習,期末大概有四百多塊錢。

《中國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變遷》編者:盧乃桂 操太聖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0年09月中國宏觀改革

此時的我年近三十,面臨結婚生子,贍養老人。幸運的是我的老公不是老師,收入比我好,房貸,家裡開銷全讓他扛了下來。身邊有太多雙職工的教師夫妻,一家人一個月收入也就五六千塊錢。養孩子,養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只有冒著違法的風險,周末去外面補課來貼補家用。

年輕教師就如我剛開始工作一樣因為沒有生活壓力,也沒有太多不滿意和危機感。年齡大一點的當發現工資不足以養家糊口的時候,因為教師的專業性,大部分已無法進行第二次擇業,也沒有勇氣去改變。開始怨聲載道,工作懈怠的老師比比皆是。

但我理解這一群教師,因為當你的工作連生活的基本保障都很難滿足你,你又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你對它的激情和夢想要想堅持下去真的很困難。而這種境況的最終受害者是無辜的孩子。

我一直很迷惑。孩子的教育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國家都是如此的重要。可是教他們的老師卻在為自己生計犯愁。一個還徘徊在最底層需要的人,能有多大格局去教育一批學生。我一直堅信國家應該是給了老師足夠的津貼,造成今天這樣的情況,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驢得水》。

「當年不知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現在的學生更少有時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講述者:小凡(高中生物教師)

工作地點:陝西省西安市

工作起點:1999年

世紀之交以教師為題材的中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1999)劇照。

1995年我從江蘇考入陝西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留在西安市一所重點高中任教至今,目前工作了18年。我當年報志願是高考前報志願,還記得把厚厚的招生報翻來覆去看,只熟悉教師和醫生的職業。沒有人指導我,老師們也都迴避我們。

現在的我懂了他們當年的局限。那時我也沒有多少書讀,只是跟著流行風,讀過金庸、瓊瑤、三毛的書,還有一些章回小說。我從來沒想過能有什麼職業。因為不能確保自己能考上大學。還記得只填了一個志願是師範,其它的都填的是醫科大學。

因為愛三毛的文字,於是也想像她那樣流浪,我填的大學都在遠方。高考分數出來後,考了我們鎮的第一名。一類本科順利的錄取了。大學我只做了兩件事,學英語和閱讀小說。學英語只是為了考研,讀小說是愛好。在大學裡我並沒有意識我要成為教師,我應該做些成為教師的準備。

考研落榜後我就留西安工作了。當時我的同學很羨慕我,因為我帶指標進了一個航天部直屬子弟學校。收入比公辦學校強很多。我雖然工作了,但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準備考研,不小心真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方向好像是研究原生動物。決定要不要去讀研的那段時間,我很痛苦。把自己分析了一番,最終放棄了。因為我知道我考研也是跟風。

我內心真正喜歡的應該是文科類的東西。我的性格更適合和人打交道。自從想明白這個問題以後,我開始好好研究如何教書了。我雖然也聽老教師的課,虛心向他們學習。但我更注重自我摸索。我一直訂閱教學雜誌,在網上看各種視頻,研究學生學情。我從不上重複課,前後兩節課的課間都會積極做些調整。可能得益於這樣的思維習慣,日積月累,慢慢的我所帶的班成績越來越好。

《顛狂與謹守——課堂實錄Ⅱ》 作者: 郭初陽 版本: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12月

學校把最好的班分給我教,我開始對做好一個老師有點小自信,積极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囊獲了不少獎項。表面上看我的課很樸實,但可能因為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我的思考,所以學生成績好。教學工作有起色後,我又開始當班主任。這個工作非常辛苦,對一個老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我也是在做班主任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太多欠缺。以前我除了愛好閱讀之外,再也無它。現在每學期要看很多電影,這樣寒暑假就能為學生推薦幾部電影。比如這個暑假我給他們推薦的《青春韶華》《瑪麗與修女》《自閉歷程》《寧靜的熱情》《記我的母親》。

《教育的目的》作者: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譯者:徐汝舟 版本: 生活·讀書·新知

懷特海主張教育應該充滿生活與活力,重視審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義,認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經常目睹偉大崇高,道路教育便無從談起。」

我在不知不覺中變身為西安音樂廳的鐵杆粉絲,雖然聽不懂古典樂,可是能看懂各種劇。歌劇話劇舞蹈等,只要我能欣賞的,從來不吝金錢。我在補我的成長過程中缺失的最重要一課——藝術。我對美的感受力漸漸提升,我開始引領學生感受美,比如《向著明亮那方》的讀詩主題班會,《清清子音》的朗讀主題班會。因為做一群人的班主任,我也有觀察教育的更多視角,這對於我養育好自己的兒子也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我開始喜歡我作為教師的這個身份。它讓我逐漸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和愛上自己。我對教育工作的投入反哺我能夠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雖然我經濟收入一般,但我眼神明亮。我目前最大的困惑是高中學生本應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但在現實中可悲地發現愛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們在小學和初中被迫學習越多,他們對學習越厭惡。學習低效自然成績不好,於是家長給他們安排更多的補課。他們有更少的時間去想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吾國教育病理》作者:鄭也夫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3年9月

「過度複習是摧毀創造力的利器。」

「暑假不是正常上班,就是應接不暇的招生活動」

「現在時刻準備改行」

講訴者:大樹(幼師)

工作地點:湖南省長沙市

工作起點:2007年

從事幼師,很偶然、也是必然。初三畢業雖然考上了高中,但是按自己學習考大學懸,正好同學問我要不要去學幼師。一臉懵的我大致問了學費和學習內容就回家和家人商量了。那時候我們去學習幼師是包分配的。包分配這三個字對於我家沒錢沒勢的現狀,以及我本人學渣的現實誘惑很大。重點是學費不貴,我記得是兩千多點,不說輕鬆但是還算能接受。

18歲不到就開始了實習。跟現在帶薪實習比起來,那會的優勢估計是畢業直接拿幼師資格證。現在的學弟學妹們需要有工作經驗才能自主報考幼師資格證。實習生就是廉價的勞工。工作的辛苦常常讓人想放棄,而前輩的批評指正更是讓我在無數個夜裡淚流滿面。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學會了安慰自己。

實習生一般從保育員開始做,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幼師不僅要掌握教育教學中的五項技能(琴畫說唱跳),還需要具有媽媽般的屬性。從把屎把尿,到消毒清潔,再來是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性掌握孩子的生理情況,協助班主任老師建立孩子的在園一日常規。

很多人覺得幼師是個不錯的職業,工作時間早7晚5,周末雙休,寒暑假。工作了這麼多年,我也就早兩年和同學合夥開園休了兩年寒暑假,其餘時間暑假不是正常上班,就是應接不暇的招生活動。寒假同上。

《音樂之聲》(1965)中的歌唱師生。

畢竟老師們早7上班是常態,晚5下班的卻不多。大多時候家長們加班會晚接孩子,期間老師們不能表現出一絲不滿,還要體諒家長們的辛苦奔波。周末偶爾會安排學習以及常規招生。對此老師們頗有微詞,領導給出的解釋是:不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充電怎麼能進步呢?

加班工資會有。一般是納入考核。考核加分就是加錢。實習的工資普遍在兩千以下,如果是男幼師底薪會比女幼師高兩百左右。純粹的幼師整體工資在三千左右(我知道的是三千以下)。近幾年幼兒園開始給老師買保險。真正做到五險一金的,據我所知不到一半(你可以理解為我對同行了解不夠,很多時候園所與園所之間都是競爭關係,都不會把園內所有的告訴你)。

近年來,幼師流動性大,需求也大。除了工資低,工作量大以外,家長們的不理解也是老師們跳槽改行的主因。記得有次聽畢業的家長感嘆:還是幼兒園老師負責任些。這句話的由來是這家長的孩子在學校和小朋友打架,老師直接把雙方家長喊來讓雙方自行解決。這種事情如果是在幼兒園,一般都是老師出面解決問題。兩邊賠禮道歉,兩邊好話說盡。

困惑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幼師,覺得自己對孩子做的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而自己無法改變。

從幼師到園長。我的感受是做老師身體累,還工資低。做園長心累,生源是頭等大事,還要操心年輕老師們的方方面面。今年在考慮專升本和教師資格證。我不知道自己還會做多久,但是我時刻在準備改行。

《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作者: 郭初陽 版本: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2月「通過自己的課堂

「農村教師是清貧的」

「一直很困惑,教書為什麼要燃燒自己?」

講訴者:口天吳(前初中語文教師)

工作地點:中部某省鄉村

工作起點:2013年(已離職)

幾年前,我在應該是經濟靠前地區的一個鄉村學校教書,工作時間不長,但也有約四年,所以覺得有必要寫一點關於鄉村教師現狀的情況讓大家了解。

現在大部分選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作為職業的,基本上是因為工作穩定,但不否定有人是真心熱愛教育事業的。在這提一句,我所在的省份還是比較重視基礎教育,早十年前率全國之首開啟初招免費師範生模式,所以基本上每年都有新的老師分配到學校。但還不夠,所以每年教育局都要招聘老師,為什麼教師每年都招,但年年都缺呢?

從我自身經歷來說,我擔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但還要兼任美術,思品,英語,兩個班的英語以及寫字。總而言之就是語文教學老師承擔了整個班級的教學活動,學校沒有多餘的老師去上藝術課程。

《鄉土中國與鄉村教育》編者:錢理群 劉鐵芳 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

「鄉土文化和鄉村教育這個問題關係到中國每一個人。」

農村教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弱勢群體。我剛工作時全部加起3200一個月,但還要扣除五險一金,每個月到手也就兩千多。有人說老師不都是補課賺黑心錢嘛,其實農村教師大多數是清貧的,農村絕大部分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帶著,學習上基本靠老師,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社會廣泛認知就是老師不應該很富裕,局機關的領導下來也是蠟炬成灰淚始干這類滿口仁義道德,對於國家規定的教師應發13個月工資閉口不談。

一直很困惑,不知為什麼老師教書一定要燃燒自己,現在可不是那個年代,教書這項工作對我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糊口的職業,沒必要把它神聖化地捧殺,我們也不是聖人活在雲端,也需要吃飯買房。短短几年工作期間就幾次募捐給身患重病的老師們,因為只靠這點薪水沒辦法保證有能力支付各種突髮狀況下的費用,這也讓我最終下定決心離開這個行業。所以農村教學的都會想辦法走,往城區走,往城市走,因為那更讓老師們獲得尊重。這也是為什麼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教育電影《燭光里的微笑》(1991)劇照。與同時期的電影一樣,它的鏡頭中心是為

教師的暑假,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光鮮

評論 | 與歸(媒體評論員)

幾天前,一則「某校禁止教師暑期出遊發朋友圈的通知」在網上被瘋轉,「禁止理由」是,「帶薪休假在很多領域尚無法得到全面落實,極易並已經引發非議,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不過,8月17日上午,北京市教委發布聲明,表示並未要求教師在暑期禁發遊覽有關的微信微博,也並未發出過相關通知及規定。網傳信息系謠言。

雖被證實是謠言,但被激發的情緒就像石子入水後的漣漪——我趕上班,你卻忙著趕航班;有暑假的教師,真是幸福的職業。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一個「相互羨慕」的抱怨循環而已。待遇一向不好的基層「教師民工」,有多少能在暑假到處遊玩?

網傳的「各位同仁」,已被闢謠。圖片來自流傳截圖。

月收入可能不抵一張國際機票

普通教師,尤其是剛入行的基層青年教師,待遇低是一個社會共識。無論是以上採訪中基層教師的「真情流露」,還是精確的調研數據,無不扎向這個事實。

今年年初,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秦玉友和曾文婧的一次調查報告,被諸多媒體大量引用。該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月總收入為3830.87元。不同職稱教師的月總收入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高級教師平均月總收入4783.24元,一級教師平均月總收入4055.30元,二級教師、未評與三級教師月總收入分別為3382.56元、3164.66元。

上面說的是「月總收入」。具體到工資,高級教師的月收入4024.62元,一級教師月收入 3337.29 元;而二級、未評與三級教師的月工資收入分別為 2817.31 元、2721.39 元。

而在農村、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的匱乏的表現之一,就是教師待遇的不堪。採訪當中的「到手兩千多」恐怕是普遍現象。對於不少經濟拮据的教師而言,還需在寒暑假辦個補習班或者找個兼職以便「補貼家用」,哪來到處遊玩?

《我的教師夢》作者:錢理群 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職稱捆綁下的「漲工資」低預期

目前各地,中學職稱一般有中教三級、二級、一級、高級(高級職稱、副教授級)、特級(一種榮譽);小學職稱一般有小教三級、二級、一級、高級(相當於中級職稱)、特級(高級職稱)。而這些職稱和工資、福利等掛鉤,可謂「一個等級一重天」。

我曾對一位在縣城中學教書的同學說,將來按職稱發工資的模式或許會取消,她的第一反映是「太好了」,然後補充道,「因為職稱爭得頭破血流,湊條件、搞證書、一些沒有意義的材料,一到暑假就培訓,根本沒有意義。」

據中國青年報近日的一則報道,一位基層教師自述,其在2013年的職稱評定中,輸給了一位比自己少10年教齡的競爭者。按照規定,一年教齡加0.2分,而對方僅「中層以上領導」一項就加2分。一個「領導」身份便抵得上十年教齡,想來也是不可思議。

前不久,人社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提出職稱評審要突出榮譽性、獎勵性,講究純潔性,體現引領性。可以預期,中小學教師工資設置問題,將越來越科學;但完善的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漲工資」預期對於一些年青人來說,依然顯得過低。

整體上的教育投入依舊不足

近年基層公務員吐槽待遇低,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大現象。而據《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換句話說,教師的經濟地位略高於普通公務員,所謂「百步面對五十步笑不出來」。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4%的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四年前的全國兩會,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首次達到了國際標準。

《所見日本:一個中國教師的行走筆記》作者: 陳向明 版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3年1月

不限於教育本身的一種日本教育理念與實踐觀察。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早在2001年,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就已達到4.8%;哥倫比亞、古巴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達到5.6%。2015年,我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為4.26%。

對比之下,我們目前對公共教育的投入尚顯不足。在具體到農村、偏遠地區,更顯杯水車薪。這一點,也從大格局上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群體,待遇依然有不少提升空間。所以,當有人對教師的暑假羨慕嫉妒恨時,又有幾人能想到其中的苦辣?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子衿、小凡、大樹、口天吳等新京報書評周刊讀者,與歸;編輯:阿東。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閱讀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

(全文完)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248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新京報書評周刊」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北京最平價海鮮排擋,一秒感受海的味道!
豆瓣相冊:手帳 酢漿草飼養手冊
豆瓣日記:生活不是偶像劇,哪有那麼多的「主角光環」?
汪家舊事之陸見深(上)
豆瓣日記:聊齋·王氏女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