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歲時,我對大橋一見鍾情

兩歲時,我對大橋一見鍾情

如果你有機會擁有大橋3分鐘,你打算在上面干點什麼?9月9日,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的重要活動之一——「每人擁有大橋3分鐘」在南京長江大橋南橋堡上舉行,共有18位表演者先後登台。他們當中有大橋的建設者、同齡者,更多的是大橋50年間點滴變化的見證者、記錄者和守護者。現代快報·ZAKER南京對該活動也進行了直播。

見習記者 耿朴凡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李娜 徐紅艷

關於大橋的獨家記憶 他們用3分鐘與大家分享

南京長江大橋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座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歷史紀念建築物,50年間,許多人見證了它的變遷。

任發德用相機記錄下了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儀式的照片;49年前的9月29日,吳章橋幾乎是伴隨著大橋通車典禮來到了這個世界;老橋工馮永祥曾參與當年大橋修建,因為錯過了大橋的通車典禮,他為兒子取名為馮飛橋……

著名收藏家王世清也是一名「大橋控」。活動現場,他身穿大橋圖案文化衫,手拿《長江大橋故事》一書,滿滿大橋元素。

作為一個外鄉人,為什麼王世清對大橋情有獨鍾?王世清說,大橋1960年開建,自己也生於1960年。1979年,來南京上學的他發現,自己的學校就在大橋附近,每天都能看見大橋。「跟大橋的這些特殊情緣,加上大橋的歷史地位,讓我對大橋情有獨鍾。」收藏大橋的物件多年,王世清現在已經有近千件大橋藏品。「我們準備在大橋建成50周年時,建一個南京長江大橋博物館。到時我願意義務在館裡給大家介紹大橋。」

今年25歲的戴士傑,也是大橋的忠實粉絲。「兩歲時,我就對大橋一見鍾情,大橋就像是我的一位家庭成員。」在他看來,正在封閉施工的大橋就是在「休年假」。現場他給大家展示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大橋鬧鐘,鬧鐘的背景是80年代的大橋夜景。「當時從橋頭堡到正橋,都有裝飾燈,看起來特別漂亮,現在大橋的夜景已經不一樣了。」因此,這個記錄了大橋昔日風光的鬧鐘,對他來說格外珍貴。

大橋已「瘦身」5千多噸

「雙曲拱橋的加固是此次大橋維修最難的難點。」 吳俊明是中交二航局負責大橋引橋維修的項目經理。他分享了自己的維修大橋的經歷:這是他修過的第四座長江大橋,可是南京長江大橋維修開工後,依然遇到了很多難以料想的困難。

吳俊明介紹,拱肋上加固混凝土塗層僅6厘米厚,裡面要橫豎斜放三層鋼筋,鋼筋間距24毫米,混凝土裡的石子粒徑要求是0-16毫米。這也就是說,只要有兩個16毫米粒徑「相遇」,就會卡住。「如何利用泵機加固392條拱肋,僅這一項,實驗室就做了47次試驗。」

「拱上填料更換後,大橋比以前輕了五千多噸。」吳俊明解釋,之前拱上填的是石灰煤渣土, 每立方米有1.6噸重,現在換成了泡沫混凝土,每立方米輕了1.05噸。19跨下來,能減輕五千多噸自重。此外,以前填料上直接鋪瀝青,一段時間後橋面會變得坑窪不平,現在填料上又鋪了一層19-25厘米的混凝土面板,更結實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第一現場 的精彩文章:

「中國民間諾獎」三位獲獎者為啥這麼牛
那些寫作的人為何又不寫了?
他將自己認定為托爾斯泰的後代
與默克爾唱反調 法國總統敦促歐盟繼續與土保持關係
「袖珍王國」的郵票南博就有的看

TAG:科技第一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