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連長: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王連長: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作者|王連長 編輯|淡淡白荷

九月的天氣,秋高氣爽,白雲悠悠,大地一片金黃,是人們收穫的季節了。我已年近花甲,也要走向人生的暮秋時刻。想想那些老師們,心頭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抹去,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當年那些個學生時代。今年是第三十三個教師節,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農村的年剛過,大地呈現了生機,社員們開始了備耕。這一年,父親送我到本村的小學讀書。時值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漸漸失去了應有的秩序。在一片炊煙包圍著的一片空地上,橫躺著一棟泥土構成的房子,它像一條走累了的黃牛趴在那裡喘著粗氣,幾扇斑駁的木門和幾口沒有窗欞的窗洞像牛身上的五官,只是裡面傳出讀書聲,人們才知道這是一所學校。教室內,幾排用木樁支起的約三十厘米寬的木板就是學生的課桌,屁股下面的土檯子就是學生的坐凳,中間一個磚砌的土爐子是冬天取暖用的。

在這樣簡陋的教室里,卻活躍著一位中年女教師和四十幾個孩子。我就是這些孩子之一,女教師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她叫周復卿,三十五六歲的樣子。高挑的身材,著裝簡樸;臉略長,留齊耳短髮;不太大的眼睛有點腫眼泡,不算白的臉上還有幾粒小小的雀斑。給人一種樸實大方,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她的家不在我們村,是在一個離我們二里多路的村子裡。她每天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來往於學校與她家之間。夏天,我們到學校時,她早已做好了上課的準備;冬天,我們到學校時,她早已生好了爐火。而她的辦公室也是一間簡陋的屋子,一張三屜桌,一張單人床,窗戶也是一個沒有窗欞的洞口,用幾根木棍支撐著薄薄的窗紙。每到冬天,孩子們的手腳被凍腫得像蘿蔔,老師的手也常常纏著紗布。上課前,老師同孩子們一起搓手、跺腳是每天必做的功課,目的就是取暖。

老師用自己的人格影響著我們,更是在那種環境下頑強地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教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我們團結緊張,嚴肅活波;教我們德智體全面發展;教我們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當時的教材還是延續文革之前的,語文、算術都由她一個人教。語文從漢語拼音開始,算術從阿拉伯數字開始。為了增加孩子們對數的直觀性,她讓孩子們選擇農村最普通的高粱桿,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十根「挺桿」,數數用,增加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每次講課後,老師都要留課堂作業,之後認真批閱,對的打對號,錯的打叉號。第一次作業之後,我就對對號有了特別的喜好,在學習中力爭更多的對號,減少叉號,那是我增加學習興趣的開始。第一次考試我得了雙百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更激發了我的學習動力。

隨著文化革命的深入,原來的少先隊改成了紅小兵,原來的少先隊員也改為了紅小兵的一分子。學習的課程有了文革的色彩。天天讀、學唱語錄歌、背誦語錄成了學生必須完成的功課。周老師很注意在背誦中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又加強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她每天在黑板上板書毛主席語錄,讓學生在方格本中書寫,既學習了語錄,又練習了寫字,保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值得一提的是,學校也和其他單位一樣,開始了學習《老三篇》的活動。為參加學校比賽,老師讓我們背誦《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當時雖然我年齡小,卻把《老三篇》背得「滾瓜爛熟」,參加學校的比賽還拿了名次。那時,雖然對文章內容還不甚理解,但是,通過背誦,我知道了張思德,立志要向張思德學習,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重於泰山的人;我知道了白求恩,立志做一個像白求恩那樣的「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知道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立志學習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不在困難面前低頭。

農村的孩子離不開農村的生計,學校也需要勤工儉學。經常發動學生們打草換回一些教學經費的補貼。那年秋天,我和幾個同學在打了一筐草之後,決定再去打一筐。其中一同學因為好奇,用鐮刀攪動了一個土蜂窩,被驚動的土蜂帶著復仇的怒氣向我們撲來,結果我們幾個同學的頭臉都成了麵包。老師關心我們給我們找來了偏方,好長時間才恢復。很快秋假來臨,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歡快的飛翔在曠野中。但是,秋假之後,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卻是另一幅面孔,此時,我們才知道周老師不再教我們了。後來聽說,因為她男人的右派問題,她也成了階級異己分子,不再讓她教學了。自此,我們失去了一位好老師,那時,我已經讀完三年級。後來,我隨學校又經過兩次搬遷,讀完了五年制小學。我的班主任周老師雖然教我們不長,又是在文革時期,但是,她給我們的啟蒙教育卻讓我終身受益。

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棗花還在孕育中,梨花已是漫天飛雪了。我們村升入初中的八個孩子來到了二里路之外的孟太監中學讀書。穿過一片原野和一片片開滿梨花的果園,才能看到那幾處紅磚包皮的教室。這裡比村中小學條件好很多。有三棟瓦房,單獨成院,有教師宿舍,有專門的老師辦公場所。教室里有課桌、有坐凳,牆面也是抹了石灰的。這裡的班主任老師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他中等個頭,白麵皮,大眼睛,留寸頭,給人一種幹練的印象。第一節課,他自我介紹:「我姓耿,叫耿玉棟」!而且,板書在黑板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擔任我們初一班的語文課。開學一個星期,我們就打起背包,步行到二十多里路的軍屯參觀,聆聽對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控訴,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回到學校,同學們寫了「打倒日本軍國主義」為題的作文。第一次作文,我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從此,我的作文每次都會得到老師很高的評語,並且作為範文在班裡閱讀。由此,我也愛上了作文。我的作文上過學校的油印小報,受到過同學的贊評,並且延續到高中階段,我的作文一直被老師當作範文。這些,與耿老師的指導幫助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耿老師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抓得緊,而且對學生的要求也很嚴。我們那一帶是梨棗飄香的地方。每到秋季,紅紅的棗子像燈籠掛滿樹枝,黃澄澄的鴨梨若隱若現地躲在葉子的後面向人招手。我們的中學所在地,就被片片梨園包圍著,學生們每天上學都要經受那些梨們的誘惑。為了不讓學生們違反群眾紀律,耿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毛主席語錄中的一個故事。說的是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一次部隊宿營在蘋果樹下,那些紅紅的蘋果讓戰士們饞涎欲滴,但是戰士們嚴格遵守紀律,不吃老鄉一個蘋果。毛主席對戰士們給予了高度讚揚,也讚揚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作風。這個故事對我們教育觸動很大。我們上學的路就穿過一片梨園,秋天從樹下經過,頭能碰到下垂的鴨梨,那梨也經常有意識的引誘我們出軌。我們也曾多次想偷吃禁果,但是每想到老師講的故事只好咽下嘴裡的口水。兩年中,我們嚴格要求,受到梨農的好評,他們到學校去表揚我們。老師知道後,在全班對我們進行表揚,號召同學們向我們學習。這些讓我永遠記在了心裡。

兩年的初中生活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教誨下,我加入了共青團,經過全公社統考升入了高中。

懷揣著理想和夢想,我們村的三名同學來到了八里路之外的公社所在地讀高中。雖然那時還沒有恢復高考,但我們對知識的追求,還是讓我們讀完了兩年的高中課程。這裡的環境又要好一些,一排排的瓦房整齊潔凈,操場周圍長滿了棗樹。也是初春的時候,我們來到這裡開始了一種新的學習生活。一位擔任俄語課程的王瑞霞老師擔任我們的班主任。她中等身材,齊耳短髮,圓臉龐上常常掛著笑容。她的俄語課詼諧幽默,練習發音的課堂上經常傳出愉快的笑聲。她在一次班會的一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而且讓我終身受益。她講到:「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歷史,我們要寫好自己的歷史。我們的歷史是黑的、是白的,還是紅的?都靠我們自己去寫。我希望同學們都把自己的歷史寫成紅色。」那個時候,紅色就是正直,就是進步,就是光明。這段話,伴我度過了兩年的高中生活,勤奮學習、助人為樂、積極工作、勤工儉學,我都沒有落後;這段話,伴我平靜地度過了兩年的回鄉務農生活,認真請教、三夏揮汗、認真核算、當家理財,我都沒有含糊;這段話,伴我走過了三十年的軍旅生涯,訓練場上流汗、後勤保障有力、當家理財嚴格、服務基層周到、管理改革爭先、教育部屬有效,我都有了自己的體驗;這段話,伴我回歸地方打拚了十年,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完成了職責內的各項任務。王老師擔任我們班主任雖然時間短,但是,她的這段話伴我走了四十多年,今後還將繼續伴我走下去。

我和所有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有無數的熱心人給了我關心、幫助、教育、砥礪,但是,我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三位班主任老師。周老師給我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礎,耿老師讓我築牢了紀律的觀念,王老師讓我樹立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他們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苦樂觀的樹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轉眼多少年過去了,聽說周老師已經作古,耿老師和王老師還健在。那年春節同耿老師見過一面,他已成古稀之人;前些年與王老師通過一封信,提到她的那段話,她非常高興,現在不知她去了哪座城市。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衷心祝願健在的老師健康長壽,也希望周老師在天之靈保佑她的學生們不忘初心,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繼續前進。

(題圖 網路)

作者簡介

作者:王連長,河北省唐山市人。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後轉業地方工作,現已經退休。自幼愛好文學,特別是詩詞散文,發表文章100餘篇。退休後樂於詩歌創作,現為唐山市拾秋詩社社員、唐山市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約稿事宜

GIF/1K

蘋果手機用戶請掃碼打賞

掃碼打賞,多少隨意~

掃碼時請備註誰打賞給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心棲息地 的精彩文章:

小橋流水:一路走來
秦立才:莫等到奈何橋上再相會
新疆行(五)——跑馬觀花×石頭城印象‖六月孺子牛
【美文共賞】念‖小米
新疆行(四)——偶遇也是緣‖六月孺子牛

TAG:蓮心棲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