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判斷寶寶吃沒吃飽方法2.0全新升級!錯過了就等於錯過了天使寶寶

判斷寶寶吃沒吃飽方法2.0全新升級!錯過了就等於錯過了天使寶寶

不知不覺,滿媽建群、做公眾號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我現在的心情可以用「年年月月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來形容。越來越多的寶媽掌握了規範餵養的要領,現在孩子已經從惡魔變天使,好帶得不得了,對此我很欣慰(得意),願望達成!

但隨著群的發展壯大,不斷有新的脹氣寶寶加入到群聊里。這些寶寶的狀況大體相似,但因為個體差異,又讓滿媽見到了各有各的不同。

因此,現在的滿媽和半年前的滿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和對規範餵養的觀復,滿媽也在不斷成長,觀察出更多細節,總結出更多規律。現在我再重新看之前寫的文章,又發現了很多不足和有待補充的地方。

GIF/1K

關於寶寶吃沒吃飽,當年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心機媽咪】如何判斷寶寶是餓還是吃飽了?》篇文章里總結了自己在實踐中發現的現象。但不少媽媽反應,判斷孩子吃沒吃飽真是太難了!吃多了的娃,還是表現的像沒吃飽一樣,一直鬧著要吃呢?

這是為什麼呢?我只能理解為孩子太小,單線程吧,能表達自己的方式太少了,除了哭就是吃,別的也不太會,所以請媽媽們在這個時候把腦洞打開,寶寶除了餓,還有別的要求,只是不會用別的方法表達,或者寶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以為自己餓。沒辦法,誰讓寶寶生下來就會吃,誰都用做的最6的方式對不對?

這就好像剛開始會說話,寶寶就會喊爸爸(也有喊媽媽的,比如滿怪獸),對著電視喊爸爸,指著燈喊爸爸,拿著碗喊爸爸,沖著隔壁老王也喊爸爸。你能說電視燈碗是他爸爸,但你能說隔壁老王也是??(滿爸撇了我一眼,雲淡風輕地叨叨,不是隔壁老王也可以認作隔壁老王,只要有人認領,趕緊送人!煩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但隨著媽媽們不斷提問和諮詢,逼得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找更多規律,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更新。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懂得更多~

滿媽今天再來聊一聊,判斷寶寶吃沒吃飽的方法2.0,把之前的判斷法全面更新一下,讓媽媽們可以更直觀地理解。

Contents

影響寶寶吃飯饑飽可能存在的因素

所有判斷吃沒吃飽的方法....

滿媽最新寫了脹氣系列文章,雖然還沒有更新完,但《脹氣娃怎麼搞?先搞清本質和根本原因才是有用功!別再傻傻等寶寶長大了》、《脹氣娃怎麼搞?搞懂規範餵養的關鍵點和難點,坐著打通脹氣寶寶的任督二脈!》和《脹氣娃怎麼搞...不定?小心這些被當成「真相」的療法坑到,親測無效!》這三篇還是引起不少媽媽各種狂點頭,就差衝出手機屏幕抱緊我,說聲「你說的就是我家娃」啊。

雖然文章的操作已經寫得不能再細,還是有很多媽媽在調整過程中遇到很多很多問題,其中無法判斷孩子吃沒吃飽幾乎成了媽媽們的夢魘(其實是寶寶的夢魘)。因為很多媽媽描述了狀況,明明已經是吃多了的反應,但媽媽問題的結尾依然是「是不是沒吃飽」

還有不少媽媽都一臉懵逼地問我,「滿媽,寶寶吃多少是吃飽了呢?」,「滿媽,我奶不夠,總覺得孩子沒吃飽,怎麼會過度餵養了呢?」,「滿媽,寶寶才吃了7分鐘的母乳,然後就吐了,然後怎麼都不肯再吃了,孩子吃飽了嗎」還有的媽媽留言說「寶寶厭奶很嚴重,每次都吃不多,該怎麼辦?

後面的問題越來越離譜,直到看到有媽媽提問「寶寶就是不肯好好吃奶,該怎麼讓她多吃?」的時候我終於憤怒了!

WHAT?!What are you 弄啥咧?明明都脹氣、消化不良和過度餵養了,還在考慮寶寶怎麼才能吃更多?

滿媽已經哭暈在廁所 T.T

請讓我一個人靜一靜!

我默默翻開文章,仔仔細細又讀了一遍,確認自己沒有搞錯,不由得嘆了口氣~

「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好啦,滿媽開始敲黑板了

咳咳,親愛的媽媽們,我非常嚴肅且負責的告訴你

寶寶不餓!寶寶不餓!本寶寶真的不餓!!!

寶寶已經吐奶了,已經厭奶了,已經不想再吃了,已經開始扭動身體揮舞手臂鬼哭狼嚎了,難道你真的覺得寶寶是要起來high?

NO!NO!NO!

她/他真的是吃得太多了(捂臉),真的!

現在滿媽又要開始總結了(無奈臉.....)

到底該如何知道寶寶吃飽了,還是沒吃飽?

其實這個問題說難,確實很難,但一旦你掌握了規律,真挺簡單的。孩子吃沒吃飽,當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標準。很多媽媽都在問,我家寶寶X個月了,每頓吃XXml夠不夠?我家一天總奶量XXml夠不夠,多不多?少不少?會不會不夠,會不會吃多?

說心裡話,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都頭大。你家寶寶吃沒吃飽我真的不知道啊!我每天沒有和你、你的寶寶生活在一起,你每天的飲食、體質,寶寶的飯量,生長情況,睡眠情況,排便情況,健康狀況,我統統都不了解。

如果滿媽給你一個準確的量,那也是要問你很多很多問題,收集更多信息,綜合起來才敢給出一個參考建議,僅僅是參考。而你,作為孩子的媽媽,和寶寶24小時生活在一起,才應該是那個最了解的人。

所以,收起玻璃心和不自信,跟滿媽一起學習,怎麼通過孩子的狀況判斷孩子吃沒吃飽。

01

影響寶寶吃飯饑飽可能存在的因素

滿媽一直在跟大家強調四個字:「動態平衡」,對孩子吃沒吃飽也一樣,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特別是剛開始摸索的時候,你很難把握孩子的奶量。因為影響寶寶這頓奶吃沒吃飽的因素特別多,這次的5分鐘和下一次的五分鐘,還有明天的5分鐘,可能寶寶吃的多少都不一樣。聽起來是不是很複雜?沒關係,滿媽一一為你摘出來。

上一頓吃的奶量和饑飽程度

決定因素:吃奶效率

這個很容易理解,不過滿媽還是舉個例子:你早晨吃了一套煎餅果子,又喝了一碗鍋巴菜,最後還喝了碗豆漿,就了個窩頭(嗯嗯,這就是天津人的早點)。早晨吃的特別飽,中午你大概就吃不下太多食物,簡單對付兩口還是覺得很脹很撐。

如果你早晨起晚了就喝了袋牛奶就上班去了,可能不到中午你可能就餓得前胸貼後背,於是中午吃了雙人份午餐,風捲殘雲之後,感覺終於不餓了,等你回到公司卻發現自己已經吃撐了。

是的,你的寶寶也會有這種情況,上一頓吃的太多或者太少,都有可能讓下一頓吃撐,當然也可以吃的正好。但這兩頓飯的量明顯不一樣多,你卻花了相同的時間搞定了這一餐。

所以說,寶寶的每頓奶,就算吃的時間相同,也是不一樣的量。這就是滿媽一直要求大家給孩子建立合適的餵養規律,這才能讓寶寶每頓飯都在相同吃飯效率下進食,吃差不多的時間,以確保每頓飯吃的量差不多,你才更容易掌握寶寶的飯量。

媽媽的奶量

決定因素:母乳的流量快慢

滿媽繼續舉例子....媽媽們都知道給寶寶準備奶瓶,奶嘴是分年齡的:寶寶越小奶嘴的流速越低,寶寶越大奶嘴的開口就越大。這就意味著,寶寶用不同奶嘴他吃一口所吮吸到的奶量是不一樣的。

媽媽的奶量就和不同開口的奶嘴一樣,奶很足很脹或者喝到奶陣,那寶寶一口吃到的奶就非常多,口口爆漿特別嗆;如果沒吃到奶陣或者奶不特別脹,是正常流速,那麼寶寶的一口就喝正常喝水一樣有條不紊很舒服。

所以相同時間由於媽媽奶量的不同,也會讓寶寶在相同吮吸效率下吃的奶量並不一樣多。而奶量的多少—,也取決於你喝了多少水吃了多少飯。滿媽反覆強調,水是奶量多少的根本且關鍵因素,飯量也是決定奶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天媽媽吃的飯喝的水,會影響媽媽今天奶量情況,在寶寶吮吸的情況下造成流速變化。除此之外,媽媽的心情也極大影響了乳汁的分泌,你開不開心直接決定孩子吃奶後的狀態,stay happy~

滿媽一直說,每個媽媽的體質不一樣,母乳狀況也不同,沒有可比性,可能你的母乳5分鐘就能餵飽孩子,而別人卻需要喂半小時或者更久。也就是說,寶寶吃奶時間的長短並不能作為衡量攝入奶量多少的絕對依據,簡言之就是吃的短就吃的少,這是絕對錯誤的理解。

母乳的營養密度

決定因素:母乳的易消化程度

滿媽還要舉個例子,如果你午飯吃了一盒沙拉,是什麼感覺?換成一份同重量的牛排,又是什麼感覺?一定是牛排更扛餓對不對?沙拉過後你可能還說覺得肚子空空,很快就消化掉,讓你重感飢餓;但牛排就不會,你的胃會一直覺得飽脹感十足,消化得很慢,飢餓感也來的很慢。

母乳是活的,它直接反應出媽媽的飲食情況,將媽媽攝入的食物轉化成乳汁,傳遞給寶寶。如果哺乳媽媽喝了太多湯水(主要成分為脂肪),吃了很多肉類海鮮這種高蛋白的食物,在這之後分泌出母乳的營養成分就會格外高,營養密度很大,相當於給寶寶吃了頓牛排,很難消化。

也就是說,你今天的飲食情況直接決定了寶寶的能量攝入,乳汁成分的調整也決定了相同奶量所提供的能量是不一樣的。

寶寶的腸胃狀態

決定因素:寶寶對母乳消化的能力

一些媽媽反應,寶寶「厭奶」了,之前吃的特別多,忽然間就吃的很少,總覺得他不好好吃,對奶失去了熱情。除了寶寶因為吃多了感覺不餓,很大原因是因為長期過度餵養造成腸胃損傷,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對母乳消化顯得非常吃力,吃的自然少了。等調整好寶寶餵養規律後,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得到恢復,飯量也就慢慢恢復了。

寶寶的小情緒

決定因素:寶寶的食慾

除了餵養因素之外,寶寶的胃口也會受心情、環境、溫度、對一些食物的喜惡,或者其他原因的影響,會吃的很多或者很少,這些都是正常的。至於是哪一種,多觀察!特別需要留意的兩種情況是生病和脹氣。

如果寶寶發燒感冒或者其他病症,都會讓孩子的食慾收到影響,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食慾減退。如果寶寶脹氣不舒服,很可能表現出沒吃飽,很想吃的狀況。一定要注意甄別,儘可能按照餵養規範,而不是自以為寶寶餓而多餵奶,加重消化不良的癥狀和脹氣現象。

GIF/1K

02

所有判斷吃沒吃飽的方法

睡眠情況判斷法

判斷依據:寶寶的睡眠狀態

滿媽曾經說過,只有餵養問題解決了,睡眠問題才能解決。現在我更加堅定這個觀點,不僅如此,寶寶的睡眠情況直接反應出寶寶的餵養狀況。

在長久以來的實踐中,滿媽終於找到了一個最最好用的判斷法——睡眠狀態判斷法。這是一個包治百病的萬能規則,不管你家寶寶屬於什麼情況,有著什麼狀態和餵養習慣,睡眠狀態都能反映出寶寶吃奶的情況,是吃多了還是沒吃飽,基本都可以從睡眠狀態中找到規律。

0-2個月的寶寶清醒的時間比較少,很難形成「吃玩睡」的模式,基本上沒有玩的時間,大多數情況都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2個月以上的寶寶清醒的時間變長,也就在循環里增加了玩的內容,讓e.a.s.y.模式流轉起來。

有些媽媽說,我家寶寶白天晚上都不睡啊?請你們自己檢討餵養狀況,不要把不正常的現象當理所應當來理解,這真的不應該,小月齡的寶寶除了睡覺,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了。這充分說明,你的餵養有問題。

寶寶飢餓時的狀態:

無論白天晚上,基本上保持2-3或者3個小時以上的餵養間隔(根據月齡計算),到時間會自己醒來或者直接發出飢餓的哭聲。你會發現這個哭聲不是非常激烈,不會哭個大紅臉或者背過氣去,只是哼哼唧唧的小聲哭,很柔和。

結束餵奶時寶寶的狀態:

結束餵奶時,你可能發現:

寶寶自己吐出乳頭不再吃奶

寶寶沒有吐出乳頭,但吮吸的慾望並不強烈,沒有飢餓時迫切的吮吸

寶寶依然很猛烈地吮吸,在你拔出乳頭時,寶寶及其不情願地哭鬧,看起來並沒有吃飽的感覺

你以為滿媽在告訴你,上述三種狀態對應孩子吃沒吃飽的狀態嗎?才不是呢!我想強調的是,上面這三種狀態,對判斷饑飽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吃多了和吃的剛剛好,都可能出現上述三種狀態,而更顛覆你三觀的是,孩子沒吃飽也會出現。因為如果寶寶不會區分真正吃飽和真正飢餓的感覺,他是不會根據真實情況做出正確反應的。

也就是說,寶寶自己不吃或者吃的效率變慢時,他很可能已經吃撐了,而不是你想像的剛剛好,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剛才早就吃飽了,但也可能沒有真正吃飽,只是沒有開始那麼餓了,變成了零食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寶寶持續猛烈的吃,並不意味著孩子沒吃飽,很有可能他已經吃撐了(當媽媽的奶量特別充足且流量很大的時候),但也可能沒吃飽在持續不斷的吃。

GIF/1K

相信有人看完這一段,一定覺得特別懵,那到底是飽還是沒飽?只留下大家在風中凌亂。好,我的目的達到了,現在看這句話!我再強調一遍,觀察孩子吃完後的直觀狀態,實際意義並不大,並不能說明孩子真正的饑飽問題!你明白了嗎?這個參考標準,失誤率太高了。沒啥用還不如不用了,不理解總比誤解強。

真正有用的是.....看寶寶吃完奶之後的睡眠狀態。

請你務必排除寶寶沒有拉臭臭和噓噓需要換紙尿褲和清洗的需求;哄睡環境沒有過冷(後頸不溫熱、腳丫特別冰涼)或者過熱(渾身濕漉漉不停出汗);寶寶沒有生病(發燒、感冒、出疹子、過敏、腸套疊等,非腸脹氣、腸絞痛的病症);在寶寶應該入睡時或出現困意時及時哄睡,避免太過疲憊而鬧覺(不包括因為吃的過飽腸胃不適引起的鬧覺)。

也就是說,你必須確保孩子沒有因為其他需求沒被滿足,從而影響睡眠,再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不過上述癥狀倒是很容易排除,可能比較迷惑你的就是鬧覺的部分,解決的辦法很容易,就是根據月齡對應寶寶清醒的時間及時哄睡。清醒時間請參考下表,綜合了很多專家的觀點和媽媽們的經驗。

好了,現在我們就可以觀察寶寶睡眠的狀態來判斷孩子的餵養情況了。

哄睡狀態

睡著後的睡眠情況

夜間長覺的睡眠情況

安撫奶嘴測試法

判斷依據

寶寶對安撫奶嘴的不同反應

適用場景

適合接受安撫奶嘴的寶寶,按照估算能吃飽的奶量需求哺乳後,用安撫奶嘴替換乳頭

判斷標準

注意

最後一條不適合調整餵奶間隔期間的寶寶,尤其是有奶睡和經常吐奶的寶寶,因為這些寶寶習慣於吃撐,因此不具有參考意義。

狀態觀察法

判斷依據

根據孩子吃奶過程中的諸多表現

適用場景

適合於大部分寶寶的餵養反應

判斷標準

注意

如果寶寶吃的很積極,但仍在吃奶後出現吐奶、哭鬧、扭動身體不舒服等吃得過飽的現象,一定要干預。因為這種類型的寶寶對饑飽的概念並不明確,習慣性吃撐,對脾胃傷害很大,各位媽媽要幫助寶寶重新建立饑飽界限,以免吃完飯後不舒服。

排便判斷法

判斷依據

根據孩子日常排便次數和性狀

適用場景

適合於大部分寶寶的餵養反應

判斷標準

【小便】

每天6次小便以上,就是吃飽了。媽媽們是6次小便啊!24小時,包括白天和黑夜,是6次,不是尿滿6片紙尿褲。這個標準也可以用來判斷媽媽的母乳夠不夠,只要吃純母乳,每天尿6次就說明母乳是夠的。

一般而言,每天6-8次小便是比較合理的,如果超過10次,就要引起警覺,配合寶寶狀態判斷孩子是不是過度餵養,吃的過多過飽了。

【大便】

至於大便,剛出生的寶寶胎便排凈後,每天3-4次金黃色軟便,是比較合理的排便次數。但有不少寶寶會「攢肚」,幾天甚至十幾天排一次,這種情況下只要大便的性狀正常,就是合理的。如果寶寶每天拉超過4次,或者吃完就排,都要考慮過度餵養、吃的太飽的問題,因為吃得太多必然排的次數多,腸胃受不了不說,小屁屁也不堪折磨。

除了觀察大便的次數,還要觀察形狀,金黃色軟便(咖喱醬)就是正常的便便。如果大便出現奶瓣、粘液、泡沫,顏色變綠,氣味酸臭,媽媽們又要關注是不是吃的太飽或著喂的太勤,因為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表現。

滿媽碎碎念

觀察孩子吃沒吃飽,是每位媽媽必備的技能,看似簡單,實際非常難掌握。但是,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寧可餓著點,不要撐著。不是有老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餓著點總要好過吃的太飽消化不良。況且現在的娃聰明著呢,什麼厭奶啊,吃的不多啊,都是媽媽們主觀臆斷出來的種種「我以為」,不要總覺得孩子沒吃飽。

寶寶出生後就會的技能就是吮吸反射,生來就是小吃貨,你以為他/她沒吃飽會鬆口嗎?所以各位麻麻不要擔心,別說吃飽,不吃撐都是很難得了,還是多放點精力去觀察孩子是不是吃的太飽更具有現實意義呢。

滿媽給的這幾條觀察法,希望媽媽能夠靈活運用,最好幾種方法一起衡量,綜合來看。當你用睡眠方法不能獨立判斷的時候,可以用奶嘴試探,再觀察孩子吃奶時候的反應,如果實在不敢確定,看看寶寶尿了幾次、拉了幾次,有沒有脹氣現象,都可以判斷孩子吃的多了還是正好。

很多媽媽都說我總是拋出「吃多了」的觀點應付一切情況,理由是寶寶不睡覺的原因有很多balabala。其實滿媽之所以給出大家這個結論,是通過媽媽們給出的一些癥狀,從單一或著多個現象給出的,我不排除會有些不夠準確的判斷,但大多數都心中有數。畢竟從開始到現在,我還沒見過一個寶寶不是因為喂多了引起的各種問題,真的,沒有一個!

對於一些給了我很多癥狀,又在最後加一句沒吃多的媽媽,或著自動跳過重點,不執行餵養規律還告訴我已經規範了云云的媽媽,我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希望經過這一篇,你在餵奶的時候不再這麼糾結。

GIF/1K

這是「滿曰成長記」

只希望用接地氣的方式,把育兒書和專家的理論派變成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媽媽當眾給寶寶餵奶,沒想到竟引來別人「投訴」,媽媽表示也很尷尬無奈
如果你的寶寶正在學走路,請避開這些誤區!
寶寶洗澡是個麻煩事,但是這樣洗不但更乾淨而且還節約時間
寶寶消化不良、不吃輔食,該怎麼辦呢?不慌,這裡有妙招!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