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可以善良,但不可以愚蠢

你可以善良,但不可以愚蠢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沒有牙齒的善良,是懦弱,更是愚蠢。





01


朋友圈有三大寶:自拍、美食、曬寶寶。


而在前幾天,我的朋友圈被另外一件事刷了屏——

一元購買自閉症患者的畫作,


就可以下載到手機上作為屏保。


一元錢很少,可活動的進展,讓人始料未及,


僅僅7個小時,就有581萬人次在線參與,


籌集了1500萬元。

朋友圈,有對自閉症患者畫作的震驚,


更多是因未能奉獻出愛心的扼腕嘆息。


「為什麼已經籌滿了?」


「下次什麼時候開始啊?」


可當天下午,朋友圈畫風突變。

「這些畫是被代筆的,你們被騙了。」


「我的一元錢是捐給作者的,


怎麼給了公益機構?」


這其中,理性的質疑只會讓事情越辨越明,


反讓人們看到此次公益活動的透明和誠懇,

畢竟,中國的公益還處於完善的階段。


但那些誅心的質疑,是不是很熟悉?


小到給路邊乞丐一塊錢,


大到參與熱門的慈善眾籌,


少不了部分人的質疑:你不就是為了秀么。

也少不了部分人的未卜先知:給你說這是騙人的。


而在近年公益慈善活動頻發造假事件後,


慈善公益不可避免地陷入信任危機。


於是這個時代就產生了一種尷尬:善良無處安放。


恐怕你的內心也會有這種疑問:


還要選擇善良么?還需要善良么?







02


實驗心理學家 Elizabeth Dunnup 曾做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


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組,並給兩組人每人 20 美元。


一組可以買沒有這 20 美元就不會去買的東西,

另一組則是把這 20 美元捐出去。


然後她跟蹤了他們一整天的心情。


不看結果,我們的直覺應該是:


花錢給自己買東西的人,


應該比把錢沒捂熱就捐出去的人心情更好。


觀察結果證明直覺是錯的:


把錢捐出去的人,心情普遍變好了,


而那些花錢買東西的人,心情則普遍變差了。


正如策划過大型慈善活動的蘇芒所說:


它(慈善)不是說窮人或者是弱勢群體需要你的錢,

而是在都市中活著的人應該找尋到對自己生活中更大的意義。


換句話說,不是他人需要我們的善良,


善良永遠是我們自身的稀缺品。


在美國,有30%以上的人會參與志願工作(Volunteerism),

很多實驗心理學家就以他們為研究對象探索了善良對我們的影響。
●孤獨感更少,更強的免疫系統,更健康。
●疼痛更少,更少會抑鬱,更健康
●幫助別人可以預防心臟病, 其效果是阿司匹林的兩倍
●55 歲及以上的為兩個及以上的慈善組織服務的人死亡率降低 44%







03


既然人們都需要善良,為什麼善良無處安放?


其實,不是我們不善良,


只是有時候會讓自己的善良為愚蠢買單。


誤區一:把善良當做盲目施捨,

殊不知善良是一種高級智慧。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阿拉伯人和駱駝》的故事。


在一個

寒冬

的夜晚,有位阿拉伯人正坐在帳篷里,他的那頭駱駝把頭伸了進來。


阿拉伯人問:「有什麼事嗎?」


駱駝說:「太冷了,能讓我把頭伸進來么?」


大方的阿拉伯人說:「沒問題。」


駱駝就把它的頭伸到帳篷里來了。


過了不久,駱駝又懇求道:


「能讓我把脖子也伸進來嗎?」


阿拉伯人也答應了。


如是反覆,最終,在阿拉伯人善良地縱容下,


駱駝成功地把整個身子擠了進來,然後悠悠地說:


「你身材比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


駱駝說著扭動了下身子,


阿拉伯人就這樣被狼狽地擠了出去。


無底線的善良,讓阿拉伯人最終吃到了苦頭。


現實中,也並不乏這種把盲目的施捨當善良的人——


因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地行善,


讓自己陷入窘迫之中。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並不只是寓言。







04


已逝著名慈善人士叢飛,曾講過一個故事。


2000年,叢飛忽然接到了一個阿珍姑娘的求助電話:

「叢老師,現在我也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


搞不好也有失學的危險,


您能不能資助我一些生活費?」


叢飛二話沒說,很快就給她寄去了2000元錢。


此後,每學期開學前後,


叢飛總是接到阿珍的求助電話,


他也總是有求必應。
畢業後,許是掙錢了,阿珍再也沒有聯繫過叢飛。


叢飛並未多想,


畢竟他並非想用自己的善良換來回報。


而在患病後,叢飛的朋友電話告知阿珍時,


阿珍僅僅是輕飄飄一句:「請轉達我的問候,讓他安心養病。」


從此,再無音信。


有這麼一句話:善良不需要回報,但需要一個承諾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你也要儘力幫助。


想必,阿珍不會遵守這個承諾。


所以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叢飛肯定是很傷心的。


這時他才發現,一開始,


自己的善良就沒得到足夠的尊重。


這個女孩後期要錢,完全脫離了正常生活的需要。


譬如,購買高檔MD隨身聽。


他本來有權去得知和監督善款的真正用途,


確保自己的善良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但善良的他並未追問。


這就是善良的第二個誤區:


以為善良不需要回報,


放棄讓自己的善良得到尊重的權利。







05


2012年,一項「尋找需要助聽器的孩子」的公益活動,

在微博上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活動是由一個慈善人士發起,


準備免費捐助出十萬隻助聽器。


這條包含了「公益」「求助」的微博,


先後被寧財神、馬伊琍等名人轉發,


轉發量達3萬多次。


中國聾人協會聽障及家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洪浩猛聽到這個消息,既高興又疑惑。


高興自不必說,疑惑的是:


按照市場價值,這批助聽器,是以億元計,


這麼大的項目,怎麼此前一點風聲沒有?


認真調查了後,洪浩猛才發現,


準備捐助的助聽器型號,出於成本考慮,


採用了過時的技術,只適合老人用,


如果給孩子用,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傷。


而且,如果不經過專業調音,指導佩戴,


直接郵寄給患者使用,還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事件引起爭議後,洪浩猛誠懇地說:


「我不懷疑他的愛心,只是希望捐贈能更專業。」


確實,那位慈善人士的愛心不容懷疑,


只是陷入了善良的第三個誤區:


不專業,善良不但不能落地,


不能真正幫助到別人,還可能會辦壞事。







06


那如何安放我們的善良呢?


請首先相信善良。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


同樣的一畝地,他都能比別人多賣錢。


可他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


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它農友。


有人笑話他,說他太善良了。


他卻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


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


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


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


因此,我很樂意其它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所謂的假慈善事件,


因為自己的善良受過傷,


就完全冷漠地封閉自己的善良。


特蕾莎修女說: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


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畢竟人們面對的,不止是人性中的理性。


還有非理性的成份。


原諒,就是原諒人們非理性的部分。

善良,是理性地相信善良,總會遇到善良。






07


善良需要理性的相信,也需要理性的鋒芒。


叢飛去世後,QQ論壇有一篇帖子很火,


裡面講述了作者自己的一個故事。


初中的時候,我的美術老師曾告訴我家的輝煌歷史,他問我,你知道你家的祖傳大宅是怎麼建成的嗎?


我說我不知道,他告訴我,


你太公是位很有錢的人,


當年我們這裡鬧旱災,


你太公就決定建新房賑災,


然後告訴鄉親們:


「只要你們把我家建新房的磚頭拿一塊回家,


把這塊磚磨得象鏡子一樣平再還回來,我就送一升米」。


等鄉親們吃飽了,我們家的新房也就建成了。


美術老師還叫我回家去看看我家祖宅的磚塊是不是每塊都光滑如鏡,我回去一看,果不其然,經過一二百年的風雨,我家數千平方米的大宅上的每塊磚頭都還賊亮賊亮的。


那些賊亮賊亮的磚頭,


折射出的正是一種聰明的善良——


善良是基於情感,


但付出善良應該帶上理性的鋒芒。


在我們行善時,不妨聰明地遵循以下原則。


●同情而不寵溺——不是一味給予,而是重塑能力


●救急而不救窮——行善,有所為有所不為


●惡有大小,善無大小——善事無類,行之即善






08


今天,是99公益日的第三個年頭。


看到了騰訊新聞製作的一個視頻,很有感觸。








這個視頻,其實是一個實驗,


這裡面,大眾對慈善公益有困惑,也有篤定的堅持。


其中傳遞出一個信息:


誠然,困境可以被「製造」,


愛心可以被「消費」,


但見過光明的人,就不會懼怕黑暗。


學會主動利用信息,


明辨生活中各種公益捐助事件的真偽,


為自己的善良武裝上牙齒,


我們必然可以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也能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他們還推出「搜新聞辨公益真偽」小程序,


你輸入關鍵信息,就能依託騰訊新聞的信息庫,


看清公益捐助背後的事實,助你判斷公益的真偽。


信任的重建和公益慈善環境的凈化,


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在這個小程序里,


你還可以舉報身邊的「偽慈善」,

讓更多人能放心去善良。






關於這個時代的問題,除了思考,


騰訊新聞也在試著解答,這是一個媒體的責任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我們雖沒殺過人,但都做過劊子手
文盲不可怕,愛盲才可怕
現在多學一樣本事,以後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你吃遍天下,卻不一定吃過這個地里長出的糖果
未曾讀過徐霞客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