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節:漲工資才是硬道理

教師節:漲工資才是硬道理

【按】今天又是教師節,也是開學後第二天。我一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我是這幾年剛剛進入大學任教的青年老師,憑目前如此低水平的工資,我什麼時候能夠在大城市買得起房子?請真正關心教師的熱心人士回答我。即便貴為「教授」,我的工資依然很低,以後我會解釋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做一些看上去與學術無關的事情(每慮及此,夜闌人靜,惟潸然淚下)......與其對教師歌功頌德,不如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這樣才能吸引一流人才投身教學科研。因此,只要教師待遇一日沒有提高,我將一日不停止呼籲。這是我第5年貼出此文呼籲。——聶輝華 2017年9月10日 北京

《教師節:漲工資才是硬道理》

文/聶輝華

每年的9月10日,是中國大陸的教師節,社會各界都會對教師表達祝福和敬意,但是這不夠。要是真正尊重和提高教師地位,漲工資才是硬道理。大學青年教師尤其需要提高工資待遇,同時擺脫科研項目報銷帶來的種種痛苦,這關乎中國教育和科研的未來。

一個人讀完博士就快30歲了,上要養老,下要帶小,在單位要承擔主要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了生活還要買房,幾乎所有的壓力都在這個時段集中爆發。但與最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對應的,卻是職業生涯中最低的工資時段。一個在北京高校剛參加工作的博士,每個月工資只有幾千元,生存尚且困難,談何安家樂業?談何科研創新?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在貧困狀態下,會將智力資源過多地配置到賺錢上,因此會降低個人對其它事務的判別能力,並且導致窮人越窮。而已有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35歲之前的創造力是最寶貴的。兩者結合起來,低廉的工資報酬很可能極大地破壞了青年人的創新能力,這也是對國家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一千多年前,偉大的詩人杜甫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聲。一千多年過去了,除了一百年前有所改善,遺憾的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為廣大青年教師呼籲解決住房難題。

社會上很多人仍然誤以為教師,特別是大學教師,是社會中的高收入者。他們只是看到了少數有錢的教師,而且這些教師有錢並非工資高,而是善於通過「做項目」賺錢。這也是中國特色的薪酬制度。這幾年,教師基本工資沒有怎麼提高,但是科研經費卻在節節提升。科研項目的經費理論上是用於做科研的,因此「用科研經費補貼生活開支」的思路不僅在道德上是不正確的,在法規上恐怕也不能長久。不誇張地說,報過課題經費的教師或研究人員,有幾個人完全合乎目前僵化的規定?這甚至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認為這樣的「原罪」問題可能是有「頂層設計」的。我本人對於課題申請和科研經費報銷這兩種政策深惡痛絕,覺得沒有比這更惡的制度,因為它壞的不只是規矩,而是人心!我說工資低,你就說教師可以通過項目撈取「外快」;我如果說要鼓勵教師去撈「外快」,你又說教師不務正業。既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從激勵理論的角度看,以科研經費「補貼」工資的薪酬制度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在一個組織中,如果一個人的工資包括很小比例的固定工資和很高比例的可變工資(類似科研經費提成),而這可變工資一半靠實力、一半靠運氣,那麼員工如何能夠盡心做好本職工作?為了賺錢和生存,員工必然將大部分精力配置到找項目、搞提成上去,那還得運氣足夠好才行。一個青年教師,認認真真教書,一年工資不到10萬塊,而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就有50萬!也就是說,老老實實工作一年,不如搞關係或碰運氣去弄一個項目。除了銷售崗位,有幾個企業員工的可變工資會是基本工資的5倍以上?!這樣的局勢還在惡化,課題經費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了基本工資的上漲速度。我就不明白,一個研究數學或者博弈論的課題,要50萬元經費幹什麼?這不是逼人去違規套取科研經費嗎?這樣「惡」的制度不除,中國科研將永無寧日!

為什麼就不能將一部分科研經費變成基本工資,然後再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這種體制內的結構性調整並不會增加額外的財政負擔,因為總量不變。令人悲觀的是,短期內提高青年教師基本工資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一,因為這有違「政治正確」的合法性規定。教師工資是跟隨公務員工資上浮的,而公務員顯然不可能大幅漲工資。因為公務員在政治倫理上被定義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儘管他們事實上掌握著全社會最多的資源和最大的權力。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激勵扭曲。現在,受制於僵化的激勵制度和嚴峻的反腐敗形勢,很多公務員抱有「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干事」的消極態度,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腐敗!遺憾的是,這種消極態度已經傳染到了教育行業,很多教師寧願不申請課題,或者不報銷課題經費,也要避免「原罪」。這真的是我們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嗎?第二,部門利益阻礙了對教師薪酬的綜合調整。教師的基本工資歸財政部和教育部管,而科研經費分布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國社科規劃辦以及科技部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想掌握更多資金,都不願意將自己掌握的資金交給別的部門,這就是當前部門利益的最大問題。

在一個「所有人都有罪」的社會裡,沒有人可以保持清白,也就意味著知識分子很可能喪失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道德優勢。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長遠問題,你懂的。

(作者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文責自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聶氏政經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聶氏政經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