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寶寶積食不用怕,這些推拿方法趕緊學!

寶寶積食不用怕,這些推拿方法趕緊學!

點上面「

穴位治百病

」關注


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小兒積食

中醫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這是醫聖張仲景說的。這句話就說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體正氣的來源,任何時候,只要脾氣旺盛,那麼人體就不容易受邪。




關於孩子的脾胃,有一個問題容易出現,就是小孩特別容易積食,這是小孩的特點。我們說不能給孩子吃多了,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們給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裡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兒積食到底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吃的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中醫稱之為積食。也叫食積。




食物「消」、「化」、「運」三個環節




「消」 

:食物進來首先進入的是胃,胃是管什麼呢?胃是管受納的,我們吃進東西,胃負責接受,當飲食物入胃之後,經過胃的腐熟,初步進行消化,把完整的食物變成易於分解的小塊,下行入小腸再經過小腸的分清泌濁,其濁者下移大腸,然後變為大便排出體外。這是由胃氣的下降作用來完成的。

 


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消化」的「消」,這個時候食物還是食物,只是被拆分掉了,有成形的食物變成食糜狀。


 


我們認為,胃的「受納」功能正常,是肺和肝膽配合的結果。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的肅降有助於大腸傳導功能的發揮,使大便通暢。大便通暢就有利於胃的降濁,而使「受納」正常。肝主疏泄,肝的正常疏泄有助於膽汁的排泄,及時進入小腸,助飲食物的消化,並使之下降。是肝升膽降可促進脾升胃降,保證胃的「受納」功能正常進行。




:接下來輪到脾工作了,脾幹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並不是我們身體能夠吸收的物質,比如白菜我們沒法兒直接吸收,但是我們的脾可以把它給「化」成我們可以吸收的物質,這個過程叫「化」,這是脾的功能。




運 

:飲食入胃,經胃的受納和腐熟作用,並下達於小腸,使之進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兩部分。此時必須在脾的升清作用下,將被消化的水谷精微吸收,並向上輸送至心肺,「散精」至全身,「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脾將水谷精微上輸於肺,肺朝百脈,助心行血,並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將水谷精微向體內各臟腑組織布散,以營養和滋潤臟腑組織,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見沒有肺朝百脈、心肺的配合,其「散精」至五臟六腑的功能,也是無法完成的。




積食的小兒推拿方法




基本原則|只推左手


小兒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剛開始手法以輕柔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讓孩子疼痛或害怕,一開始要讓孩子能適應推拿。




推拿頻率


基礎保健:

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統調理:

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狀態:

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經


位置:

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

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

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

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

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次數:

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

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

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

約100—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

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

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

100—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

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

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

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

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

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

來回10次。





7、下推七節骨


位置:

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

泄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

100——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

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

100——300次。





9、摩腹


位置:

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

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

100-200次 。


 


10、捏脊


位置:

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

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

5次。


 




11、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

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

30—50次。



■ 

若打心底里喜歡,不妨把我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治百病 的精彩文章:

臀部是被遺忘的「黃金養生區」
專家支招:要想讓容顏不老,教您一招不花錢的養肝方法
白露到,鼻炎鬧,艾灸來治癒(大師演示,簡單易學)
中醫驚世發現:疏通經絡,負面情緒自然消失?(12經絡對應的情緒一覽)

TAG:穴位治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