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二十多年不上朝,為何還能牢牢掌控著朝局?

他二十多年不上朝,為何還能牢牢掌控著朝局?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帝。在位時間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子明神宗萬曆帝。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

嘉靖最初的十幾年,整個大明發展一片大好,有著中興之勢。但後二十多年來,避居西苑,求仙問道,從不上朝,為什麼竟能牢牢控制朝局,不會導致亂臣賊子篡位呢?

一、是朝對。嘉靖皇帝心計過人,他在位期間,所有的大臣見到他都是恭敬有加,那是一種從心裡流露出的畏懼。當嘉靖得到皇位繼承的消息的時候,在來人的帶領下來到皇宮前,他沒有去走別人引領的那條皇子進宮的道路,而是堅持走皇帝專用的御道。當時,他的解釋是「你們是請我來繼承帝位,不是讓我來做一個小小的皇子的」,那時他才十五歲。

最後,無奈的前朝太后只得妥協,通過這件事之後,他在大臣們的心中樹立了很好地威信,讓大臣們知道了這個皇帝不好惹。

二、是內閣票擬。凡朝廷重要文書,由內閣擬定批答文字,以墨筆寫於票簽上,送請皇帝批准,稱票擬票。這實際上就是代擬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採納。「各衙門 章奏留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但是,內閣的「票擬」終究不過是給皇帝提供參考的初步意見,最後的拍板定案仍決定於皇帝的御批(當時叫做 「批朱」)。

因此,雖然嘉靖帝後期一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從不上朝,但是並非不過問朝政,每當朝中有大事,內閣便會擬好對策,會同奏章一同送給嘉靖,由 嘉靖最後拍板決定,是否採納這些建議。嘉靖就是通過內閣票擬的方式處理朝政大事,雖然很少過問朝政,但是卻牢牢掌握了明朝的人事,財政大權。

三、是聰明有智。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海瑞直言諫言如魏徵,曾屢屢觸怒嘉靖,但是嘉靖一直在殺於不殺海瑞的這個問題上猶豫良久,不下決策。這說明嘉靖內心也很複雜、矛盾,他認為 自己是明君,不是昏君,因此一直關押海瑞,而不殺他。從這裡確實能看出嘉靖絕非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昏君,而是一個聰明有智的君主。

嘉靖在隱居南苑的二十年時間裡,通過東廠和錦衣衛的監視,了解了朝內大臣們的有著哪些小群體,這些小群體之間有著什麼樣的矛盾,運用這些矛盾才制衡各個群體,從而使得朝廷達到一個很好地平衡點。

自己不上朝的時候,大明王朝也能很好地運行,而且自己對官員又有一個很好地掌控,不用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那為什麼還要去上朝,留著時間去修鍊不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九次招安方臘,方臘為什麼寧死不屈呢?
宋江唯一的英明:若不招安,梁山好漢活不過兩個月
明朝最牛抗倭英雄:與倭寇對戰十餘次,自己從未損失
她是抗日女英雄,卻遭漢奸出賣,被日軍大卸七塊丟進硫酸缸而死
清朝時期是誰把末代皇帝溥儀的辮子剪了,辮子現在何處?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