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梅貽琦: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30年的初夏,清華校園內書聲琅琅,看似一片平和實則暗流涌動。國民黨試圖將黨義嵌入教科書中,讓學生們接受馴化,追求獨立、民主的學生們,強烈反對政府的干預,他們經常乾的一個活就是趕走校長。從1928年到1931年,短短几年,幾任清華校長跟走馬燈似地更換,學生們寧可讓學校連續11個月都沒有校長,也絕不將就。

梅貽琦

在20世紀的上半葉,誰能滿足所有清華學子們提出的5大苛刻條件:無黨派人士、學識淵博、人格高尚、確實能發展清華、聲望素著。誰能擔此大任?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高足——梅貽琦,臨危受命,接受調令,在1931年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從那年起他與清華命脈相連,他成為清華永遠的終身校長。

至今在教育界仍然發出振聾發聵之音的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38年西南聯大負責人與旅行團全體教員合影(前排左起黃鈺生、李繼侗、蔣夢麟、黃師岳、梅貽琦、楊振聲、潘光旦,二排右三為聞一多)

「一個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並不在於它有多少幢大樓,而在於它有多少個大師」。

這是梅先生上任後對全體清華師生說的一段話,一向寡言的梅先生字字珠璣,鏗鏘有力,他將一個大學的師資力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本人為這座大學請來了無數的大師,並為中國培養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勛,17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就是梅貽琦,清華大學歷史上那顆永遠熠熠生輝的巨星。

1941年清華大學校慶時領導合影。右起:葉企孫,馮友蘭,吳有訓,梅貽琦,陳岱孫,潘光旦,施家煬。

身為校長,知人善任也許是職責所在。但是作為學者,梅貽琦先生的才學也是不輸人的,他自幼酷愛讀書,在南開學堂時,熟讀四書五經,國學功底深厚。日後他曾對朋友多次說起:「假如我們之中有誰背誦任何中國經典有錯漏,我可以接著背誦任何章節。」

梅貽琦書法

他喜歡書法,今日再看梅先生的書法作品,不論是他沾墨寫實記錄的「日記手稿」,還是他為清華大學題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皆能看到唐碑的影子,梅先生的字體間更有無以言表的濃厚書卷之氣。他也喜歡繪畫,看評劇,鑒別字畫都有極高的修養和審美。

陽光下的清華校訓

梅貽琦的「寡言」是出了名的,年輕時,梅貽琦經人介紹,認識了日後的妻子韓詠華。兩人訂婚後,韓詠華的一位同學聽說了,趕緊告訴她說:「梅貽琦我認識,半天不說一句話,你可得想好了!」韓詠華其實很早就中意於梅貽琦的才華,就說:「豁出去了,他說多少算多少吧。」結果他們相伴走過了44個年頭,白首不離。

梅貽琦與妻子韓詠華

梅貽琦先生的性格除了寡言還有沉穩、剛毅。葉公超曾經用三個字評價梅先生的性格——慢、穩、剛,按理說,這種性格的人是不適合做大學校長的,然而梅貽琦不但做了,而且做了整整17年。

梅貽琦一向主張「行勝於言」,在總結自己當校長的經驗時也說:「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這說明,他的「寡言」,並非不會說,而是嚴謹,不虛張。大學者陳寅恪曾評價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貽琦說話那樣嚴謹,那樣少,那這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梅貽琦給陳夢家簽發的聘函

梅先生寡言,但說的句句都有分量。

他任清華校長時,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通才教育是一種以中國古代儒家「大學」教育思想為基礎,博採近代中外大學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獨立性的思想體系。大學階段的直接培養目標應該是「通才」,不應該也不可能負擔起直接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專才」的任務。梅先生對教育部提出了「只重專才,不重通才」的教育方針非常不認同。

梅先生不但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清華,他也制定了一些規定,如果某個學生部分學分不及格,那麼就得退學。

梅貽琦書法

有一年,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選修了12個學分,竟然有6個學分不及格,按照規定,他應該接受退學的處分,但他想通融一下,保留學籍,就跟班主任軟磨硬泡。班主任當然做不了主,他就找到主管部門;主管部門也做不了主,他就直接去找校長梅貽琦。

梅貽琦手跡

梅貽琦平素給人的感覺十分謙和、好說話,該生想,只要好好和梅校長說一下,梅校長應該能答應留下他的。他進校長辦公室時,梅貽琦正忙著寫材料,於是他站在那裡先是檢討一番,然後就求梅校長網開一面。梅貽琦一直沒有抬頭,聽他講完了,對他說:「你自己把12用2除一下,看看你有多少分不及格了。」那位同學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離去,接受了退學的處分。

1939年,梅貽琦全家在昆明東寺街住所合影。後排左起:梅貽琦、韓詠華、梅祖彤;前排左起:梅祖芬、梅祖彥、梅祖彬、梅祖杉

梅貽琦不但對別的學生堅持原則,就是對待自己的親屬,也毫不徇私。他的侄子梅祖武曾經報考清華大學,但成績不夠,梅貽琦沒有動用自己的權力為侄子走後門,侄子無奈地去了北洋大學;幾年後,他的小女兒梅祖芬也報考清華大學,比錄取線差2分,梅貽琦依然堅持原則,梅祖芬去了燕京大學。

梅貽琦寡言,但並不寡斷。1935年 ,北京各大學學生舉行遊街示威的「一二·九運動」,事後,當局派了數千軍警衝進清華大學抓人,清華校務委員緊急召開會議,商量對策。眾人千言千語,唯有梅貽琦坐在一邊,一句話不說。

演講中的梅貽琦

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急了,問:「校長,你看怎麼辦?」梅貽琦還是不說話。旁邊葉公超也急了,叫道:「校長,你到底有沒有想法,倒是給個意見啊!」梅先生慢條斯理的說:「現在阻止他們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就是如何減少損失。」

說完,梅貽琦通知教務處,讓有嫌疑的同學都先躲起來,然後給北京市市長打電話,請他出面解決這件事。果然,寥寥數句,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把事情了結了,學生們一個都沒被抓去,軍警也順利撤退了。大家這才知道,梅貽琦並不是沒主意,而是在想一個萬全之策。

梅貽琦

梅先生執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時局動蕩,校長不僅要管理好一個學校,更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交涉,學生們曾將梅校長跟警察打太極的話打趣的編了一個順口溜:「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傳聞可能有什麼,恐怕彷彿不見得。」極有趣味的話從側面反映了梅先生的良苦用心,寡言之人,內心必有一隻猛虎,細嗅薔薇。他用自己的能量保護他的學生,保全中國人的清華。

梅貽琦與蔣介石

1955年,梅貽琦去台灣,繼續在台灣新竹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在這個基礎上,壯大了新竹清華。之後有許多人勸他,把台灣的研究所直接改稱為清華大學吧。他每次都堅定的回答:「真正的清華在北平。」

1962年,梅貽琦在台大醫院病榻上。左起:韓詠華、長女祖彬

晚年積勞成疾,在台北病重,大半生權力在握,位居高等學府校長的梅先生,兩袖清風,竟然連住院費也是清華校友自發捐助的,他看著募捐記錄,半響無語,而後淚流滿面,未說一語。

1962年,梅貽琦先生病逝,安葬在台北清華大學校園內的山頂上,墓園取名「梅園」。蔣夢麟給他寫的碑文中,對他盛讚道:「一生盡瘁學術,垂五十年,對於國家服務之久,貢獻之多,於此可見。其學養毅力,尤足為後生學習楷模。」

梅貽琦

這樣的評價正是梅貽琦一生的寫照,說梅先生不得不說清華,反之更亦然。沒有他,就沒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承。沒有他,就沒有至今的清華名校的地位。梅先生三分之一的人生都跟清華相連,奉獻於教育事業。梅貽琦紀念獎章成為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今日今時,當「梅園」里的梅花繁盛、暗香襲來之時,總有清華校園裡的莘莘學子,懷念梅先生,樹下留影,歲歲年年!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大師」范曾為徐悲鴻補畫,公開宣稱已臻巨匠境界
沃興華:當代書法藝術轉型路在何方
徐渭:生命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藝術和遠方
胡蘭成:書法不能欺騙,鄙吝者寫的字也是鄙吝的
老樹畫畫:藝術是唯一讓我們內心柔軟的東西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