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難道其他五國都是吃閑飯的?

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難道其他五國都是吃閑飯的?

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神奇預言,那就是秦末歷史上一句很牛的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而這句氣勢磅礴之語,也引發了歷史上多少文人的萬丈豪情,如陸遊的《金錯刀行》: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又如蒲松齡的千古名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不過,這話是很屌,但楚人究竟是哪裡來的自信,覺得自己一定能滅掉強悍無匹的大秦帝國?

在戰國後期近百年來,大秦一直是吊打六國的存在。所以,就連秦始皇也不相信「亡秦必楚」,當然,他也不相信其他五國有這個本事。真正讓秦始皇擔心的,是「亡秦者胡」這句話,所以秦始皇才派了蒙恬三十萬主力秦軍駐守長城防備胡人,結果導致內地空虛,民變陡然而起,星星之火頓時燎原。

當然,就算大秦帝國真不小心被六國滅亡了,那又憑啥「必楚」,而不是豪俠仗義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或者文化繁盛經濟發達的齊魯賢達?

但事實就是如此,在三年亡秦戰爭之中,從以陳王陳勝、假王吳廣、趙王武臣、魏相周市、大將周文為首的張楚集團,到武信君項梁、西楚霸王項羽、大將蒲將軍、鍾離昧、季布為首的項氏集團,再到漢王劉邦、丞相蕭何、曹參,大將周勃樊噲為首的豐沛集團,以及卿子冠軍宋義、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衡山王共敖、大將蒲將軍等其他楚地豪雄可見,亡秦骨幹基本都是楚人,最多也只有張良、張耳、陳餘這幾個韓魏人還稍微有點貢獻,其他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現在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動機。

六國之中,楚人反秦的意志最為強烈堅定;因為秦滅楚國,乃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是徹徹底底的背信棄義、無恥侵略,而楚被滅後,楚人中也沒有一人認同秦朝的統治。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梁已經舉兵反秦,各路義軍紛紛來投,形勢一片大好,有人勸項梁自立為王,居巢(今安徽巢縣)名士范增卻表示反對,說:「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返,楚人憐之至今。故我聞楚隱士南公,深通術數,亦讖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君起江東,故楚豪傑,爭相趨附,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派人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羋心,擁立他為新楚王,也稱楚懷王,以更好的喚起楚國人的哀憫之心與參加革命的熱情。

楚南公

為什麼范增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難道其他五國被秦所滅,就是罪有應得、活該如此么?

正是如此。

這世上的戰爭,雖然同是殺人,但也有正義與非正義兩種。中國人自古就認為:聲罪致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春秋·胡傳》)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所謂聖王攻伐,以有道伐無道,解民於倒懸,天地經義。所以任何戰爭,都要有個正當理由,不能說打你就打你。比如秦滅魏,是因為早在春秋時期秦晉就存在河西領土糾紛,到了戰國初期,魏國強大,又用吳起為將,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從此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欺負長達八十年,使秦不得與中原交通,而魏獨擅關東之利。又比如秦滅趙,是因為趙國半路插手搶走了韓國割給秦國的上黨之地;而秦滅韓,是因為著名水利專家鄭國的間諜事件;秦滅燕,是因為荊軻刺秦事件;秦滅齊,則是孟嘗君為報雞鳴狗盜之仇而合縱攻秦事件……這些雖然都是欲加之罪,但終歸是讓秦找了些個理由;然而秦滅楚,不但半點理由沒有,而且背信棄義無恥之極,簡直就是觸犯了國際法則的底線。

與其他五國不同,秦與楚從春秋中期開始,就一直是守望相助的友好鄰邦與姻親之國。根據宋代發現的《詛楚文》,最早可能從秦穆公(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和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在位)時代開始,一直到秦惠文王和楚懷王的三百餘年間,秦楚兩國間竟然有十八代的聯姻結盟關係。這之後秦昭王的母親羋八子和兒媳華陽夫人也是楚國人,甚至秦始皇的皇后也可能是楚國人。

既然大家都是姻親,又一向友好,當然不能隨便打起來,但這時候秦相張儀為了離間齊楚聯合,竟利誘楚懷王說秦國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聽信此言,與齊斷絕關係,遭到齊國攻打,丟人又丟地,好在有張儀前約,便派人入秦受地以彌補損失,張儀卻反悔說約定的只是六里!這不是欺負人么!於是懷王跑去攻打秦國,不料卻被秦軍打敗連自己的漢中地區都丟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也就罷了,後來,秦昭襄王又約楚懷王到秦邊境武關會盟,共敘友情,屈原勸懷王吸取張儀教訓,千萬別再為秦所欺,但懷王想到張儀已死,如今乃是楚女宣太后在秦當政,應該不大可能為難他這個娘家人,因而不聽勸告,開開心心前去結盟,不料這次居然又被騙了,他一到武關就被秦國給扣住,直接押送到咸陽,被逼割地換取自由,楚懷王頗有些骨氣,打死也不割,後來又逃跑未遂,最終受盡屈辱而客死在咸陽。

堂堂楚王,重禮華車前去結盟,結果卻因不肯割地被秦國一直關到死,最後給一輛破牛車拉回來。楚人因此對楚懷王既尊重又心疼,舉國哀憐他,並給了他一個謚號——楚懷王。謚法曰:「失位而死曰懷」、「民思其惠曰懷」。然也。

而秦國這種無恥行徑,即使在戰國大爭之世,也是極其不尊禮法和遭人鄙視的。而從此,秦國也多了一個邪惡的稱號,虎狼之秦。

但這還沒完,秦楚之間很快又爆發了一場極其浩大之戰爭,使得楚人對秦之仇,愈演愈烈,滔天巨恨,不過如此。

公元前280年,秦對楚國不宣而戰,秦昭襄王派司馬錯發隴西之兵入蜀,補充巴、蜀之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東下,一舉攻下楚國的大後方黔中郡。緊接著,司馬錯分一路軍由巴郡東出巫峽以攻郢之西,又分一路軍由武關東下攻取楚國漢北及上庸之地,進入桐柏山地區,對楚國形成了戰略大包圍。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聞信大窘,急調大軍數十萬北上守鄢(楚國陪都,今湖北宜城東南),大戰一觸即發。

於是,秦昭襄王又派出了自己的最強名將,殺神白起來到上庸(在今湖北竹溪東南),接過司馬錯的指揮權,並選取七萬習慣在山水之間作戰的精壯之士,順漢水而南下,直接出奇不意的深入楚國腹地,迅速攻取漢水流域要地鄧(今湖北襄樊北)及附近幾座城池,直抵鄢都城下(今宜城東南)。

鄢是楚國的別都,歷來鄢郢連稱。它離楚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紀南城)也就二百里地,是拱衛郢都的北大門,也是楚國的第二政治經濟中心,此地 一旦失守,不但郢都危在旦夕,楚國軍民的守土決心也將徹底崩潰。

所以,鄢都是絕對不容有失的,楚傾襄王命令漢水流域各戰線所有楚軍回援鄢都,不惜一切代價將秦軍扼在此地,時間一長,秦軍後援斷絕,自當不戰而退。

鄢都作為楚國第二大都市,其堅固可想而知,孫子曰攻城,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方有必勝之機。而今楚軍數十萬主力雲集在此,就算白起真的是神仙,憑他那七萬秦軍,也絕無可能將其強攻而下。

可是楚王萬沒想到,白起殺神之名豈是虛致,他竟然用了一個殘毒無比的毒計,那就是水攻!

原來,白起秘密派出了一支幾千人的部隊在離鄢都西北約百里的蠻河(今湖北襄陽市南漳縣武安鎮)築壩攔河,又自這條漢江支流東西向秘密修築一條百里長渠。

渠修好了,江水也開始越漲越高,一切蓄勢待發,就等著死神白起一聲令下,宣判數十萬楚人的死刑,而與此同時的鄢都,一切還在睡夢之中。

那是一個恬靜而輕爽的清晨,楚國軍民剛剛起床,忽聽到城西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霎那間,地動山搖,轟隆隆的聲音由遠及近,仿似地底傳來的惡鬼慘號。從鄢都的城樓上看去,一道滾滾的白浪從天際奔騰而來,轉眼已從城西灌了進來,大地一片汪洋。

在大家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兒的時候,大水已經橫貫了整個鄢都,再從城東北角一個叫"熨斗陂"的地方潰出,奔流而去。

再一看,鄢都已經變成了一個蒼茫水世界,數十萬楚國軍民就這麼被滾滾洪魔瞬間拉入了無邊地獄,鄢都城內,處處飄滿了人畜的浮屍,時值夏日,屍體腐爛,臭氣衝天,故熨斗陂後來又被稱為「臭池"。

於是白起就這麼坐著船輕鬆進入了鄢都,一個已經沒有半個楚人的鬼蜮——但凡水性好一些的,也都游水逃走了。

「哼,爾等若是早日降秦,本帥又何需費心至此,該死!」白起看著滿城的屍體,恨恨的想。

鄢都告破,三十五萬國人盡喪白起之手,消息傳開,楚舉國大震,痛失親人的楚國百姓個個恨不得扒了白起的皮,吃了白起的肉!

但是白起是不可能給他們這個機會的,破鄢一役狂勝之後,白起大軍繼續南下,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後一個橋頭堡安陸,楚兵四散,白起的寶劍,已經搭在了楚傾襄王的頸項之上。

楚傾襄王再也沒有撐下去的勇氣了,他當了一個逃兵,拋棄郢都,將國都遷到楚東北的陳,是為「陳郢」。(即原來的陳國,今河南淮陽)

郢都,這個當時江南第一大都會,這個當時中國最大的手工業中心,從此落入秦國手中,日趨沒落。

說一句,秦西路軍所佔領的夷陵乃是楚歷代先王的陵寢所在,但既然現在它已成了大秦的領土,這個陵寢似乎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白起決定放一把大火,讓這個楚國王權的象徵在人間徹底蒸發。

然而,當時秦國的宣太后還在世,她又本是楚國人,會不會不同意呢?

正在白起遲疑的時候,宣太后一紙命令下來,燒!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兒,胳膊肘往外拐。

於是白起一聲令下,在夷陵放一把衝天大火,將楚先王的陵墓與宗廟燒了個乾乾淨淨!

一百多年前,伍子胥只是將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鞭一鞭,就已經夠讓楚人痛心疾首了,現如今白起竟將楚國歷代先王的陵墓一把火全給燒了,楚人之哀可想而知,一時間,楚舉國大慟,所有士人素服舉哀,痛不欲生——白起一通大水淹死35萬楚國軍民,又一把大火燒毀了楚國的王陵宗廟,此國讎家很,雖漫天溢海,不能容也!

所以,數十年後的楚人項羽,不惜身背千古罵名,在新安坑殺秦卒二十餘萬,還一把大火燒毀了秦國的阿房宮,想來,他是在為那死於白起之手的數十萬楚國英靈,報仇雪恨吧!

而就在這一年,流亡在江南的楚國詩人屈原,眼見著郢都淪陷,山河破碎,祖先陵寢被焚,父老鄉親慘遭屠殺、顛沛流離之苦,自覺國家前途渺茫,不覺心如刀絞!

眼見國破家亡,屈原的理想也宣告破滅,生無所戀之下,他便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懷抱大石自沉汨羅江而死,殉國去了。

嗚呼!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隨著屈原臨死前寫下的這些千古絕句,全體楚人在此立下重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也正因為如此,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楚國抵抗最為激烈,楚國貴族殉國者也最多。秦滅韓之戰,韓王成基本上沒怎麼抵抗就開城投降;秦滅趙之戰,李牧被陷害死後,趙軍馬上就土崩瓦解,趙王遷也被秦軍輕鬆俘虜;秦滅魏之戰,乃用鴻溝之水淹大梁,魏王假吃不消,也是很快開城投降;秦滅燕之戰,燕王喜不惜殺了自己的兒子燕丹向秦求和,但最後還是被王賁活捉,押回咸陽,苟且偷生;秦滅齊之戰,齊王建看到大勢已去,又被秦人欺騙說仍會封五百里地給他,結果壓根沒抵抗就投降了!只有楚國,先後與李信二十萬大軍與王翦六十萬大軍相持了共四年(公元前226年—前223年)之久,楚帥項燕以及末代楚王熊啟都自殺殉國,以激勵國人!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楚人在內心一刻也不願承認秦朝的統治。比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之前,就曾相與謀道:「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意思是說如今逃亡也是死,起義也是死,都是死,可不可以為國而死呢?

注意,陳勝吳廣這句話里沒具體說是為楚國而死,而是直接說為國而死,可見即使是陳勝吳廣這兩個體制內的秦朝小官吏(史書記載陳勝吳廣當時是這支九百人戊卒部隊的屯長,也就是管理五十人的小隊長,秩比兩百石)心中,也從未認同秦是他們的國。可見大秦王朝的思想鉗制與嚴密法度,對楚人一點兒用都沒有。

另外,關於這句預言,除了動機之外,那就是實力問題了。

其實說到仇恨,趙對秦的仇恨相對於楚只多不少,長平之戰,趙國一次性被秦軍坑殺了降卒四十餘萬;而邯鄲被破、趙國滅亡之後,秦始皇又將為質邯鄲時與母家有仇怨之人全部坑殺。趙與秦仇恨如此深重,卻為何不是「亡秦必趙」呢?

這就是實力問題了。趙國雖然在胡服騎射後軍事實力頗為強勁,但經長平之戰損失趙軍主力四十萬,其後又有三年邯鄲之圍,百姓炊骨易子而食,整個趙國人丁喪絕,一蹶不振;等到秦始皇時期,趙國也只剩下北方李牧十萬兵團可用了,而等到李牧被讒,兵團瓦解,趙人也只能束手就縛,從此心氣盡喪,不再成為威脅。

只有楚國,其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可謂幅員遼闊,實力雄厚,戰略縱深也遠超列國,哪怕丟了郢都,還有陳郢(今河南淮陽,為春秋時陳國故都,公元前278年遷都),就算丟了陳郢,還有巨陽(今安徽太和西,公元前 253 年遷都),就算丟了巨陽,還有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241年遷都)。

楚國是在壽春時被滅了,如果沒被滅,楚國甚至還可以遷都下邳、彭城、盱眙、姑蘇、諸暨,地方這麼大,這不隨便玩兒嘛!

在之前的戰爭中,楚國雖然被白起又是水淹,又是火燒的,但死的大多數是平民,軍隊並損失不大。所以等到秦始皇已滅韓趙,氣吞萬里如虎之時,以李信二十萬大軍攻楚,結果卻連死七都尉,大敗而還,最後沒辦法,只好派出一代名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歷時近兩年,這才艱難滅掉了楚國。

另外,戰國末期,楚國人才鼎盛,為六國之最,真所謂「惟楚有才,於斯為盛」。論儒家有荀子、叔孫通、陸賈,論法家有李斯,論縱橫家有雲夢澤鬼谷子,論道家有黃石公,論陰陽家有楚南公,論謀略家有范增、劉邦、蕭何,論兵家有項羽、韓信、英布。楚國若不是制度不行,又兼封君太濫難以形成合力,統一天下又哪裡輪得到秦國。

最後來講講楚人的性格優勢。

第一:楚人起源於荊山山野之中,是正宗的蠻夷,但他們蓽路藍縷,積極進取,一路發展成為天下國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這造就了他們不怕困難、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優異品質,這樣的民族即使暫時被打敗,但永遠不會服輸,而他所失去的,也總有一天會站起來收回囊中,加上利息。

第二:楚是個奇怪的國家,先秦時期,楚滅國最多,但那些被它吞滅的部族和國家,卻能很快的融入楚國大家庭之中,就連楚最後滅國的陳、蔡、魯、吳、越,也多有沾染楚風。之後楚人劉邦,更是在拿下關中後很快吸收了秦人的力量而得以統一天下的,正所謂漢承秦制也。由此可見楚人自信開放,兼收並蓄,就像我們的中華民族一般,所有的征服者最後的結局也不過是融合罷了。

第三:楚人崇文尚武,他們既溫文爾雅、浪漫驕奢卻又剽疾輕易、勇悍無匹。這個典型人物就是項羽了,項羽此人時而「言語溫和」,時而「喑啞叱吒」;時而「恭敬慈愛」,時而「剽悍滑賊」;時而「婦人之仁」,時而「屠坑殘滅」,正是這個溫文爾雅、謙恭有禮的純情肌肉彪悍猛男,一舉滅掉了偉大的大秦帝國。

由此三點,可見每個楚人個體,其實都是很強的。他們之當時所以會被秦所滅,是因為楚國在七雄之中最為古老(楚國立國於商末,國祚九百餘年。秦國則立國於東周初,不過500年。其餘田齊、三晉則是戰國初年才建國,更不必說了),又喜用封君制羈縻地方力量,故而舊貴族最多也最為根深蒂固,所以保守至極,變法極難,面對敵人時又經常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所以經過秦滅六國、劉項滅秦、楚漢相爭這幾大戰爭過濾機後,隨著楚國最後的貴族項羽也命喪黃泉,以劉邦為首的新興楚國平民力量終於掌管了這個天下,這才成就了偉大的大漢王朝四百年江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馬放南山」的典故出處,英雄美女的愛情故事,江蘇三大勝景之一
一個放羊的羋心,為何能奪走項氏軍權?將英雄項羽玩弄於股掌之間
英雄需要磨礪,其實項羽劉邦初期仗打的很爛,動不動屠城,一通浪戰,害死項梁
項梁錯立政治經驗豐富的老江湖羋心擔任楚王,結果差點害死項羽
為何項羽、曹操、李世民、朱元璋、拿破崙這些中外偉人都屠過城?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