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的作品探討人和空間的關係,這些作品最近在上海展出

他的作品探討人和空間的關係,這些作品最近在上海展出

9 月 9 日,英國當代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展覽《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

這個年近 70 歲的英國老頭兒,是世界各地美術館、博物館的寵兒,因其雕塑、裝置和公共藝術作品而廣受好評。

早在 1994 年,他就拿到了英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獎項特納獎。

2014 年,他還被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爵士頭銜,獲得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以表彰他對英國當代藝術做出的貢獻。

這是安東尼·葛姆雷在中國的首個重要展覽,展現傳達的,是他在過去四十年間思考的核心主題:身體即空間,空間即物體。

六十個真人大小的鑄鐵人體雕塑,散亂地分置於龍美術館的空間各處,或是排列成直線型站立,或是如胎兒般俯身蜷縮著,或是蹲坐著,或是耽於幻想的眺望的姿態,有的甚至以一種墜落的姿態懸置於空間當中,或者混亂地倒成一堆。

這件多維度的作品,是安東尼·葛姆雷創作於 1995 年的《臨界物質II》,它既是這次展覽的核心作品,也是他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這是它在亞洲的首演。

臨界物質II, 1995, 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鑄鐵雕塑

早在 2014 年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時,安東尼·葛姆雷就曾來過這裡,「我參加了開館儀式,這麼漂亮的一個藝術空間,跟其他博物館都不一樣,這個空間非常有意思,我當時就想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在 8 日的展前講座上他說道。

龍美術館獨立牆體的「傘拱」懸挑結構,呈自由狀布局的剪力牆,插入原有地下室與原有框架結構柱澆築在一起——在安東尼·葛姆雷看來,這個空間就像是鑄鐵一般建造起來的,就像他的鑄鐵人體雕塑作品一樣。他期待「用最簡單的方式激活這個空間,用他的作品給環境一個質疑,也是重造」。尤其在晴天時,當陽光灑進整個館內,在光線的作用下身體和空間會產生更加理想的互動效果。

此次展覽中,另一件重量級作品是創作於 2012 年的《呼吸的房間IV [RIO]》。

它由若干可以發光的空間框架所組成,這些具有相同的空間體積的框架向不同的方向延展,構建了一個三維立體的環境。

觀眾被邀請進入這一虛擬抽象的建築,它精妙的部分在於,觀眾既可以將它作為一個客體去觀看它,而又可以作為一個主體與之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安東尼·葛姆雷試圖令觀眾同時獲得心靈上安撫與對抗的雙重體驗。

而另一件於 2016 年創作的新作品《走廊II》,是一個 15.5 米長的通道,其外觀模擬了站立著的人體形狀。當觀眾走入其中,就好像是進入了人體內部,又像是一場走進黑暗與未知的旅行。

按照藝術家的說法,觀眾被激發出來的情緒不一定是恐懼,可能也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此外,繪畫也一直是藝術家創作的核心部分,這次展覽涵蓋了他從 1981 至 2016 年間所創作的大量繪畫、版畫作品,展示了手的親密動作,身體和其他一些形態的印記。

矩陣XXI,2014,紙上炭和乾酪素

宅邸,1982,紙上黑色顏料、亞麻籽油和炭筆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教授理查德·諾貝爾是安東尼·葛姆雷多年以來的好友,也曾研究過他的作品並著書。在這次的展前講座上,理查德·諾貝爾稱,「我驚訝的,是他一直以來對於身體和空間的專註的關注。」

的確,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人類學和考古學專業的安東尼·葛姆雷,在 1970 年代曾前往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寺廟裡研習佛學和冥想。「這些冥想讓我學到了所有的東西,關於身體的存在、時間、空間,以另外一種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義,理解什麼是我們自身的價值。」

直到 1970 年代末,他才開始正式接觸雕塑創作,算是個半路出家的藝術家。

遊歷印度的經歷奠定了他此後的創作主題和風格,基本上都是圍繞對於身體和空間的思考。

「為什麼要製作一個人體的結構,是要從內心和自我感受去探索,」安東尼·葛姆雷在講座中談到。「大多數雕塑家都想要去對抗石頭的堅硬,但我什麼都沒有做,我只是聚焦於這種一無所有的狀態,把每一個人的身體空間,看作是一個有潛在創造力的可以馳騁的草原,就像是一種思想的釋放。」

來看一組安東尼·葛姆雷在不同時期的作品,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他對身體和空間的理解。

《亞洲土地》是《土地》系列中最成功也是最有意義的,是 2003 年在廣州與 350 名象山村村民合作製成的。

1980 年,安東尼·葛姆雷 30 歲那年做了一個叫《床》 的作品。那是他第一次在雕塑中表現出明顯意圖:尋找葛姆雷式的「身體」。那次他用 600 塊麵包為材料,先將它們排列整齊為矩形,然後從中吃掉兩個相對而卧的他的「身體」,他整整「吃」了 3 個月,作品才算完成。

1997 年,安東尼·葛姆雷創作了景觀雕塑裝置《別處》(Another Place)。100 個類似的人體的鑄鐵雕塑被放置在德國庫克斯港淺灘,在海岸線上延伸出 2.5 公里,入海 1 公里。有的挺立在沙灘上,有的被埋入地下,因為地勢高低,隨著潮起潮落,人像時隱時現。後來這組作品被永久安裝在英國利物浦克羅斯比海灘。

1998 年,他因創作英國著名公共雕塑《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揚名,《北方天使》高達 20 米、翅膀寬 50 米,融合了古典天使與現代機械意象,成為北英格蘭的地標作品。

圖片來源:龍美術館、Antony Gormley 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過了 20 年,我們還是會被《春光乍泄》的海報感動
不只是角色數量和收入,電影界的演員對白也在強化性別歧視
「初次見面,請允許我 follow 你。」
今日頭條改版,想學微博和知乎來留住人
智能語音系統出現了安全漏洞,超聲波也可以控制它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