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常規
一、一般護理常規
(一)一般護理常規
1.觀察生命體征及評估全身情況。
2.卧硬板床加軟墊。
3.脊柱骨折,骨盆骨折,下肢骨折,骨與關節感染者絕對卧床休息。
4.骨折患者搬運
(1)骨折部位固定於功能位。
(2)石膏固定者避免石膏變形,折斷。
(3)牽引患者保持患肢於牽引狀態。
(4)脊柱骨折者防止脊柱扭曲。
5.合併出血,休克者,先止血,抗休克,再處理骨折。
6.四肢損傷或疾病者,根據病情抬高患肢,觀察末梢血運。
7.協助完成各項診療,檢查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如DSA栓塞術,穿刺活檢術或切開活檢術,牽引術等,做好術後護理工作。
8.加強皮膚護理,卧床者每2小時翻身或抬臀1次,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預防壓瘡,墜積性肺炎和便秘等併發症。
9.評估並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10.滿足卧床患者日常需要,完成保留導尿及便秘者的護理,指導並訓練患者功能鍛煉。
(二)骨科手術術前護理常規
1.觀察生命體征及評估全身情況。
2.講解有關疾病知識及手術前後注意事項,緩解患者緊張及焦慮情緒。
3.指導並訓練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及肢體的活動。
4.術前一日沐浴或備皮,修剪指甲,取下飾品。
5.飲食 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
6.術前一日晚保證睡眠,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7.術日晨協助患者更換手術衣,取下義齒,隱形眼鏡等,貴重物品交家屬保管,測體溫,血壓,脈搏。
8.備好麻醉床及所需物品。
(三)骨科手術後護理常規
1.根據麻醉方式選擇相應麻醉護理常規。
2.根據手術交接單交接患者,了解術中情況及注意事項。
3.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每30分鐘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直至平穩,平穩後,每日測體溫,脈搏3次,連測3天正常後改為每日1次。
4.巡視病房,觀察有無傷口滲血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各種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及量。
5.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在位通暢,觀察尿液的顏色和量,按時更換尿袋,保持會陰清潔,會陰擦洗每日2次。
6.飲食護理,術後禁食6小時,6小時後遵醫囑進食,肛門未排氣前避免進含糖,奶,蛋白等易引起腸脹氣的飲食,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7.術後切口疼痛者,使用止痛劑,如術後鎮痛者,觀察鎮痛效果,鎮痛泵有無脫落,局部有無出血,感染跡象,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麻醉師處理。
二、檢查或治療護理常規
(一)牽引術護理常規
1.講解牽引目的,注意事項,緩解患者緊張及焦慮情緒。
2.觀察患肢末梢血運。
3.保持牽引和反牽引力量,牽引部位抬高15~30cm,牽引重鎚保持懸空,牽引繩與牽引肢體的長軸呈一直線。
4.牽引針孔處每日以安爾碘消毒2次,無菌紗布覆蓋。牽引針孔局部血痂形成保護層可不必去除。
5.觀察皮膚牽引局部有無水皰,瘙癢等皮膚過敏,觀察顱骨牽引及頜枕牽引患者呼吸情況。
6.指導並訓練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7.指導並訓練患者功能鍛煉。
8.患肢保暖。
(二)石膏繃帶固定術護理常規
1.講解石膏繃帶固定術的目的,注意事項。
2.石膏干固後再搬運,在搬運,翻身或改變體位時,避免石膏折斷。
3.抬高患肢並置於功能位。
4.觀察患肢末梢血運。
5.觀察石膏內傷口出血情況,用筆沿血跡邊緣做好記號,了解血跡有無擴大。
6.保持石膏清潔,乾燥,石膏內皮膚有瘙癢感,不可用尖硬物品去撓,以免引起皮膚破損而導致感染。
7.指導並訓練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8.指導並訓練患者功能鍛煉。
9.患肢保暖。
三、常見疾病護理常規
(一)四肢骨折護理常規
1.評估肢體末梢血運和腫脹程度。抬高患肢高於心髒水平,股骨頸骨折和末梢血運不良者除外。
2.患肢牽引者按牽引術的護理常規護理。
3.石膏固定按石膏繃帶固定術的護理常規護理。
4.手術患者按骨科前,手術後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5.定時更換體位,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預防壓瘡,墜積性肺炎和便秘等併發症。
6.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7.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病種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8.出院指導 術後6~8周複查,攝片複查骨折癒合良好者,可利用助行支具逐漸負重,術後根據X線片及具體情況決定取內固定。避免跌倒再次受傷。
(二)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護理常規
1.絕對卧硬板床,搬動時採用三人或四人搬運法,翻身採用軸線翻身。
2.評估並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3.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觀察四肢感覺及各關節活動情況,判斷有無脊髓損傷。
4.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的食物。觀察有無腹痛,腹脹,必要時予肛門排氣或胃腸減壓。
5.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2小時1次,保護骨隆突處,多飲水,預防壓瘡,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
6.做好排泄管理,保留導尿者,每日會陰擦洗或會陰濕敷2次,定時訓練膀胱功能,訓練每日定時排便,每日沿結腸方向腹部環形按摩2~3次,必要時予緩瀉劑,大便失禁者保護肛周皮膚黏膜。
7.維持正常體溫,定期監測,創造舒適環境,高熱時通常採用物理降溫,體溫不升時,則予加蓋棉被,調節室溫等保暖措施。
8.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鍛煉計劃,循序漸進。不能主動鍛煉者,協助活動各關節,按摩肌肉。
9.出院指導 術後6~8周複查,攝片複查骨折癒合良好者,可坐起,並藉助助行支具等練習站立和行走。脊髓損傷者需堅持功能鍛煉,協助生活護理,預防各種併發症。
(三)骨關節手術護理常規
1.術前評估肢體活動度。 有無全身急,慢性感染。基礎疾病及治療情況,術前一周戒煙。
2.術後監測生命體征。 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顏色,性狀和量。
3.根據具體手術選擇合適的體位。髖關節置換術患肢外展(15°~20°)中立位,兩腿間夾軟枕,膝關節置換術患肢抬高伸直位,肩關節置換術患肢屈肘90°固定於胸前,關節鏡術後患肢抬至高於心髒水平。
4.評估並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5.觀察患肢末梢血運,了解傷口局部有無紅,腫,熱,痛,保持合適體位,向患者宣教預防感染,深靜脈血栓,假體脫位等併發症的重要性。
6.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的食物。
7.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病種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8.出院指導 術後定期複診並隨訪終身。堅持功能鍛煉,下床活動藉助助行支具至術後2~3個月。建立行為新規範,保持合適體重,避免劇烈運動。
(四)頸椎手術護理常規
1.指導患者進行術前特殊訓練,前路手術者進行氣管推移訓練,後路手術者進行俯卧位卧床訓練,以及床上排便,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訓練。
2.術後監測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情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觀察四肢感覺及各關節活動情況,判斷有無脊髓損傷。
3.頭頸部制動,在頸部兩側各放置一沙袋或米袋,也可用頸托固定。搬動時採用三人或四人搬運法,翻身採用軸線翻身。
4.觀察和預防術後併發症,頸前路手術者床邊備好氣管切開包和吸引裝置,了解患者有無頸部變粗,發音改變,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並處理。
5.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頸前路術後24~48小時以溫涼流質為宜。
6.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鼓勵進行四肢和關節的主動鍛煉,頸部肌肉鍛煉和雙手精細動作。
7.出院指導 術後6~8周複查。下床活動頸托固定至術後3個月。建立行為新規範,避免頸部固定於一種姿勢時間過長,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堅持鍛煉頸部肌肉,注意頸部保暖。
(五)下腰椎手術護理常規
1.絕對卧硬板床,搬動時採用三人或四人搬運法,翻身採用軸線翻身。
2.評估並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3.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觀察雙下肢感覺及活動情況,判斷有無脊髓損傷。
4.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的食物。
5.觀察和預防術後併發症,了解患者有無腹脹,排尿困難等癥狀,指導沿結腸方向腹部環形按摩每日2~3次,予以誘導排尿,必要時行保留導尿。
6.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2小時1次,保護骨隆突處,多飲水,多進食蔬菜水果,預防壓瘡,便秘,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
7.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8.出院指導 術後6~8周複查。下床活動腰圍固定至術後2~3個月。建立行為新規範,避免久坐久站,拾物時應屈膝下蹲,採用側卧位起床法,半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堅持腰背肌鍛煉。
(六)骨盆骨折護理常規
1.絕對卧硬板床,協助低坡位翻身,防止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
2.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有無休克的發生。
3.觀察患者有無排尿困難,尿量及色澤,有無腹脹,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並處理。
4.評估並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5.術前教會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方法,做好骨牽引護理。
6.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
7.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8.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協助低坡位翻身每2小時1次,注意側卧位時保持健側在下,保護骨隆突處,多飲水,多進食蔬菜,水果,預防壓瘡,便秘,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
9.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包括患肢的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背伸及趾曲,足趾伸屈等活動,並進行上肢的全關節活動,循序漸進。
10.出院指導 卧床休息,低坡位翻身,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加強營養,保持大便通暢,術後6~8周門診複查。
(七)關節脫位護理常規
1.術前評估生命體征,配合進行患處的專科處理,如牽引,夾板,石膏托固定等。
2.抬高患肢至高於心髒水平,並保持於功能位,以利於減輕腫脹,觀察末梢血運。
3.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和性狀。
4.定時更換體位,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預防壓瘡,墜積性肺炎和便秘等併發症。
5.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6.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脫位部位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7.出院指導 關節固定在功能位,堅持功能鍛煉,防止再脫位,術後6~8周門診複查。
(八)骨關節感染護理常規
1.術前評估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有無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給予相應的對症處理。監測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2.評估,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3.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
4.術後做好藥物灌注,沖洗的相關護理。
5.定時更換體位,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預防壓瘡,墜積性肺炎和便秘等併發症。
6.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7.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病種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8.出院指導 堅持有計劃地功能鍛煉,避免患肢過早負重,防止關節損傷及病理性骨折。監測體溫變化,注意保暖,預防受涼感冒,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合理營養,促進傷口癒合。術後6~8周門診複查。
(九)骨腫瘤護理常規
1.術前評估腫瘤狀況,指導患者的活動度,必要時絕對卧床。評估,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2.協助做好診斷性項目檢查項目,如穿刺活檢及術前介入治療等,按相應的常規護理。
3.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尤其是截肢患者,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若傷口滲血多或引流量>200ml/h及時彙報醫師處理。
4.密切觀察化療/放療患者的反應,了解其血常規,肝腎功能等。
5.定時更換體位,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預防壓瘡,墜積性肺炎和便秘等併發症。
6.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7.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病種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8.出院指導 堅持功能鍛煉,防止病理性骨折。加強營養,增加身體抵抗力,注意保暖,監測體溫,防止感染。術後6~8周門診複查。
(十)手外傷護理常規
1.抬患肢至高於心髒水平,減輕水腫和疼痛,觀察末梢血液循環。
2.評估生命體征及患肢局部情況,正確使用止血帶,警惕失血性休克的發生。
3.評估,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長海痛尺評分≥4分,給予藥物鎮痛。
4.術後監測生命體征。觀察並記錄傷口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及傷口引流的量,顏色,性狀。
5.患肢給予保暖,調節室溫22~25°。
6.併發症的觀察和預防 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毛細血管迴流反應,有無腫脹等,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感染;手指保持功能位,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防止關節活動障礙及肌肉萎縮,如有異常及時彙報醫生。
7.增加營養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鈣,易消化食物。
8.生命體征平穩後進行功能鍛煉,根據病情制定鍛煉計劃,循序漸進。
9.出院指導 講究衛生,及時修剪指甲,保持傷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加強營養,堅持手部功能的康復訓練,術後6~8周門診複查。
(十一)斷肢(指)再植術護理常規
1.配合醫生迅速做好術前準備。給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
2.術後將患者安置在安靜,舒適,清潔,保暖,室溫在25攝氏度左右通風的病房。
3.抬高再植肢體,高於心髒水平10厘米左右,以利靜脈迴流,減輕腫脹
4.給予高蛋白,高營養食物,促進再植肢體癒合。
5.觀察患肢(指)顏色,溫度,了解指腹飽滿程度及甲床毛細血管充盈及循環情況。
6.預防血管痙攣發生:1絕對卧床兩周,限制再植肢體活動;2給予再植肢體保暖,局部可用烤燈照射,距離30-40厘米;3室內禁止吸煙;4遵醫囑使用止痛劑;5補充足夠血容量;7.遵醫囑使用擴血管藥物,抗炎,抗凝治療。
8.出院指導 指導功能鍛煉,恢復肢(指)體功能。遵醫囑服藥,定期複查。
(十二)截肢手術護理常規
1.術前評估疾病的臨床表現,了解目前需要截肢的主要原因,檢查截肢部位。及時有效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截肢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對截肢的認識,以取得理解與配合。。
2.術後了解手術及麻醉情況,按麻醉後護理常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等。
3.麻醉清醒無噁心、嘔吐後,逐漸恢復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飲食。
4.嚴密觀察被截肢體殘端的滲血情況;床旁常備止血帶,以防殘端血管結紮線脫落導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5.評估肢體殘端有無水腫、水皰、炎症、皮膚壞死等徵象,及時報告醫師和處理。
評估患者有無殘肢疼痛和患肢痛,給予心理疏導,減輕患肢痛。
6.指導患者進行殘肢鍛煉,防止關節攣縮。
7.出院指導 患者生活自理技能訓練,給予安裝假肢信息和幫助。
點擊展開全文
TAG:護理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