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身份證

皇帝的身份證

人都會有心虛的時候,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生逢亂世,只不過有更多人為他解決罷了。所謂的傳國玉璽正是應這一需求而生的一味良藥。

皇帝的身份證

一顆定心丸

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嬴政年滿21歲,即位9年之久的他終於可以親政了。但迎接他的卻並非鮮花與掌聲,秦國的政治局面開始變得異常動蕩。先是王弟北長安君在率軍進攻趙國的前線倒戈叛亂,企圖奪取王位。緊接著又出現了一連串的災異,天降暴雨,黃河泛濫,彗星出現……以致民心大亂。而宮牆之內則潛伏著更大的危機。因太后趙姬長期攝政所形成的幾大利益集團,在秦王親政後矛盾逐漸激化。

說不上是運氣使然,還是果真才情縱橫,年少的秦始皇居然連續擊碎了叛亂的繆毒集團和呂不韋集團,成了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而後,贏政為了解釋剛剛發生的災異人禍,進一步安定民心,也許更是為了安慰自己——你想啊,一個彗星,古人都愣是能想成一把掃帚,你秦始皇一即位就天災人禍一大堆,誰心裡不犯嘀咕啊。再者說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嘛,要想說服別人,先得自己相信——贏政便命李斯鐫刻了一方象徵著王權天授的玉璽,上刻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讓大家都相信這皇位是「天命所歸」。

皇帝的身份證

自此,這傳國玉璽便成了皇帝們的「身份證」,得之則名正言順,天命所歸;失之則自慚形穢,心裡發虛,充其量也只是「黑戶天子」。

朱元璋就是典型的「黑戶天子」,所以他對此萬分介意。為了尋找傳國玉璽的下落,他不僅將元大都夷為平地,還派出十萬精兵,數次遠征漠北,但終未果。直到多年之後,他還念念不忘地對大臣們說:「如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掛在心頭。其中第一事即缺少傳國玉璽……」

唐初時,太宗李世民也因無傳國玉璽,當過一陣子「黑戶皇帝」,但他比朱元璋要聰明些,自己刻了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最狡猾的當屬乾隆。乾隆三年,江南總督高斌進貢了一方顏色黝黑的傳國玉璽,深諳文物之道的乾隆一看便知是「前代好事者仿製」,但也笑而納之。至今該玉璽仍存於故宮博物院。

皇帝的身份證

也是唐僧肉

如若按照玉璽上「受命於天」的說法,自後唐主李從珂之後的皇帝們便無一不是「黑戶」了。

話說當年秦始皇弄了這方傳國玉璽,就跟我們今天帶身份證一樣老是儘可能隨身帶著。有一次南巡到了洞庭湖,突然,風浪大起,船都要被吹翻了。古人的思想簡單啊,管它什麼水文地理,一下子就想到是得罪什麼龍王河神了。於是,秦始皇就拿出自己最心愛的寶貝拋到湖裡,意思是說:我是皇帝,咱們是一家的,都是神仙,可別大水沖了龍王廟啊。總算得以平安。如此看來,還是小命比較重要些。

而後他就當了整整8年的黑戶皇帝,想想都替他心虛啊。不過秦始皇運氣好,8年後,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上天總算派神仙給他重發了「身份證」,這下,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到了秦末,秦國出了沒出息的子嬰,把「身份證」拱手讓給了劉邦。劉邦建漢,玉璽號稱「漢傳國璽」,藏於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首先要爭的便是「身份證」。當時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太后一怒,把好好的玉璽摔掉了一角,後以金補之。遺憾啊,自己沒出息也就算了,好好的國寶就這麼殘了。

玉璽在皇室間幾經爭奪,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手裡,總算是安穩了一陣子。但好景不長,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跟秦始皇一個毛病,緊要關頭,老天給的厚禮也抵不過自己的小命。

再後來就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了,孫堅部下在洛陽宮中的井裡打撈出一具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當時孫堅偷著樂啊,這不是天意嗎,自然就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只是想不到老天也有出錯的時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

皇帝的身份證

三國鼎立時,玉璽歸魏。三國一統,玉璽歸晉。西晉末年,朝代更迭頻繁、動蕩不安,玉璽又被不停地爭來奪去。一直到隋朝,才安生地傳了幾代。隋亡後,蕭後和太子元德攜傳國玉璽遁入漠北突厥。公元630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整個唐朝,這塊「身份證」都是實至名歸的,但也可能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唐末,天下大亂,玉璽又開始顛沛流離,一直傳至後唐末帝李從珂。當他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後,傳國玉璽便迷失在唐末五代烽火遍野的兵荒馬亂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從珂自焚時想把整個皇宮都燒毀。次子重美說,如果全毀了,新王朝登基又要大興土木了,還是留著吧,所以只是燒毀了玄武樓。

皇帝的身份證

假的真不了

執著一物,特別是人們共同執著一物時,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作為皇帝,沒有身份證,顯然是一件尷尬的事情,所以後世的皇帝們想盡了辦法去尋找。可又實在找不著,只好逐漸淡化玉璽的作用。

後周太祖郭威遍尋玉璽而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

物以稀為貴,玉璽不再是一方,而成了兩方、十方的時候,自然不再金貴了,況且材料也不是傳說中的和氏璧,也就更加貶了身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左宗棠和李鴻章雙雄並立:晚清中國軍事與國防的兩大支柱
二戰中,丘吉爾用氣球炸彈攻擊德國本土
人類史上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古代的科舉考試與走私:科考之年為什麼走私猖獗?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