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百馬齊舞來祝壽

舞馬是中國馬術文化中最為獨特和神奇的一部分。據說,關於舞馬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的曹魏。到了唐朝,舞馬達到了空前的興盛。

相傳唐玄宗李隆基酷愛觀賞舞馬。每年的八月初五是他的壽辰,在當時稱為「千秋節」。這一天,他一定會親臨興慶宮的勤政務本樓下,觀看規模盛大的舞馬錶演。宮廷中有專門的馴馬師,他們把從異域引進的良馬加以長期訓練,使它們學習各種舞蹈動作,以博得唐玄宗的歡心。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千秋節的宴會上,參加舞蹈演出的舞馬通常有數百匹。這些舞馬分為左右兩部,身上披著錦繡衣裳,頸上掛著黃金鈴鐺,鬃毛上還裝飾著貴重的銀飾或珠寶。當《傾杯樂》的曲聲響起時,舞馬就會和著節拍,躍然起舞,做出各種優美的姿勢和動作。當樂曲演奏到高潮時,舞馬還會躍上三層高的跳板,飛速地旋轉,表演各種高難度的舞蹈動作。更有趣的是,樂曲接近尾聲時,舞馬便會銜起酒杯,緩行到唐玄宗面前,溫順地垂著頭跪拜在地,向玄宗敬酒祝壽。除了群馬錶演外,有時還會有單馬錶演的節目。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唐玄宗的宰相張說曾寫過一首《舞馬千秋萬歲禾府詞》,描繪了當時舞馬錶演的盛況。詩中說:「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腕足徐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踏千蹄。髻需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臍。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全詩將舞馬的表演過程惟妙惟肖地描述出采,令人彷彿身臨其境。此外,《唐書·音樂志》、 《太平御覽》等史料中也有關於舞馬的記載。

舞馬錶演雖然精妙,卻是一種尊貴的藝術,通常只供皇帝和皇親國戚欣賞,連一般的朝廷官員也無福消受。所以通曉舞馬技藝的馴馬師很少。一旦經歷朝代更替或政權顛覆,這門絕技就很可能失傳。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不幸的是,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出逃,將心愛的舞馬遺留在了宮中。安祿山進入長安後,發現了這批舞馬,十分喜歡,便將舞馬轉運到范陽,以供節慶盛宴時欣賞。安祿山死後,有些舞馬落到了大將田承嗣手中。田承嗣沒有聽說過舞馬的玄妙,以為這些馬不過是普通的戰馬。有一天車中奏起音樂,舞馬隨著節拍翩翩起舞。將士們以為是妖孽作怪,竟將這些舞馬活活打死。據說,從此以後,舞馬便消失了。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精美實用的銀壺

自唐以後,舞馬的技藝絕跡已有上千年。許多人甚至懷疑這樣神奇的舞馬是否真實存在過。1970年,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出土了一件唐朝鎏金銀壺,上面清晰地描繪了「舞馬銜杯」的奇妙景象,印證了「絕代之舞」的存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口徑寬2.3厘米,重549克,是仿照中國北方契丹族的皮囊壺而製作的。壺口偏在頂部的一邊,上面配有一個小小的覆蓮瓣式壺蓋,蓋頂部以一條銀鏈與壺提梁相連。壺身兩側各裝飾有一匹口銜酒杯、翩翩起舞的舞馬。舞馬頸上系著彩帶,全身呈蹲踞的形態,昂首奮蹄,尾巴搖擺,生動再現

了舞馬在曲終時敬酒祝壽的畫面。壺身刻畫的舞馬略微凸出表面,立體感和空間感很強,比例得當,形態逼真。銀壺的提梁、壺蓋以及壺身兩側的舞馬像均有一層鎏金,其餘部分呈淡雅的銀白色。金銀相互映襯,顯得柔和而華美。

舞馬:大唐絕代之舞

據專家考證,這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應為唐朝皇室成員外出打獵時攜帶,不僅外表精美,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銀壺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日常攜帶,皮囊式的形狀又便於外出和行軍。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將唐朝皇室的奢華生活與少數民族的質樸風格巧妙地結合起來,再加上它是舞馬傳說的唯一的真實記錄資料,因而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1990年被國家文物局確認為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丘吉爾用氣球炸彈攻擊德國本土
人類史上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古代的科舉考試與走私:科考之年為什麼走私猖獗?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