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一妻九妾子孫多,亂吃補藥終殞身

他一妻九妾子孫多,亂吃補藥終殞身

袁世凱1859年出生在河南陳州府項城縣袁寨的一個地主家庭。他的祖父袁澎三和父親袁保中是地方士紳,從叔祖父袁甲三則是淮軍大頭目,在「剿捻」時立過軍功。袁世凱出生當天,正好袁甲三的家信寄到項城,稱與捻軍作戰得勝。於是袁世凱的父親按照「保世克家」的譜名字輩,為他取名為「世凱」。

袁世凱與生母劉氏

袁世凱雖然自幼被過繼給袁保慶和夫人牛氏,但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劉氏始終尊奉孝道。1876年十八歲的袁世凱在家鄉迎娶于姓財主之女,翌年於氏為其生下長子袁克定。但是之後沒多久,於氏就因為一句玩笑話而被袁世凱終生打入「冷宮」。其起因是有一天於氏系了一條紅色繡花緞子褲帶,袁世凱開玩笑說「你打扮的樣子像個馬班子(妓女)」。於氏回嘴說「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意思是她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是有娘家的人,而不是沒有娘家人的姨太太。

由於袁世凱的生母劉氏是側房,因此認為於氏這句話是在有意揭短,於是一怒之下終生不再與其同房。之後袁世凱前往山東、朝鮮等地,都把於氏扔在項城老家,直到擔任山東巡撫時才將其接到濟南,再後來接到北京。但袁世凱雖然表面上對於氏客客氣氣,但既不讓她管家,也不與其同房。無論袁世凱的身份是大總統還是「皇帝」,正妻於氏始終只是一塊「主婦牌位」而已。

袁世凱年輕時曾兩次參加童子試,但都未考中,令他對八股科舉深惡痛絕。後來袁在直隸總督任上時,曾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岑春煊、兩江總督周馥一同上奏,導致1905年清廷下詔廢除科舉制度。袁世凱後來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之一。但在當時的環境里,科舉被認為是讀書人做官的唯一正途。袁世凱沒有考上童生,只好走捐官的道路。但是他拿著生母劉氏和嗣母牛氏給他捐官用的私房積蓄來到北京後,很快揮霍一空。後來袁世凱又去上海謀事,但也一事無成。

袁世凱在上海的時候百無聊賴,去逛妓院,結識了一名蘇州妓女沈氏。袁世凱對沈氏繾綣纏綿,愛戀不舍,但沈氏勸這位落魄公子及早離開上海另謀出路,並且資助盤費。袁世凱臨行前,沈氏為他備酒送行,並說等袁走了之後,立即自己出錢贖身,搬出妓院,希望袁世凱不要相負,早日博取功名。袁世凱也對沈氏指天誓日,揮淚而別。

1881年袁世凱前往山東登州,投靠嗣父的同寅弟兄吳長慶,翌年隨慶軍入朝平定「壬午兵亂」,設計誘捕了朝鮮國王的生父大院君李昰應,將其送往保定軟禁。這次軍功令袁世凱得到五品同知官銜,並賞戴花翎,陞官速度果然比十年寒窗苦讀快得多。隨後袁世凱留在朝鮮,任「欽差大臣會辦朝鮮防務」,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他不忘舊情,把沈氏接到朝鮮,做自己的大姨太太。由於正妻於氏被打入冷宮,因此沈氏是事實上的「正房夫人」,袁世凱的嫡長子袁克定和其餘的兒子女兒都要管沈氏叫「親媽」。

1884年朝鮮開化黨發起「甲申政變」,夥同日本駐軍劫持國王,殺害大臣。袁世凱與吳兆有率清兵入宮,與日軍展開戰鬥,日軍抵擋不住,被迫退往仁川。隨後清軍在漢城關帝廟找到被開化黨挾持的國王李熙。經過壬午和甲申兩次事變,袁世凱在朝鮮的聲望如日中天。朝鮮王朝著名的外戚家族——安東金氏試圖借袁世凱的力量重回權力中樞,擊敗豐壤趙氏和驪興閔氏兩個外戚家族,重振金氏家門,為此把族中一名十六歲的姑娘嫁給袁世凱。金氏嫁過來的時候,原本以為自己是正妻,但沒想到不僅有夫人和大姨太太,而且連她帶來的兩個陪嫁丫頭李氏和吳氏也成了袁的姨太太。袁世凱按年齡大小,指定李氏為二姨太太,金氏為三姨太太。後來消息傳回中國時走了樣,李氏被當成了「朝鮮公主」、「朝鮮國王之妹」。

由於妾的地位在朝鮮非常低,被人瞧不起,因此金氏嫁入袁家後受到很大的精神打擊,此後終生鬱鬱寡歡。而且大姨太太沈氏借口「管教」,在金氏過門後不久把她綁在桌子腿上毒打一頓,金氏的左腿受了內傷,到死都不能伸直。她後來為袁世凱生下次子袁克文、三子袁克良和三個女兒。

袁世凱從朝鮮回國後,又陸續納了五房姨太太。五姨太楊氏是天津楊柳青人,雖然出身於小戶人家,但極精明能幹,因此在大姨太太沈氏死後管理整個家務,包括照管袁世凱的日常生活,保管袁家貴重財物,訓導各房子女,管教女傭和丫頭。六姨太太葉氏和七姨太太張氏是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娶的;八姨太太郭寶仙是蘇州人,是袁世凱做軍機大臣時娶的,九姨太太劉氏是在彰德隱居時「置辦」的。

朝鮮來的四姨太太后來死於「月子病」,七姨太太在河南病死,都沒活到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後來在籌備洪憲帝制的時候,於氏自然是「皇后娘娘」,至於七位姨太太,袁世凱曾口頭封大、二、三、五姨太太為「妃」,六、八、九姨太太為「嬪」。但三個小姨太太不滿意,在民國五年(1916年)元宵節的時候大鬧,要求也封為妃,否則就帶著子女回彰德洹上村。袁世凱氣得扔下正準備夾元宵的筷子,說「你們別鬧啦!你們要回彰德,等著送我的靈柩一塊兒回去吧!」結果一語成讖,沒過幾天袁世凱就被迫取消帝制,隨即暴病身亡。

袁世凱的三女兒袁叔禎回憶說,袁世凱四肢粗短,即俗稱的「五短身材」,但平時非常注意儀態。無論坐著還是站著,都是挺直了腰,從來沒有斜躺歪坐或者架二郎腿的時候。袁世凱坐著的時候總是兩腿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和人交談時則喜歡用手摸鬍子。由於少年時墜馬受傷,因此袁世凱走路時左右搖擺,手裡常拿著一根包有鐵頭的藤棍子,時不時地用鐵頭敲擊地面。

袁世凱一般不喝酒,只有過年過節全家聚餐時才喝點紹興酒。他平時雪茄不離手,但是從來不抽香煙、水煙、旱煙之類,對鴉片煙更是深惡痛絕,然而家裡的幾個姨太太,以及袁克文、袁克良等兒子後來都成了煙客。但這些人都是偷偷地抽鴉片,不敢讓袁世凱看見。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各國駐華使節覲見合影

袁氏當國後,北京的河南人彈冠相慶,「厚德福」之類的河南菜館也大行其道。北洋時期北京的「官府菜」大行其道,最為有名的是段祺瑞府上的「段家菜」。而袁世凱對吃喝並不十分講究。他住在中南海的時候,除了夫人於氏有自己的小廚房外,所有人的飯食都由一個大廚房供應,通常是雞鴨魚肉等菜肴,冬天時每日必有火鍋,各房子女過生日時也吃餃子、打滷麵和炸醬麵。有時也叫外面飯館的廚子進中南海做烤全羊、烤乳豬等菜肴。袁世凱最愛吃的是清蒸鴨子,尤其是鴨皮、鴨肝和鴨肫。主食則是一成不變的饅頭和米飯,小米或玉米糝稀飯,有時還有河南人吃的「綠豆糊糊」。

根據袁叔禎的回憶,袁世凱有輕微的風寒病,體質偏寒,從不穿新做的皮鞋。居仁堂冬天燒有暖氣,但袁世凱在室內還要穿上好幾層厚衣服,包括絨褲褂、厚駝絨坎肩、厚毛線對襟長衣、皮小襖、厚毛線褲,外面再穿一件皮子里的黑呢制服。每次吃完飯,袁的頭上和脖子上都熱氣蒸騰,好像剛從浴室里出來一樣。由於「怕寒」,袁世凱除了過年洗一次澡之外,平時從不洗澡。夏天熱得大汗淋漓,也只是讓姨太太用毛巾給他擦背而已。

除了穿厚衣服、不洗澡之外,袁世凱平日還大量吃參茸之類補藥,經常把切成片的鹿茸和人蔘一把一把地放在嘴裡嚼著吃。還僱傭了兩個奶媽,每天喝擠出來的人奶。成年累月地吃這些熱性的補品,對袁世凱的健康不會不產生影響。袁世凱晚年患有膀胱結石,如果住院開刀或導尿,本不會有危險。但袁世凱堅信中醫,不肯找西醫來治療,最終誘發尿毒症而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友會朋 的精彩文章:

揭秘:薩達姆處死前,最讓他心存感激的人是誰?
納粹黨「六大天王」助陣希特勒,使其如此瘋狂
薩達姆的得力助手為何向美軍「自首」,後悔當初沒有選擇犧牲
卡扎菲會見布萊爾時做了什麼令其陷入尷尬境地,薩達姆都樂了
薩達姆臨死前,留給女兒們什麼忠告,讓女兒淚流滿面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