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山大地震往事》連載?四十九

《唐山大地震往事》連載?四十九

作者簡介

賀成祥,男,1933年出生,遼寧省義縣人。1951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12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歷任義縣土產公司通訊員、義縣十一區合作社店員。1953年4月至1955年6月,鞍山建築公司金屬結構公司,幹部。1955年12月至1956年9月,鞍山建築公司鐵路公司組織部幹部。1956年9月至1956年10月,鞍山建築公司黨委幹事。1960年6月至1962年5月,甘肅酒鋼農牧處幹事。1962年5月至1966年6月,甘肅酒鋼設備庫工長。1966年6月至1981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副連長、助理員、參謀等職。1981年轉業到唐山市政工程公司任副科長。1993年7月退休。2014年2月離世。

打開音頻

聆聽有聲圖書

百 列 軍 車 援 唐 山

文/賀成祥

我是從唐山市政工程公司退休的一名軍隊轉業幹部,落腳唐山已經有40個寒暑了。

面對著日新月異的新唐山,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我總也忘不了震後的艱難歲月,忘不了接百列軍車援助唐山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

我所在的部隊是基建工程兵冶金二支隊,原駐地在甘肅嘉峪關。1974年1月,為支援首鋼和唐鋼建設,我部奉命來到唐山遷安沙河驛建基地。1976年7月,我部駐沙河驛基地已建設得初具規模,總計建了12棟家屬樓和大片平板房,圈了一個大院,二支隊後勤部的修理廠等廠房也都建起來了。二支隊的指戰員和家屬也陸續遷來。當時,我在二支隊司令部工程科任參謀,主要負責軍列運輸業務。1976年7月27日,我從甘肅發出一趟軍列,共16節車皮,其中8節車廂拉兩個連隊及家屬,8節車皮拉設備及裝備。我風塵僕僕趕回家後,當天夜裡就遇上了唐山大地震。我家在唐山的五口人全被砸在我們所住的部隊大院平板房裡。我被砸成輕傷,老婆孩子們也都受了輕傷。全家爬出來後,我立即幫著左鄰右舍扒人、救人,簡單安置一下家人後,我又立即跑到司令部報到。

地震後扭曲的鐵軌

震後第三天,我接到命令:去唐山火車站(今天唐山的火車南站)接由遼寧本溪開來的軍列。軍列拉的是我二支隊17大隊來支援唐鋼建設的兩個連隊的人員及施工設備。我奉命乘212吉普車由遷安火速趕到唐山火車站,請值班站長幫忙,要求找個機車幫我們把這趟軍列的人員及設備全部運往唐鋼。唐山火車站被地震破壞得很嚴重,還沒有機車可以開動。火車站值班站長一臉疲憊地告訴我:「你去找唐鋼運輸部吧,那兒有兩台唐鋼自備蒸汽機車,看看能不能開出來用一下。市中心區鐵路受損嚴重,往北去也許好一點,可以試試。」我急忙乘車奔向唐鋼。由於地震,唐鋼大院里廠房坍塌,道路斷裂,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唐鋼運輸部。恰巧,遇上一名打更的老工人,我們連忙說明情況。老工人說:「我就是看管這兩台機車的,可現在是有機車無火車司機呀。這一地震,我們部的司機家裡都死傷嚴重,現在到哪兒找人去?你們是部隊的,要是自己能開,就用吧!」我與同去的裝備科曹科長商量。老曹說:「老賀,你說咋辦?」我說:「老曹,你在酒鋼運輸部呆過,你開車,讓司機小於給你燒煤,我在前面管打旗,扳道岔。車速就掛一擋,慢慢出溜咋樣?」曹科長說:「那就這麼辦!」於是,我們就上了機車,捅爐子,燒氣,一直燒了兩個多鐘頭,氣壓升到一百多。我心裡想,可以了。我在部隊開過蒸汽吊車,工作原理與火車頭相似,因此我才敢下決心開動火車。

賀成祥(前排左一)與戰友合影

火車開出了唐鋼大院,過了陡河大橋,一切還算正常。在啟新東編街北邊兒我下了火車,扳第一個道岔。鐵路邊停著兩具蓋著葦席的遇難者屍體,我連忙說:「別放汽,往前開,開上京山線再說。」快過啟新南門道口時,從道口房內閃出一個蓬頭垢面、狼狽不堪的看道口工人。那工人一看有機車頭開過來,大吃一驚,連忙撥打電話,我聽得一清二楚:「喂!喂!喂!火車站站長嗎?喂,我是啟新南門道口,唐鋼的機車車頭怎麼開出來了?開車的、打旗的全是解放軍!」站長的回答可想而知。那工人接到肯定的回答後,很快就出來扳道岔,使我們順利地開向了唐山站。我們的軍列車皮正在那兒。站長親自動手為我們軍列掛鉤,總共掛了16節車皮。我們將車速繼續掛在一檔,慢慢地謹慎行進(出溜)。直到晚上8點多,軍列開進了唐鋼大院。我們臨時指定兩名小戰士看守這16節車皮上的人和設備,不能亂跑,防止被餘震砸傷。因當時沒有電話,所以我和曹科長乘212吉普車馬不停蹄地返回遷安,向領導彙報情況。領導馬上與唐鋼取得了聯繫,並部署了第二天開展的救災工作。由於我們以極強的責任心,攻難克險,巧妙調動機車,保證了抗震救災部隊提前到達,為唐鋼的抗震救災工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直到晚上11點多,出色地完成任務後,我才疲憊至極地回到了家中。看到傷痕纍纍的一家人,正餓著肚子,眼巴巴地盼望著我回家時,我才想起自己一天水米沒沾牙。由於唐鋼被地震破壞得很嚴重,第一批到達的救災人員遠遠不夠,還需大量的救災人員和設備增援。基於時間緊迫和交通的問題,領導決定,還是走鐵路。

地震後,救援戰士奔往災區

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那天,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接到我們二支隊王副支隊長的命令:去北京找總後申請五列車皮(一列車至少需15節車廂、車皮,總共需要80節車廂車皮),然後到陝西金堆城二支隊18大隊駐地,接部隊救災人員和救災設備來唐山抗震救災。我奉命立即出發,乘坐212吉普車火速進京。

當時,總後管控的車皮比較緊張,申請80節車廂、車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總後,我雖然人熟業務精,但軍情重大,還是跑了整整1天才拿到車皮計劃手續。手續拿到手,我當夜立即乘坐火車去陝西。第二天,在華山車站下車後,我直奔金堆城。

到達後,我與18大隊設備股股長徐紹宗研究將人員和設備安全運送到火車站的方案。我覺得運送人員好辦,最讓人擔心的是運送大型設備。這些設備主要是大托拉斯、大汽車和塔吊及水泥攪拌機。金堆城在山溝溝里,道路崎嶇,十分難走。之前,已有過兩次運設備翻車事故,好在沒人員死亡。經過仔細研究,我們決定採用人拉著平板車將這些設備護送出山溝的辦法。我們小心翼翼地用了近一天的時間,終於讓這些「大傢伙」走出了大山。第二天就往唐山發出一趟軍列。之後,我到孟源車站找軍代表,聯繫第二列軍列的車皮。孟源車站的軍代表姓張,非常豪爽,告訴我:「請放心,上級有指示,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支援唐山地震災區,馬上為你們安排軍列!」在我與他商定下,短短几天,就往唐山發了三列軍列。金堆城的任務剛結束,我又接到命令:返回北京總後接著申請車皮計劃。隨後,我又急赴遼寧本溪往唐山發軍列。之後,運送支援唐鋼救災的人員和設備的命令不斷。我從遼寧本溪發軍列後,又到甘肅嘉峪關發軍列,再到邯鄲發軍列……全是支援唐鋼抗震救災的。上級領導交代的所有任務都是我一個人親力親為,由我一個人想辦法解決,直到圓滿完成任務。震後兩個月內,經我手從全國各地發往唐山的軍列就達100多趟,運送抗震救災人員60000餘人,以及數以萬噸的救災物資和救災設備。這些人員及重大設備為唐山抗震救災、震後重建及唐鋼的復建復產起了重大作用。如我支隊17大隊負責唐鋼一鍊鋼廠和氫氧焰廠的重建與恢復生產;18大隊負責唐鋼的土建工程,建設了70號居民小區、後又建了68號居民小區、66號小區;18大隊和後來成立的19大隊還負責完成了78號小區的建設任務;16大隊擔負的是豐潤縣重建任務;11大隊的全部力量投放在了司家營鐵礦的重建上。值得自豪的是,這60000多人的建設大軍是我組織運輸進入唐山的,進入唐山的這100趟軍列的每一節車廂、每一節車皮都是我向總後軍列辦軍代表那裡要來的。為此,我自豪,我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託,我沒有辜負「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在唐山抗震救災之初最緊張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肩負了許多艱難的任務,處理了許多非常棘手、非常難辦的事情。如遷安沙河驛8號、12號線改專用線的事情。我跑北京路局,跑鐵道部,哪兒也不肯做主。後來,我又去天津鐵路分局交涉此事,才最終簽了協議。然後,我拿著協議再去找北京路局,再去找鐵道部。上下反覆,幾經折騰,終於使鐵道部正式下文件,辦妥了這件事。

這些都是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些往事了,但每當我想起自己在危難關頭所做的這些事情,心裡都非常踏實。因為我覺得這是我應盡的職責,為共產黨和人民做這些工作,我無怨無悔。

(李志成根據賀成祥口述整理)

歡迎關注中恆文化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文化路煤醫道口東行50米

喜歡請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恆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中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