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超頻之旅前瞻:Google Assistant 讓人興奮又恐懼,但它代表著人機交互的未來

超頻之旅前瞻:Google Assistant 讓人興奮又恐懼,但它代表著人機交互的未來




摘要:

載體的變化,也開始讓巨頭們再次思考一個「合格的」虛擬助理應該能做什麼,以及現在該做什麼。




虛擬助手們的競爭,正因為智能音箱的出現重新變得有趣起來。


亞馬遜為 Echo 搭載的 Alexa 以及它們在市場上取得的成功,顯然為其他科技巨頭帶來了強烈的刺激。在此之前,無論是谷歌、微軟還是蘋果,都一直糾結於如何為 PC 或者移動設備提供一個足夠聰明的語音助手,但亞馬遜的實踐證明,推出一款「AI 優先」的產品才是激活這個世行的關鍵一步。


載體的變化,也開始讓巨頭們再次思考一個「合格的」虛擬助理應該能做什麼,以及現在該做什麼。2016 年,Google 正式用體驗更加完善的 Google Assistant 替代了已經運行了四年的 Google Now。和 Google Home 一起登場的 Google Assistant 可以看做是 Google 進一步對戰 Siri、Cortana 以及 Alexa 的武器,但實際上,Google 已經借旗下的各個平台,讓 Google Assistant 完成了從工具向生態載體的轉變。


Google Assistant 對 Google 的人工智慧布局來說意味著什麼?這個神秘又重要的團隊是如何工作的?9 月,由極客公園前沿社舉辦的「超頻之旅」活動,將走進 Google 矽谷總部,與 Google Assistant 團隊深度交流,同時,來自知乎、今日頭條、摩拜單車、華米科技等公司的負責人,還將與該團隊共同探討 Google Assistant 的全球視野與中國市場。




更自然的人機交互

為什麼包括 Google、微軟、蘋果甚至三星都如此希望在用戶的生活中安插一個虛擬助手?


當 AI 成為所有科技公司的絕對主角,如何串聯起所有的 AI 服務,並且讓這些服務更自然的出現在用戶需求的場景中,並且搜集用戶的反饋數據,也就跟著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一個能全面接觸到用戶的虛擬助手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我們現階段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虛擬助手?在此之前,Siri 和 Cortana 的嘗試都比較典型,它們都是基於搜索結果和已有資料庫進行簡單的問答,或者基於用戶過往的搜索習慣預測其有可能需要的信息——2012 年最開始搭載在在安卓 4.1 和 Nexus 手機上的 Google Now 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看看人們對於此前對虛擬助手的吐槽大概你就會理解,想要真正進入場景並且獲得人們的使用習慣,之前的嘗試並不算成功。而後來亞馬遜旗下的 Echo 和其背後的 Alexa「彎道超車」的例子卻充分說明,對於一款虛擬助手來說,現階段人們更希望它作為「傭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不是「朋友」。也就是說,任務導向型的虛擬助手才是目前最合理的產品形態。


所以從 Google Now 進化為 Google Assistant 之後,後者也在這個層面做了不少努力:「Now cards」被「Feed」取代,「Now on Tap」被「Screen Search」取代,同時 Google Assistant 還結合了 Google 積累多年的大數據、語音識別、機器學習、自然語義分析等技術,可以說,Google Assistant 身上積累了超過 Google 十年的技術積累。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技術的強化只是一方面,Google  Assistant 的產品邏輯也在進一步進化。在今年五月份的 Google  I/O 主題演講中,Google Assistant 的負責人 Gummi Hafsteinsson 提到了 Google Assistant 的三大特徵,分別是自然的人機交互、對所有人可用和實用性。


對這三方面的理解,Gummi Hafsteinsson 表示,所謂更自然的人機交互不應該只局限在某個形式中,而是通過讓視覺、語音、文字等多個人機交互方式實現無縫組合;而實用性則是指,Google  Assistant 的使命是時刻伴隨用戶,在用戶的生活中不刻意、自然而然的出現。比如說,當你打開冰箱,發現沒牛奶了。你只需要簡簡單單、很自然地對 Google Assistant 說一聲:「Hey Google,把牛奶加入購物列表」。同時這個步驟並不會讓你放下手頭的事——Google  Assistant 存在的意義應該是輔助用戶,而不是希望用戶專程去「調戲」或者擺弄它


或許同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在設計產品體驗之處,Google 還專門請來了 Google 塗鴉的首席設計師 Ryan Germick 對產品進行優化,力圖讓這個虛擬助手更加具有個性化。

正是這些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進化,讓 Google Assistant 實現了作為虛擬助手的一個基本但是重要的突破:它能更積極的與用戶對話,同時,也讓用戶更有興趣主動使用它。




上升到生態打法的 Google  Assistant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由 Google  Now 升級而來的 Google Assistant 具體能做些什麼:除了用他設置鬧鐘、提醒,控制傢具以外,Google Assistant 在今年的一個最亮眼的更新在於在 Google Home 上添加了 Hands-Free 打電話功能,並且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識別出是誰發出的指令,實現個性化服務。


目前 Google 旗下有 7 款產品的月活躍用戶超過 10 億,包括 Google Search、Android、Chrome、Youtube、Google Maps、Gmail,以及 Google Play。另外 Google Photo 的月活躍用戶超過 5 億、Google Driver 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則超過 8 億……所有這一系列產品中,或多或少你總能看到 Google Assistant 的身影。當然,在 2016 年發布的 Google Home 中,Google Assistant 也是絕對的主角。


Google Home上搭載了新功能 Hands-Free 打電話功能


同時,Google Assistant 還在向外部合作進行拓展。它即將登錄 iPhone 與 Siri 直接競爭,同時還與 70 多家智能家居廠商達成了合作,用戶現在可以通過所有內置了 Google Assistant 的設備控制更多的智能家居設備。


所以,儘管起步不算最早,Google 已經幾乎把所有資源和能力都向 Google Assistant,並把它作為「AI first」的橋頭堡。而在市場格局上,它顯然也已經甩開曾經的競爭對手 Siri、Cortana 以及 Alexa。下一步,它的目標是通過 Google Photos 的智能相冊助理、Google Maps 的智能路線習慣規劃、YouTube 的智能推薦、Gmail 的智能自動回復、結合計算機視覺搜索的 Google Lens 等等功能全民深入到用戶的生活中去。


這樣由內外產品構築起來的生態,一方面成為了谷歌的無與倫比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成為了谷歌在這個領域強大的護城河。

「生態層面」的打法不免讓人興奮又恐懼,Google 是否再一次搶佔先機壟斷了這個市場?Google 眼中人機交互的未來又是怎麼樣的?中國市場還有哪些機會和不確定性?在接下來的超頻之旅上,我們將帶領來自摩拜單車、知乎、今日頭條、華米科技等公司的管理者與 Google  Assistant 團隊深入交流,到時會碰撞出什麼樣有趣的話題和火花?請隨時關注極客公園和頂樓帶來的獨家報道。


頂樓 TopView

 是極客公園前沿社的特別內容生產小組,我們關注前沿科技對現在及未來商業所帶來的影響,發表最具科技的商業洞見。



文章轉載自 

頂樓TopVie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8K 電視和顯示器已問世,真正普及可能還需要 10 年
聯想發布 Moto X4 和第 6代YOGA,不過 AR和VR 才是重點
再來點不一樣,國行Moto Z2 play上手體驗
兩年賣出15萬份米粉後,他讓人人湘的系統進入了千家餐館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