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為你搭脈 | 中醫藥治療血尿歷史悠久,從腎絡瘀阻論治

為你搭脈 | 中醫藥治療血尿歷史悠久,從腎絡瘀阻論治

來源/視覺中國

單純血尿,特別是顯微鏡下血尿,是慢性腎炎主要臨床表現之一,通過相差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形態,能準確區分腎性血尿與非腎性血尿。

多數患者和醫生認為單純血尿,預後良好,無須治療,未予重視。但從單純腎性血尿的臨床腎活檢結果來看,成人中-重度病變佔到30%以上,病情及預後不容樂觀,後期很快進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中醫藥治療血尿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快速消除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素問·氣厥論》闡述本病的病機為「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濕熱內侵,熱盛灼傷血絡,出現血尿;或肝氣鬱積,氣鬱化火,迫血妄行;虛證以氣陰兩虛為本,腎與脾分別為先天、後天之本,脾腎虧虛,正氣不足,脾氣虛弱,中氣下陷,統攝無權,血無所主,不循常道,發為血尿;或陰虛火旺,虛熱內擾,均可導致腎炎血尿。

慢性腎炎一般病程久遠,久病必瘀,中醫認為絡脈瘀阻,血瘀而血溢絡外,導致血尿。絡脈是經脈的細小分支,內絡臟腑,外聯肢節,遍布全身各處,具有滲灌血氣以濡養全身,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和內外環境穩定的作用。腎絡體系即分布於腎臟的陰絡系統。腎絡充盈飽滿、循環通暢、氣血滲灌有序,腎臟能發揮正常生理功能。

本病的治療從本虛(氣陰兩虛為主)、標實(濕熱內蘊、腎絡瘀阻)著手,疾病初起,以消濕熱為基本治療原則,清熱與祛濕兼顧。久病則活血通絡、疏導清利。

治療關鍵在於行氣活血,舒解腎絡之瘀滯,絡以通為用,氣行則血行,血暢則絡通。慢性持續期以氣陰兩虛為主,病延日久,正氣虧虛,無力抗邪,臨床對策是益氣養陰,兼清虛熱,少佐活血通絡藥物。

所以,腎炎患者及家屬初步了解中醫立足脈絡瘀阻貫穿始終的病機,就能更好地理解醫生根據血瘀的程度靈活配合活血益氣、活血通絡、活血止血等藥物的措施了。

專家介紹

張長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

市中醫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