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火中誕生,只有八年建校史,這所學校卻培養了166名兩院院士!

戰火中誕生,只有八年建校史,這所學校卻培養了166名兩院院士!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沒有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1937年日本大舉侵華,東部沿海各行各業相繼內遷,教育界也不例外。抗戰爆發後,戰亂的環境已經無法放得下一張書桌,京津地區的國立北大、清華,私立的南開大學先南遷再西遷合為西南聯大,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堅持學術研究,培養人才,在當時黑暗的中華大地上點亮了一盞民族希望之燈。

西南聯大

早在1935年華北事變後,清華大學就已經開始秘密南遷,將一批書籍教學儀器運至武漢。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蔣委員長決心抗日,分別會見了北大校長蔣夢麟、清華校長梅貽琦、南開校長張伯苓等人商談學校搬遷事宜,初定三校在長沙臨時合併辦學。日軍進攻天津,南開大學被毀,三校立即南遷。1937年9月國民政府宣布建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1600多名師生從全國各地長途跋涉匯聚長沙。11月1日,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課,這天也成為了西南聯大的校慶日。

1937年冬,日軍佔領南京,局勢日益惡化。1938年1月,學校宣布成立西南聯合大學和寒假後在昆明複課開學。2月,學校開始西遷。千餘名師生在凜冽隆冬中肩扛手提著書籍、教學器具,時而舟車,時而徒步向西前行。水路上,帆船逆風難行,學生們就拉起纖繩一步一步拽著船逆流而上;陸路上沒有汽車騾馬,師生們就徒手在泥濘崎嶇中推車前行。師生們白天趕路仍不忘晚上學習,近三個月時間這次輾轉數千里的學界長征勝利結束。5月4日西南聯大在昆明正式開學。

奔赴雲南

西南聯大沒有像其他的大學那樣設立校長,而是設立學校常委會,由三校校長輪流擔任主席,梅貽琦擔任首屆主席。由於蔣夢麟和張伯苓後來去重慶任職,西南聯大一直由梅貽琦執掌。從此西南聯大開始了它輝煌的傳奇歷程。西南聯大學術自由各領域名師百家爭鳴,當時的老師教授們的學術成就碩果累累,各領域著作汗牛充棟。當然,最為重要的成就還是培養了一大批各領域的優秀人才。

聯大有嚴格的教育教學條令管控各教學環節,成績不及格者不得補考以零分計。由於戰爭影響學校條件艱難,西南聯大研究生教育並不突出,本科生的培養卻成績斐然;教授名師均在一線授課,老師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培養,讓學生學到許多紮實的東西,許多理工科教授們領著學生起早貪黑地動手做實驗,讓聯大的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為聯大學子在日後大放異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正在上課

1938年,聯大確立了剛毅堅卓的校訓,意在聯大培養的人才必具備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嚴謹治學的同時聯大也有豐富的業餘生活,各種社團種類繁多,多達百餘個。讓學生得到知識和情操的全面提升。昆明遠離重慶和前線,受政治和戰亂的衝擊小,成為了難得的學術凈土,世外桃源。三校合併後聯大內大師如雲,教授名師層出不窮,莘莘學子苦讀不輟,一時間雲貴高原上又崛起了一座文化高峰。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完成了它長達八年的特殊使命,舉辦了結業典禮。隨後,北大、清華、南開分別遷回原址,在昆明留下一所師範學院,後為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在滇八年為國家培養出166位兩院院士,十餘名兩彈元勛,四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西南聯大雖然結束了,但它的威名和影響卻長久留存,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座傳奇的豐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之亂談 的精彩文章:

此人乃民國四才女之一,魯迅對她評價很高,為啥緋聞男友那麼多?
清廷第一活閻王,母親不讓他娶自己姨媽,他便拒絕妻室之歡四十年

TAG:史之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