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3 道黃茶之豐味

13 道黃茶之豐味

指導老師:金維嘉

資料和圖片都搜集整理好這天,恰巧趕上教師節。金老師,沒有您,這個總結完不成。一萬個感恩自學子心頭策馬狂奔。

黃茶

做為六大茶系之一的黃茶由於產量低,似乎並不為廣大茶客所了解。據2015年全國茶葉產量數據統計,綠茶高居榜首,為1438080萬噸;黑茶次之,為297082萬噸;青茶與紅茶不相上下,分別為258885萬噸及258112萬噸;唯有黃茶少得可憐,0.3472萬噸。要說黃茶何故如此稀少,只因多了一道燜黃工藝。

1、黃茶的知識及溯源

黃茶的基礎特徵,黃葉黃湯。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茶品種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遠安黃茶、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廣東大葉青、莫干黃芽、九香彝皇黃芽茶等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風韻,有緣遇見別錯過,先喝了再說。

黃茶的燜黃工藝較為複雜,我特意請教了制茶老師傅,儘管紙上談兵,但多少可以理解一些。

悶黃,將揉捻葉用專用清潔純棉布包裹茶團,烘焙至轉黃,中途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要用紗布抖翻透氣,1-2次為一個周期,反反覆復。全靠師傅根據自己的手藝和感知來拿捏把握。

發酵,少一分則欠,多一分則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酵過頭,對口感和香氣的影響會非常的大。這些工藝目前只能是完全靠經驗,花時間去感覺,去嘗試,摸索和把控。

看下來製作工藝比較繁瑣,師傅的經驗和熟練度很關鍵。黃茶製作成本較高,且成品率難以精準把控,這是黃茶產量低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於工藝複雜及推廣不足,黃茶產量漸漸衰弱,很有必要叫大家多了解一些。

黃茶在燜黃過程中,茶多酚總量緩慢下降,氨基酸總量增加,酯型兒茶素有所下降,使黃茶的口感更為醇和。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可以加強腸道活性,幫助腸胃吸收。此外,黃茶在防癌抗癌、消菌殺毒、消脂去油膩等方面的功效較為顯著

百度百科對黃茶做出歸納與劃分,但其不盡然,只能做為參考,茶葉的每一門類深究起來都有額外發現,黃茶也是。

黃茶的歷史可追溯至盛唐。當時的壽州黃茶已屬貢茶,這個黃茶,就是現在的霍山黃茶。只是,當時應是以蒸汽殺青的方式加後續工藝製成蒸青團茶。由此來看,黃茶最初是作為一個具有黃化現象而存在的茶種

到了明代,偶然發現,殺青後若不及時散熱,嫩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黃變,使茶品質量下降。「奚堪品斗,僅供下食」。又經過時間推演,發現通過適當的悶堆,香味會變得更加甜醇,而後把燜黃工藝給固定下來了,通過工藝加工而成的黃茶自此開始出現。

因此,完全可以把黃茶分成兩類:品種黃茶和工藝黃茶。若問它們之間的口感區別,這又能擴展細化多種,只得多去品鑒,別無他解。

圖片贊不?

2、主講老師——金維嘉

我等有幸與 13 道黃茶同時相遇,是有淵源的茶審課上有一位叫金維嘉的主講老師,若說不同之處語言表達得出來,卻有些肉麻。這位老師並非十足的風流倜儻,走馬路上不見得有很多人觀望。要體會他的好,一定要到課堂上來

茶葉審評這種專業級別興趣課,學生一多半是業務需求,擴展擴展人脈,補充點知識,豐富一下生活,也有一些純屬求知慾旺盛。學生又多半有點年紀,男女長幼年紀跨度幾十年都可能,卻不曾想學得比以往讀書時更認真,對老師更恭敬,每個人到了班上都生出孩子氣,恍如時光倒流,全都加倍地珍惜

金老師比班上許多同學年紀輕,他受歡迎到什麼程度?我來概括一下,不僅女同學喜歡跟金老師發嗲,男同學也是。

茶審課按科目分了歸屬,先後有三個老師。其餘兩任也很有特點,水平之高,文化底蘊之深厚也頗感意外。金老師最年輕,用兩個字歸納他:有趣。他做的PPT是帶動畫的,裡面的圖片均是他自己拍攝,專業、嚴謹、藝術、一目了然又時常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小欣喜。更意外的是,金老師每一屆講課的PPT都會更換,他說,否則覺得是在重複自己。若你見多了高等院校靠一門課混吃到底的某些教授,金老師所為無疑令你欣賞與敬愛。不得不說,這學校真好,留得住這樣的老師。

茶葉的審評雖無太多玄奧,但有一定技術含量,過程簡單易學,要想真正領會其中內涵還需要天賦與勤勉。上海的職業培訓比較嚴謹,考過中級,再往上考便沒那麼容易。茶葉審評的中級分為兩部分:理論和實踐。雙科同時過了80分才可以直接考高級,不然只能等足兩年才能讀高級。由於對操作的感性認識,這雙80並沒那麼容易拿,不是每一屆學員都能出「雙8」。跟所有的行業一樣規律,過了中級多數人就全身而退,考到高級者寥寥。

穿白襯衫的就是金維嘉老師

金老師曾就讀帝都某大學,情商與智商雙高,他也是本校當年學霸,一年之內拿下四個證書。原來,他考了茶藝師初中高三級,可不就是茶藝中級拿了「雙8」,中間又參加了一個比賽考了第三名,直接拿到茶葉審評的高級證書。沒學過茶審拿了第三名,真了不起。次年,他又考了教師證,被留校了。這些他本人很少炫耀,同學們偶爾問及,他自謙走了狗屎運。這得多大一坨狗屎呢?

金老師說,學校里的男老師基本都很帥氣且多才。我倒是相信,雖然茶學與天文物理化學數學之流比起來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真正愛茶之人卻多儒雅清流。只是,他們沒遇見我這樣愛文字總結的學生而已。世間有些機緣正是:你很好,我剛好遇到。

對知識孜孜以求的同學們

3、13道黃茶開湯集

此次開湯,金老師和同學們在兩天之內一起倒騰出 13 道來。很有必要給大家全部捋一遍,圖片有18道,其間有幾款茶是重合的。

查資料時發現,有幾種黃茶在百度百科的單級目錄還沒有及時收錄進去。在我提過以後,你有心可以第一個去寫幾種黃茶的百科,始作俑者吹牛時可以用哦。

一般來講,敢送到專業審評老師檯面的茶沒有十足的自信不輕易拿出來。由於人多忙亂,13 道茶比較多,一時考慮不到,每一道工序圖片拍得沒那麼齊全,現有老師和同學們貢獻的圖片,盡全力展現出來。

此次審評黃茶樣共有13 道,分別為:

芽茶

莫干黃芽鳩坑種、莫干黃芽迎霜種、天台黃茶、霍山黃芽、蒙頂黃芽、九香彝皇黃芽茶

小茶

君山毛尖、溈山毛尖、九香彝皇黃小茶、金幣茶(君山毛尖同一原料,壓制)

大茶

霍山小火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

黃茶審評方法:3克茶,150毫升開水,悶泡5分鐘。

準備就緒,開始試樣審評。

開湯之後,首先在視覺上顛覆了我此前對黃茶的理解。黃葉黃湯不應該是黃茶的基調嗎?但出湯後很明顯湯色深淺不一,有的居然偏淺熟褐。擇其三四做個闡釋。

印象很深刻的一款霍山小火黃大茶,聞香時很重的焦糊味。我本不願意入口,金老師過來聞了一下,說「純正」,接著他喝了一口茶湯贊好。老師說好,我是一定要嘗嘗的,結果入口的確醇和柔滑別有一番滋味。偏見,很可能與緣分擦肩而過哦!

霍山小火黃大茶 霍山黃大茶

其間一款天台黃茶非常有特點,這是班上年紀最大最認真的一位同學邱燕貢獻出來的。邱姐姐氣質優雅也很樸實,這款茶是今年上海茶博會指定用茶,一位孫姓同學送她的,她沒捨得吃,這次帶來了。經她求證後介紹,天台黃茶還沒有被歸為黃茶類,沒經過燜黃,屬自然黃化而成,但它具備黃茶的很多特點,是地方小茶種,嚴格來說還是綠茶的一個小種。無論怎樣,這次算惡補了一下知識,也與大家一同來分享。

天台黃茶屬於天然黃色、自然出色。原料所制茶葉具有「三綠透三黃」的獨特品質,即外形細嫩綠潤透金黃、湯色嫩綠清澈透黃、葉底嫩黃鮮艷,香氣嫩香,滋味鮮醇。

還有一款備受好評的黃茶——莫干黃芽迎霜種,它外形細緊多毫,色澤綠潤微黃,香氣嫩香高長持久,滋味濃醇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成朵。

原來湖州莫干山的黃茶樹有十幾種,能做出好茶的樹種並不多。現下送來的茶樣來自兩個樹種,一為迎霜種,一為鳩坑種。若不去比較,兩款黃茶都為上品,但同時審評出湯,頓時分出高低不同。想想,茶葉審評不是個討喜的活計,吹毛求疵,有時候真的很討人嫌。除去寫文章,我會做到吃茶不語。

莫干黃芽迎霜種 莫干黃芽鳩坑種

周折補上兩種茶的對比圖。

最後講一款金老師最為推薦的具有梔子花香的九香彝皇黃芽茶,果然並非虛名。此茶為川茶群體種,三月底、四月初的筍型芽茶。據說採用古法傳統製法,九悶九制,60天匠心工藝。

九香彝皇黃芽茶芽頭嫩勻,呈黃褐色,湯色清澄明亮,葉底黃亮,聞起來有百花之香、馥郁高遠、九泡九香、韻味悠長,口感甜潤鮮爽,飲後齒頰留香吐氣如蘭。

這廣告打得好呀,不如嘗一嘗。

獻上一組金老師手機拍大片。手機拍圖,老奶奶我都不扶,目前只服金老師。

九香彝皇黃芽茶

黃茶開湯13 道,款款有滋味有特點,可謂豐裕多姿,好一場視覺味覺之盛宴。而我力所不能及,無法一一詳盡描述。亦是我缺乏定力與經驗,極難於人多耳亂時靜心,學子不才,慚愧之至。

我一初淺學子盡微薄之力做本次開湯總結,旨在為此階段學業留下一點印記。期間,金維嘉老師不厭其煩為我補充專業資料,並特意拍攝圖片補缺,感動之至竟無法語言表達。另,石頤茶業小主和同學們也對我鼎力相助,大家為我授業解惑,滿足了我的求知慾,在此鞠躬,深表感謝。

指導老師:金維嘉

圖片提供:金維嘉、袁璐、邱燕、林箐芳、29

謹以此文為我此段學習做個總結,感謝邂逅的所有老師與同學們,一路上有你們,很好。

老師,

跟您說句悄悄話……

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主 編:月亮傳說

副 主 編:萱萱

責任編輯:鳳九歌、宋。

特約編輯:夢谷月、董。

歡迎關注熹東會,

這裡是奇葩異放之地,

您會偶遇各界大咖與各種獨特有趣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你喝的茶到底有多臟
科學闢謠,這幾大坑人的茶界謠言別再傳了!
佛教故事:古鏡茶坊
70後設計師帶著一家5口,在茶馬古道畫了間桃花塢,浮生清閑陪父母慢慢變老
就不喝奧黛麗·赫本式的名媛下午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