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男孩愛玩自己的小雞雞,這正常嗎?

小男孩愛玩自己的小雞雞,這正常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值此教師節之際,對所有教師說一句:你們辛苦啦!另外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教育的書,《兒童發展心理學》,作者邊玉芳、張瑞平 。

這種類型的書,可能很少有人愛看吧,豆瓣都沒有評分。本書讀起來很有學術氣息,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

心理學,顧名思義,是研究人心理的一門學問,它不像物理、化學那樣,有那麼多公式可以套用,大部分時候是一種「揣測」,有一個詞叫做「揣摩聖意」,不就是猜嗎?但這句話要是被研究心理學的人看到,八成要氣個半死,他們認為心理學與物理、化學一樣,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沒有任何「瞎猜」的成分,何況,物理化學也有模稜兩可的地方,不是嗎?

廢話不多說,回到本書,本書首先介紹了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個基本理論,我將其稱為「八大門派」,然後又分別從感知覺、語言、記憶、情緒、智力、自我、道德等諸多方面詳細剖析了兒童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內容稍顯重複、啰嗦、枯燥。關於本書,咱們簡單介紹下八大門派,有個了解就OK了。

一 遺傳決定派

這派的人堅信在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基因,外部環境和教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具體來講,到了某一階段就做某一階段的事,如果你非要揠苗助長,讓兒童學習不該他那個年齡段該學的東西,只會事倍功半。

他們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以一對雙胞胎為例,讓老大在48周,也就是大概一歲時開始爬梯訓練,老二則啥訓練都沒有,再過6周,讓老二也加入爬梯訓練,結果發現,老二很快就達到了老大訓練好久才能達到的成績,這是什麼道理?這幫人又對大量的雙胞胎在玩積木、記數字、學單詞等方面進行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不論在哪一方面,受訓練的兒童在一段時間內雖能超過未受訓練的兒童,但達到某個年齡後,一旦給沒受訓練的兒童同樣的訓練,他們馬上就會趕上甚至超過受訓練的兒童。

由此得出更深的結論是:外部教育環境再好,如果孩子沒有達到那個年齡,則效果甚微,這裡所說的年齡可以進一步認為是「基因」,他們認為這是受基因控制的,外力無法改變,故而他們是遺傳決定派。

二 環境決定派

道生一,一生二,萬物負陰而抱陽,有陰必有陽!既然有遺傳決定派,就必然有環境決定派跟它對立,這派的人認為兒童學習的基礎是條件反射,外界給他什麼刺激,他就會有相應的動作,如果你可以控制外界的刺激,你就可以控制他的成長,故而教育是萬能的,那些認定遺傳、基因起決定作用的人,哪涼快去哪呆著去!

他們的試驗是這樣式的:將一隻小白鼠放在9個月大的孩子身邊,孩子剛開始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一旦他想伸手摸小白鼠時,試驗人員就會突然敲響鐵棒,將孩子嚇一跳,如此重複多次,結果這個孩子見到小白鼠就害怕。由此得出結論: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用有利於那個方向的刺激去鼓舞孩子,從小培養,養成習慣。他們的口號是:「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我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三 強化派

這派的人信奉的思想很簡單: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是被動的,完全取決於外界對他們行為的反饋,如果某一行為不斷得到強化與鼓勵,則兒童將會很快熟練這一行為,如果外界對兒童的某一行為沒有任何反應,則該行為將會逐步消退。

四 階段派

這派人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0-2歲為感知運動階段,兒童通過運動認識世界;2-7歲為前運算階段,這段時間的兒童以模仿為主,缺少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7-11歲為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初步形成邏輯思維;11-15歲為形式運算階段,抽象思維逐漸形成,兒童具備了對假設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這派的特點在於他們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分階段的,不是連續的。

五 社會派

這派人認為人的一大屬性就是社會性,脫離了社會那還能叫人?故從孩童開始,人的心理就具有兩大機能:低級心理機能和高級心理機能。他們認為人的心理是在社會活動中不斷形成的,具體到實際應用中,這派人提出了一個「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們將一個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稱為「最近發展區」。打個比方,你在沒有藉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立定跳遠跳了兩米,但如果旁邊有個專業的教練給你點撥兩下,你就能跳兩米二,這裡的意思是說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兒童時,不要只看到他眼前的能力,也要看到他潛在的能力,如果做教育的沒有這個思想,那麼很可能會耽誤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

六 生態派

生態這個詞本意指生活狀態,但現在已經被用爛了,不管什麼事物,只要掛上「生態」二字,好像就立馬高大上了一樣。不過這裡說的「生態派」,還確實有那麼一點道道。

他們的理論全稱為「生態系統理論」,他們認為兒童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中,分為四層,最裡面一層為微觀系統,由家庭、學校、鄰居等組成,它跟兒童直接接觸,故而影響最大;第二層為中間系統,這層的實質是上一層的關係層,如家庭與學校的關係,家庭與鄰居的關係,如果關係和諧,則有助於兒童發展,如果關係對立,則不利於兒童發展;第三層為外層系統,它不直接接觸兒童,但會通過影響微觀系統里的組成單位間接影響兒童的發展,比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學校附近的人文環境,它雖然不直接影響兒童,但卻可以通過影響父母、老師,間接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第四層為宏觀系統,它指的是整個社會的文化、經濟、風俗、歷史、法律等。

這派人認為四個系統組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只有整個系統運行良好,兒童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七 性慾派

這派的創始人是弗洛伊德先生,他總喜歡把所有問題都歸納到「性」上,他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0-1歲為口唇期,兒童通過吸吮、吞咽、咀嚼等方式產生快感;1-3歲為肛門期,通過排便滿足自己;3-6歲為性器期,兒童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6-12歲為潛伏期,兒童的「自我」和「超我」開始形成,他的性需求得到壓抑;12歲以後為生殖器期,兒童開始擺脫成人的控制。

有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說明這派的觀點,小男孩3歲以後開始對自己的小雞雞產生興趣,並會時不時撥弄它,這個時候的家長如果打他罰他,可能會給他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性慾派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並沒有任何道德意識,他們只是在探索自己的身體,家長無需大驚小怪。

八 八段派

這派人基本傳承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但又做了進一步改進,他們將人完整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對應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處理好了,兒童就能健康生長,處理不好,兒童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0-1歲為口唇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信任對抗不信任,初生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總是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如果家人對他好,他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那麼他就會慢慢產生信任感;1-3歲為肛門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對抗懷疑,1歲後的兒童已經可以開始活動了,他們爬來爬去,試圖證明自己是自主的,如果這個時候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事事都代勞,他們就會產生很強的懷疑心理,認為自己不應該爬來爬去;3-6歲為性器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動感對抗罪惡感,四五歲的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不停的探索,不停的提問,這一切都表明他們是在主動的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求知慾不加表揚,反而嘲諷,會讓他們產生罪惡感,進而失去探索世界的興趣;6-12歲為潛伏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奮對抗自卑,上一階段發展良好的兒童會進一步發揚主動性,更加勤奮的學習各種知識,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有些家長、教師會認為這孩子太淘了,太鬧騰了,於是加以阻攔,那麼自卑感開始產生。

以上為八段派的前四段,後四段是關於成年人的,這裡也就不介紹了。

好了,朋友們,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大門派介紹完了,你認同哪一派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思學 的精彩文章:

看了這個故事,你會明白不是所有託夢的都是來幫你的
鬼有三技,你能挺住,它就跪了
中國製造是否已經引領世界?

TAG:靜夜思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