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即便世界是平的,上面也總會有起伏——備考回顧與展望

即便世界是平的,上面也總會有起伏——備考回顧與展望

備考歷程已經過去大半,大家也經過了暑期強化學習的折磨,以及八九月之交的休整。現在可能是時候應該做一個回顧和展望了。

開始備考至今,大家已經做過很多努力。通過面授課和微博微信公眾號的交流,我對大家的表現有了一些了解。總體而言,你們相當出色——當然,我希望並要求你們更出色、越來越出色——每當我想起你們考研的機會成本的時候。

每次講寫作,我特彆強調的一句話就是,少一些觀點、多一些分析

大家應該用類似的方法去對待記的筆記。

如果你總在記錄一些觀點,那麼你只是在處理一些信息、知識。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信息、知識已經變成了可以低成本獲得的同質品。那種內部資料、內部知識、獨門傳授的年代已經越來越遠了。

當我們渴求洞察力的時候,我們必須意識到洞察力只有通過內省(introspection)獲得,而不能通過複製和粘貼實現。

那些信息、知識原本就在那裡,你把它們拼裝在一起這個動作本身,不足以產生洞察。「知道分子」是不夠的。

這種內省就必然要求我們努力地「分析」。

當你非常漂亮地把文字信息匯總在一起的時候,記得問自己一句So What?

你從記下的這些筆記中得到的是讓自己興奮的啟示,還是在普通的媒介中、教材中已經泛濫的陳詞濫調?

如果是後者,就證明你的分析還不夠深刻。

大約100年前,一個叫蔡元培的人說過下面的話:

大學不應該成為販賣知識的場所,而要為社會變革提供批判性的精神資源和價值理想。

這樣的話貌似相對於專碩的培養目標而言顯得過於形而上。但是,我相信其中的邏輯是普適的。

作為專碩的學生,也可以問問自己,除了買了一些知識(至少不應該只是知識的載體)之外,你的批判性思維為你貢獻了多少洞察力?

前者只會讓你在這個備考過程中充一次電,後者會讓你自己成為一個充電器。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前提,有兩個。

第一,不能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

不應當以後見之明的方式,對所有曾經成功、失敗的企業及其實踐都簡單地做出人云亦云、刻板印象式的解釋。

如果對待歷史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面對未來就很難具有敏銳性。

即便面對教材中的理論、工具,也總是問一句,這個東西適用的邊界條件在哪裡?

第二,保持開放的心智。

如果把視線局限在此時此刻、你的學校、你的專業……你的批判性就會慢慢窒息。

一些同學面對聽說過的某些觀點,就會抱怨「過時了」;面對很新的思路,就會嚷嚷「太超前了」;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就會嘟囔「這和我沒什麼關係」……

然而,沃爾瑪這種讓東西更便宜的邏輯,似乎沒有過時;20年前當有人說通過QQ這樣的平台可以賺錢的時候,不少人會認為超前;另外,當初,那幾個最大的唱片公司都沒有認為蘋果公司會和自己有什麼競爭關係……

當然,批判不是簡單的否定。就好像,你不看春晚,又怎麼能知道它有多差呢?無論我在課堂上對某些你們熟知的理論提出怎樣的新見解,都不意味著我在否定它們或者希望大家放棄它們。

那意味著:

如果你學習了某種思路(A),又批判了它(B),那麼你得到了A+B。

如果你沒有認真學習這種思路,於是就不能明白如何對其進行批判——結果就是,A和B你一個都沒有得到。

如果你對我所提出的某些思路不贊同,歡迎來辯,前提是你要自圓其說,而不僅僅是不高興。因為用合乎邏輯的方式自圓其說的能力,正是我要訓練你們的。

希望大家在兩個方向運用這種批判性思維。

第一,縱向。

也就是按照一種分析和推理的邏輯,總是問兩個問題Why? So What?

我們對「誠信經營」的思考起始於So What這個問題,發現它與我們關心的道德品質問題相關性不大。接下來,通過Why我們推知不誠信的現象與成本和收益有關。

第二,橫向。

希望大家成為關聯主義者,善於使用自己的洞察力在貌似不相關的事物之間發現和建立關聯

就好像胡瑋瑋借鑒互聯網+單車將共享這個概念落到了地面。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在縱向推理和橫向關聯方面很傑出,但是知道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總是有益的

目前的專碩培訓在師生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對等的關係——老師們都是某學科內的專才,但是要求學生們成為跨學科的通才。

這種不對等的好處之一就是,給學生提供了實踐關聯式思維的機會。

對邏輯和論證有效性分析的學習,會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財務分析、行業研究是如何迫切需要邏輯性;通過對人們行為心理的分析,大家可能會對「管理」有更深入的思考……

離開所有老師們,那些TED speakers會不斷提供給你關聯思維的新啟示。

希望大家總是保持好奇心面對整個學習過程。我很希望了解大家的學習體會。比如,我很少對某個理論做深入解讀,而只是教給你們運用的方法(回憶關於「沉沒成本」問題的講解)。迄今,我還不是很了解大家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講解得到的收穫如何。

我寫到的所有這些期望,很大程度上都不局限於我所教授的課程的範疇,而可能是你未來整個研究生教育階段的目標。

信息和知識讓世界變平。但即便世界是平的,上面也總會有起伏,有一些人和組織會脫穎而出,憑藉他們的洞察力。

希望未來的生活和職場實踐,可以讓同學們彼此分享從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收穫到的洞察力,而不僅僅是一些常識性的觀點。

蘋果手機掃碼打賞的同學,請附言告訴我你是誰。謝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碩王誠 的精彩文章:

TAG:專碩王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