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街上的箍桶匠

老街上的箍桶匠

N李福生

說到箍桶,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即用各種材質的箍將做桶的木板一塊接一塊銜在一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箍桶這老行當曾經風靡一時,而在古鎮老街上,有一家祖傳三代木桶製品店。一位近五十歲的箍桶匠,精神矍鑠,每天都在忙著給人箍桶,忙得不亦樂乎,人們都稱他「箍桶榮」。

[

盛水不漏考驗手藝

]

箍桶店裡,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杉木香,店旁按照尺寸大小整齊地摞著各式各樣的木桶,有臉桶、腳桶、澡桶、擔桶、馬桶、米桶、果盤、鍋蓋……另一邊斑駁的牆上掛滿大小不一的鐵箍、竹箍,尺、鋸、鑿、刨、刮刀……一字排開在牆下的工具柜上,還有用於木工製作的長凳,店中僅留出一條狹窄的過道。箍桶匠的兒子是我大哥的同學,那時候,老街的夥伴們戲稱他「箍桶奇」。他初中畢業就輟學,那一年,他十五歲,跟著父親學起了箍桶的手藝。父子倆每天在這十五六平方米的舊店鋪里做木桶、馬桶、面盆、鍋蓋等木製品……

網路配圖

盆桶這些器具都是用杉木做的,雖然分量比較輕,但不容易變形,一般使用幾十年都沒問題。要箍好一隻木桶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也不那麼輕鬆,要經過下料、鑿板、削板、鑽孔、拼接、套箍等近20 道工序,箍的桶好不好,盛水不漏便是手藝高低的檢驗。過去,生活中用的臉盆、澡盆、水桶、鍋蓋,還有姑娘出嫁的嫁妝馬桶、茶盤等,都是出自箍桶匠之手。

店裡沒有活時,箍桶匠會招呼左鄰右舍的夥計們來箍桶店調侃,他說起話來妙語連珠,語速相當快,能夠想像,年輕時候的他一定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可能是做手藝的人骨子裡不能忍受得空,聊天的工夫,他順手拿起邊上的半成品捂腳桶繼續做了起來。固定好角度,挑一把合適的刨子,沿著木桶的內壁,一下、兩下,來回銼動,刨去多餘的稜角,將桶壁打磨圓潤,再用片狀的邊角料沿著木塊之間的縫隙逐個釘進去,經過嚴絲合縫的拼接後,刷上幾遍桐油,這樣木桶使用起來才不會腐蝕漏水。

[

女兒出嫁要打好「五圓件」]

要把一塊塊零散的木板拼接起來,然後用鐵絲箍緊。看起來簡單,其實學起來不容易。箍桶匠的手藝比一般木匠都要高出一籌。他們不光會箍桶,還熟諳所有的木工技術。哪裡得刨一點,哪裡該鑲一塊,哪裡該鑽個眼,這些都是木工的基本功。箍桶匠是個體力活,就是靠著這一錘一釘的敲打純手工製作出來。套箍是做木桶的最後一道工序,別看上鐵箍容易,好像只要往下敲就行。想要敲得勻稱、不歪斜,最起碼得練上三個月。

網路配圖

而桶箍也分為三六九等,箍桶匠一般用鐵箍,竹箍最差,最好的是銅箍。在以前,家家戶戶都用木桶,使用什麼樣的桶箍也能反映出這戶人家的生活水平。結婚時,女方家的實力,都反映在這陪嫁的木桶上。因此,若是家裡有姑娘要出嫁,再窮也要打制幾副上好的銅箍,再搭配上成套的木桶。那個年代,箍桶是個吃香的活,收入體面。家家戶戶凡是有女兒出嫁,都要讓箍桶匠打好陪嫁的「五圓件」,「到後來發展成六圓件、八圓件、十圓件」。

上世紀90 年代後,老街上舊時的店鋪變成高樓林立的時尚的商鋪,都改賣起了旅行箱包、文具用品和時新服裝……而這個不識時務的「箍桶奇」,依舊每天6 點開店,鋸木、打磨、拼合、打箍、刨邊、雕花……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幾十道工序。滿屋子的木香氣,木頭又糙又韌的手感,聞了一輩子,摸了一輩子,這手藝似乎成了他戒不掉的癮。真想不到,三十多年沒見,「箍桶奇」已是滿頭銀髮,但雙眼炯炯有神,說話依然快言快語,哪像七十多歲的老人呢!

海峽都市報莆田新媒體團隊出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都市報新莆田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都市報新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