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讀懂嬰幼兒心理學,寶寶健康成長很重要!

讀懂嬰幼兒心理學,寶寶健康成長很重要!

小嬰兒看似懵懂無知,其實和我們成人一樣有豐富的心理活動,千萬不要忽視嬰幼兒心理學,對寶寶看似沒有意義甚至有些無理取鬧的行為進行錯讀,嬰幼兒期的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心理和智力發育,我們作為家長應該讀懂孩子的心理,不要以錯誤的引導、教育給孩子留下心理隱患。

1.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行為

許多家長在小男孩哭泣時會嚴厲制止他,教育孩子「男孩子,哭什麼哭!」,不乏言辭激烈者,有些甚至動手解決孩子的哭鬧,其實喜怒哀樂本就是人之常情,悲傷的情緒只有得以釋放才會慢慢消散,男孩子為什麼就沒有哭泣的權利?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勸慰孩子,告訴孩子你理解他,但一直哭也解決不了問題,以深呼吸等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再哭泣。

2.引導孩子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三歲的孩子正是物權意識的初度確認階段,因此對於劃分在自己領域的所有物會格外敏感,什麼東西也不愛和別人分享,家長們可不要因此覺得孩子自私,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家長們要做的是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通過讓孩子把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等練習來使孩子進入分享階段。

3.理智對待孩子的打人現像

兩三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經常出現打人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處於口、手、腳的敏感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樂於用身體這些部位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安全感,想通過攻擊別人來發泄或引起家長的注意,家長們在這時千萬不要「以暴制暴」,不要以過激的反應來強化孩子對於「打人」的印象,正確教導,找出根源方能解決問題。

4.我們所不欲,勿施加給孩子

想必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有小時候親戚聚會時,大人非逼著表演才藝的「慘痛」記憶,我們不喜歡被大人們隨便招呼:來,唱個歌跳個舞吧!卻又為什麼要逼著孩子在一眾親戚的注目下表演才藝成為聚會的調味劑呢?更是把孩子的推卻冠以「不愛說話」、「沒有禮貌」等字眼,屬不實在無形中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打擊,可能以後真的用沉默代替拒絕。充分尊重孩子,他的表現才會內外如一。

道理講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希望為父為母的你們能用心育娃,充分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正確引導孩子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