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宅」真的那麼可怕嗎?

「宅」真的那麼可怕嗎?

本期問題

請問一下,夫妻兩人都很宅,不愛交際,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孩子現在4歲半,出現不合群的跡象,我們很急,但也似乎沒有資源可以幫助他,好無力,請幫幫我!

諮詢師 曲琳 回復如下:

你為了你的孩子寫信求助於我們,在此感謝你的信任!

你發現你四歲半的孩子出現不合群的跡象,不愛交際,想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你還說:「非常著急,好無力,幫幫我!」短短几句話讓我明顯感受你焦急又無奈的心情。

應該說,你的擔心不無道理,雖然你的孩子還小,對他來說還不存在「宅」的概念,但如果一直不願意與人接觸,不合群,長期缺乏群體活動,不知道該怎麼與人交往,一旦走出家這個小小的空間進入學校,接觸陌生人、陌生環境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出現人際交流困難、行為退縮,導致孩子性格孤僻、社會關係淡漠,甚至產生自閉傾向。

再加上這樣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往往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現狀,不會為他人著想,任性而為,社會容忍度較差,那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將來的人生髮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長期發展,到了成人,這樣的人群由於缺乏交流和溝通能力,沒辦法適應社會,難以維持親密關係和維持穩定的工作,甚至宅在家裡,不願意出去工作,惡性循環,生活變得越來越糟。

那麼一旦發現孩子有宅的跡象該如何引導孩子呢?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1、檢查孩子是否感覺統合失調,提升孩子的傾聽能力

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出了先天氣質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之所以宅,不願與人交流,最主要的原因是傾聽出了問題:傾聽方式不好(骨導傳輸聲音多),不能有效感知外界聲音,對外界的事物沒有興趣,不願與人交流、產生交集;傾聽能力差(聽覺統合作用差),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聽了理解不了,表達不出。

傾聽是一種身、眼、耳、腦、神的感知統合過程,感統作用發揮得好,孩子才能對外界的信息感興趣,聽得進去,理解得了,表達得出,願意與人交流、溝通,走出「宅」的世界。

你可以到醫院給孩子做個檢查,看看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失調,如是,有醫院有專門針對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訓練。

2、多帶孩子出去參加社交活動

當孩子還小時,願意跟著父母出去社交時,一定要多帶孩子參加各類活動、聚會,培養孩子習慣並喜歡與人接觸和交往,讓孩子得到與人交往能力的鍛煉。

3、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興趣的大好時機。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你還可以引導孩子發展多種喜好,特別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讓孩子參加游泳、球類、跆拳道之類動起來的培訓班,可以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讓孩子又能交到新的朋友。孩子興趣廣泛了,自信心就會增強,性格也會逐漸開朗起來,自然也願意與人交往了。

4、將活動變成習慣。

你最好能將帶孩子外出活動定成習慣,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動日,或者晚上七點鐘是外出散步時刻,這樣時間一到,孩子就習慣外出。

5、不可忽視父母的榜樣作用。

不少父母自己就很「宅」,不是窩在沙發里看連續劇,就是粘在電腦旁打網遊。周末也不參加戶外活動。把孩子撇在一旁無人管,孩子年齡小,又不能自己外出找小朋友,只有像爸爸媽媽那樣成天窩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等電子產品。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既不願意外出,也不願意與人溝通。所以說,改變首先要從你們夫妻開始。

其實,你可以做的地方還有許多,也並不需要有許多資源,如果你有心,孩子就一定能夠得到改變。

祝好!

作者簡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女孩,你究竟想要找什麼?
致命的順產——寫在綏德產婦跳樓事件之後
為愛等7年的周冬雨,算是作女嗎
離婚了仍然牽掛,我該何去何從?
央視報道心理諮詢業前景廣闊,心理諮詢師日薪9000元不是夢

TAG: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