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源自清中醫名家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

源自清中醫名家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

玉靈膏為中醫食療古方,源自清中醫名家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選材只有3種,龍眼肉,西洋參,白糖。王孟英在書中說:「玉靈膏一名代參膏。凡衰羸、老弱,別無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開水瀹服一匙,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產婦臨盆服之,尤妙。」此方補血益氣安神,改善睡眠,調理脾胃。是補血補氣的臻品。

那麼有血虛癥狀的人會有什麼表現呢?

第一:血虛之人,面色無華,臉色總是沒有那種紅潤的感覺。

第二:血虛的人容易失眠,這叫血不養心,所以會失眠,現代人裡面,這種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較多。

第三:血虛的人容易健忘,剛剛見過的人,轉眼忘記人家的名字了,這也是血不養心的原故。

第四:血虛的人有黏膜的部分顏色淺,比如,指甲裡面的顏色、嘴唇的顏色、眼瞼的顏色等等,總是慘白。

第五:血虛之人,容易疲勞。而且,在疲勞的時候容易心悸,心臟無力地亂跳,而且容易頭暈。

第六:血虛之人,夏天的時候,手腳是熱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腳立刻冰涼,夏天進入空調冷氣房間,也會如此,這是血虛不能濡養四肢。這樣的人會怕冷風,冬天要比別人多穿衣服。

第七:血虛的人,蹲下兩分鐘,猛地站起來,會眼前突然變黑瞬間,然後才能正常,這樣的人,往往是氣血不足,但是,中醫理論認為氣血互生,此時補血,往往效果更好。

第八:血虛之人舌質淡白,沒有紅潤的感覺。

如果有以上癥狀就可以考慮自己血虛了。血虛的原因中醫認為首先是脾胃虛弱。因為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脾胃虛是血虛的根本原因。

玉靈膏方中龍眼性味甘溫,功能益心脾,補氣血,西洋參性味甘寒,功

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渴,龍眼肉與西洋參配伍,溫而不燥,涼而不寒,是補脾胃,生氣血的妙藥,是葯食兩用的滋補上品。

【製作方法】桂圓肉、西洋參、白糖按10∶1∶1的比例放入碗中,古法記載:碗口冪以絲綿一層,日日於飯鍋上蒸之,蒸到百次。玉靈膏的神奇之處就是蒸百次,按現代時間估算,蒸百次的時間需要40小時左右。經過40 余小時蒸制,桂圓的熱性逐漸消散,其味由甘變苦,藥性更足。與西洋參配伍益氣補虛,膏方平和不易上火。網上製作玉靈膏的方法也有很多,有的說古法放在飯鍋里蒸,所以蒸的時候要在水裡加一點米,說借用米的水谷之氣;有的把桂圓肉切碎來蒸,說更利於有效成分溶出;還有的不加西洋參,為了節約成本……我自己的做法是整個的桂圓肉、白糖和西洋參粉混合直接蒸制。古代生活條件有限,每次做飯時放在飯鍋里蒸只不過是為了充分利用能源,和水谷之氣沒多大關係。桂圓肉不切碎是為了蒸制之後用水沏的時候溶液清澈,切碎的桂圓肉蒸完之後沏出來的溶液是渾濁的,這個和造酒是一個道理,碎高粱造的酒雖然出成率高,但是不如整顆高粱造的酒純。蒸制的方式模仿九蒸九曬的方法,每天蒸4小時,連續蒸10天。下面說一下我的製作方法:

一、原料:桂圓肉500克,西洋參50克,冰糖50克

二、西洋參打成粉

三、桂圓肉用清水洗乾淨,放入開水鍋中燙一下使桂圓肉回軟

四、桂圓肉和西洋參粉白糖混合

五、蒸制,一天蒸一次,一次蒸四小時,每次蒸完攪拌一下,蒸十天

【服用方法】每日早晚盛一小勺玉靈膏(約10到15克)放入杯中,開水沖調食用

【保存方法】密封包裝後放冰箱冷藏保存,可保存45天。

之所以用十天的時間不厭其煩的製作這個膏方,是因為我們趕路的速度,都太快了,在匆忙中,我們卻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身體更重要的了,如果每個人都能多掌握一些調養身體的小方法,我們會有更充沛的精力享受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會有更多的體力去完成工作,我們對身體的呵護,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絲毫不能鬆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