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電影《啟功》:從北師大校訓講起

觀電影《啟功》:從北師大校訓講起

2015年9月10日,電影《啟功》悄然登上銀幕,在著名書法教育家啟功先生去世十周年的這一年,向世人展現他的一生。

漫步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到處能看到寫著「啟功題」的牌匾,先生的字並不難辨識,一眼就能認出;不僅如此,不少手機、電腦的字型檔中,都有「啟體」。這種書體「特點鮮明,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

我看過先生不少的作品,但我始終認為,先生最好的作品,擺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園裡。

圖片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公眾號

北師大的校訓碑上,鐫刻著啟功先生題寫的北師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先生一生所做的事業,也是先生留給他心心挂念的學生們的諄諄教誨。

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啟功先生呢?不妨聽聽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先生說,書法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是教育。

今天是教師節,我想,不如就借先生為北師題寫的校訓,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致敬,也藉此言送給所有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們,

我們,

共勉。

電影《啟功》從1966年「文革」伊始講起,一聲「革命開始了」從此再無師生,學生們從教室蜂擁而出,只留下六十多歲的啟功先生,獨自擦去剛剛寫下的板書,是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那個將教師稱作「臭老九」的年代,身為紅衛兵的那些昔日的學生,隨口便喚道:「啟功!」

許多人對文革期間先生的「自謙」與「自賤」不解,但這恰恰是先生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以做到的中庸之道。

即便如此,在這樣的年代,先生身上的魅力仍然吸引著年輕人。

>

電影以插敘的手法交代了啟功先生是如何走上書畫道路,又是如何走上教育之路的。

陳垣先生是啟功先生在教育之路上的引路人,是先生一生最敬重的良師益友。

文革期間,二人在校園相遇,先生雖已近七十高齡,卻仍舊遵循著舊的禮節,為老師祝壽,這與紅衛兵小將們對待自己老師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即便如此,啟功先生最終仍然沒能出現在陳垣先生的追悼會上,因為自己頭上還戴著莫須有的罪名,他只得在門口,向著恩師的遺體,三鞠躬。

「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師生,同父子;

刊習作,二三冊,痛餘文字,答陶甄。」

在先生心中有一把尺子,他不爭不搶,卻對心中恪守的尊師之道矢志不渝。

「文革十年」先生失去了愛妻,親手燒掉了收藏的字畫,與書法、老鼠為伴,當文革結束時,與滿大街的歡呼雀躍相比,先生家裡就顯得冷清了許多,他只是默默撕掉書架上的封條,重新掛起了被批為「逍遙派」的對聯。

課堂上,黑板上仍然寫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先生的幽默是他的智慧,他的中正平和是他的處世之道。

陳垣先生是偉大的教育家,啟功先生亦是。1992年,先生將自己多年積攢的資金和書畫作品,全部捐獻給自己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北京師範大學,並取陳垣先生書屋「勵耘齋」中「勵耘」二字,成立勵耘獎學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北師學子奮發向上,向著校訓所寫「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而努力。

10

九月

星期日

教書,似乎是件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大不了照本宣科就是了;但育人不行。啟功先生用一生踐行了自己所寫下的「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八個字,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的言行能夠經得起世事的考驗。

可能從書法的角度來說,啟體尚存在缺點,但若論書法教育,啟功先生當推首位,這不僅僅是一位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以做好一個人為第一要務的教育信條。

結語

2016年,我成為一名師範生,可能並不是所有的師範生將來都會成為教師,但我希望,自己是這樣的。

我很遺憾沒能夠在那個寫滿「啟功題」的大街小巷讀書,很遺憾我所讀的學校沒有先生設立的勵耘獎學金,也沒有機會考進勵耘班,但這並不代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就與我無關。

這應該是每位教育者的宣言,不論是現在的,還是未來的。

GIF/1K

為所有教育工作者們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霂荷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霂荷教育 |